#店铺活动推荐# 山西第一部慈善志的诞生——写在《晋城慈善志》出版发行之际
一部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国内少见、山西唯一的专业志书——《晋城慈善志》(下称该志)放置案头,我不时翻阅,作为撰稿人之一,有一种“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的如释重负之感。读后深感这不是一部为炫耀晋城市慈善总会成立以来的慈善活动而“树碑立传”的志书,而是一部别具一格的社会志,是一部历史的、文化的、道德的、风俗的慈善志。该志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所规定的范围为准,选录慈善机构、人物、事件和风俗,凸显晋城慈善的古典特质与现代慈善的个性,将古代慈善与现代慈善兼容、宗教慈善与个人慈善兼容、政府慈善与社会慈善兼容、慈善与公益兼容,紧紧把握专志的“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尽可能地对一些慈善人物和慈善项目做较充分的叙述、铺陈或附文记录,以期达到“教化”的目的。可以说,该志确实很好地发挥了三大功能尤其是“教化”功能,在省内独占鳌头。
主编调度有方亲力亲为
该志主编赵学梅,身为慈善总会会长,于2013年3月即研究决定,将该志作为慈善文化建设工程予以立项,并报备晋城市政府、晋城市民政局审批。尔后,向全市慈善公益组织和有关部门发出《晋城慈善志》入志资料征集通知、启事,并征集志书资料的条目。
主编赵学梅在修志过程中,从不当“甩手掌柜”,而是严格把关,给人以苛求的感觉。她并不讳言和我们这些纂修人员有时会发生分歧,进行争论,正如她在《序》中所说:“从突破旧规的角度讲,我似乎更坚持自己的选择,我们的一次次讨论都承载着一段段妥协与坚持的有趣故事。纂修《慈善志》的先生们有分寸地坚持着。我们在分歧中统一,在统一中突破。”她还亲自操刀撰稿,提供资料。如第八章《慈善文化》中的散文《想起大疫“非典”》《松殇》,都是体现慈善情怀的文辞优美的佳作。在她的带领下,市慈善总会的其他领导合理分工,恪尽职守,全体工作人员紧密配合,全力以赴,为该志的出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专家合力修志终成正果
该志《后记》称:“为保证《晋城慈善志》的编纂质量,(2017年7月)总会敬聘晋城地方志原办主任秦海轩为执行主编,负责志书的总体设计和总纂稿工作;文化学者乔欣完成了古代人物、慈善文化、要事纪略的部分撰稿工作;山西慎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启才完成了公益事业、法规制度及部分大事记的撰稿工作;中共泽州县委宣传部刘国亮完成了现代人物、慈善文化、大事记的部分撰稿工作:晋城市委党史研究室(晋城市地方志研究室)方志编研二科科长牛晋军完成了组织机构、捐赠与募捐、慈善救助的撰稿工作;文化学者郭学宝完成了部分史料的供稿工作……”
这些参与的编纂人员乃本市长期从事修志工作的资深人士,他们扬长避短,团结互助,在市慈善总会相关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恕不一一列名)的协调配合下,终于在2019年6月完成送审稿,并接受评审会议专家提出的100多条修改意见,增补资料,删繁就简,反复打磨,六易其稿,终成150万字的正果。
全书史料翔实文字讲究
该志横排竖写,综述史实,采用章节体,共设九章30节。包括大事记、组织机构、捐赠与募捐、慈善救助、慈善公益、法规制度、人物、慈善文化、石刻碑文等诸多方面。该志上溯不限,溯至事物发端,下限至2018年底。如大事编年以时为序,一事一记,最早时间为商汤二十四年(公元前1594)的“大旱,商汤祷于桑林”。要事纪略以事列目,记述事件全过程,选取了13件在晋城慈善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予以记载。人物志分为人物传、人物简介,人物按时代和生年先后为序排列。分别载录125位已故人物和118位现实人物,记载他们的慈善事迹,以垂范后人。慈善文化包括风土礼俗、逸闻轶事、弘善扬德、生产散文四节,是该志中可读性最强的章节。石刻碑文载录明代及以前碑刻66篇、清代碑刻152篇、民国以来碑刻46篇,可谓洋洋大观,是研究源远流长的晋城慈善文化的宝贵文物。
该志在编纂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书刊达1500多万字,涉及古今典籍102部(其中古籍37部),内容包括历史、地理、人物、法律、诗文等诸多方面。正如《序》中所言:纂修人员埋头资料堆中读史,访古,并动员民间金石学人从历代碑刻中,在历朝诏书、策书、敕令、文件及口头谕令中,在名人逸事、诗词歌赋、宗教义规、乡约家范中,捕捞人性深处的“慈善”之源,并且做到了“对史料的斤斤计较,对文字的无情挑剔”,这样编纂的志书自然是史料翔实,“文章不写一字空”了。
一部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国内少见、山西唯一的专业志书——《晋城慈善志》(下称该志)放置案头,我不时翻阅,作为撰稿人之一,有一种“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的如释重负之感。读后深感这不是一部为炫耀晋城市慈善总会成立以来的慈善活动而“树碑立传”的志书,而是一部别具一格的社会志,是一部历史的、文化的、道德的、风俗的慈善志。该志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所规定的范围为准,选录慈善机构、人物、事件和风俗,凸显晋城慈善的古典特质与现代慈善的个性,将古代慈善与现代慈善兼容、宗教慈善与个人慈善兼容、政府慈善与社会慈善兼容、慈善与公益兼容,紧紧把握专志的“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尽可能地对一些慈善人物和慈善项目做较充分的叙述、铺陈或附文记录,以期达到“教化”的目的。可以说,该志确实很好地发挥了三大功能尤其是“教化”功能,在省内独占鳌头。
主编调度有方亲力亲为
该志主编赵学梅,身为慈善总会会长,于2013年3月即研究决定,将该志作为慈善文化建设工程予以立项,并报备晋城市政府、晋城市民政局审批。尔后,向全市慈善公益组织和有关部门发出《晋城慈善志》入志资料征集通知、启事,并征集志书资料的条目。
主编赵学梅在修志过程中,从不当“甩手掌柜”,而是严格把关,给人以苛求的感觉。她并不讳言和我们这些纂修人员有时会发生分歧,进行争论,正如她在《序》中所说:“从突破旧规的角度讲,我似乎更坚持自己的选择,我们的一次次讨论都承载着一段段妥协与坚持的有趣故事。纂修《慈善志》的先生们有分寸地坚持着。我们在分歧中统一,在统一中突破。”她还亲自操刀撰稿,提供资料。如第八章《慈善文化》中的散文《想起大疫“非典”》《松殇》,都是体现慈善情怀的文辞优美的佳作。在她的带领下,市慈善总会的其他领导合理分工,恪尽职守,全体工作人员紧密配合,全力以赴,为该志的出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专家合力修志终成正果
该志《后记》称:“为保证《晋城慈善志》的编纂质量,(2017年7月)总会敬聘晋城地方志原办主任秦海轩为执行主编,负责志书的总体设计和总纂稿工作;文化学者乔欣完成了古代人物、慈善文化、要事纪略的部分撰稿工作;山西慎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启才完成了公益事业、法规制度及部分大事记的撰稿工作;中共泽州县委宣传部刘国亮完成了现代人物、慈善文化、大事记的部分撰稿工作:晋城市委党史研究室(晋城市地方志研究室)方志编研二科科长牛晋军完成了组织机构、捐赠与募捐、慈善救助的撰稿工作;文化学者郭学宝完成了部分史料的供稿工作……”
这些参与的编纂人员乃本市长期从事修志工作的资深人士,他们扬长避短,团结互助,在市慈善总会相关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恕不一一列名)的协调配合下,终于在2019年6月完成送审稿,并接受评审会议专家提出的100多条修改意见,增补资料,删繁就简,反复打磨,六易其稿,终成150万字的正果。
全书史料翔实文字讲究
该志横排竖写,综述史实,采用章节体,共设九章30节。包括大事记、组织机构、捐赠与募捐、慈善救助、慈善公益、法规制度、人物、慈善文化、石刻碑文等诸多方面。该志上溯不限,溯至事物发端,下限至2018年底。如大事编年以时为序,一事一记,最早时间为商汤二十四年(公元前1594)的“大旱,商汤祷于桑林”。要事纪略以事列目,记述事件全过程,选取了13件在晋城慈善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予以记载。人物志分为人物传、人物简介,人物按时代和生年先后为序排列。分别载录125位已故人物和118位现实人物,记载他们的慈善事迹,以垂范后人。慈善文化包括风土礼俗、逸闻轶事、弘善扬德、生产散文四节,是该志中可读性最强的章节。石刻碑文载录明代及以前碑刻66篇、清代碑刻152篇、民国以来碑刻46篇,可谓洋洋大观,是研究源远流长的晋城慈善文化的宝贵文物。
该志在编纂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书刊达1500多万字,涉及古今典籍102部(其中古籍37部),内容包括历史、地理、人物、法律、诗文等诸多方面。正如《序》中所言:纂修人员埋头资料堆中读史,访古,并动员民间金石学人从历代碑刻中,在历朝诏书、策书、敕令、文件及口头谕令中,在名人逸事、诗词歌赋、宗教义规、乡约家范中,捕捞人性深处的“慈善”之源,并且做到了“对史料的斤斤计较,对文字的无情挑剔”,这样编纂的志书自然是史料翔实,“文章不写一字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