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读书# 由《拯救乳房》引发的对死亡的思考
2007/03/02
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隐含着许许多多的不安全的因素,谁也无法打十足的包票说他不会在下一分钟死去,但对于很大一部分人来说,死亡仍然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情。
在《拯救乳房》里面,讲的是八个乳腺癌患者接受心理小组治疗的故事,其中多次涉及到对死亡的深刻思考。稍作摘抄,让我们一共进入思考的空间。
1、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死”对于“生”的重大意义。
“‘生、老、病、死’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必经发展阶段。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是偶然的,而死是必然的;生是大同小异的,而死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礼赞‘生’而回避‘死’。事实上,只有深刻地认识‘死’和坦然地面对‘死’,才能更好地把握‘生’的价值,活出‘生’的意义!”
――伍新春
这大概就是生与死的辩证法吧。
2、人对癌症和死亡的恐惧:
“人一得了癌症,好像上了死亡传送带,被打入黑洞。癌症是荒火,掠过之处,幻想成灰,欢乐失色,礼物破碎,成绩无光,信心瓦解,残留下来的只是恐惧和绝望的黑山头。其实死亡是宁静和安详的,我们不过是地球上的暂住者,死亡是我们成长的最后阶段。”
3、对于耄耋之年的老人来说,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大限将于什么时候降临,于是便将子孙们召集一旁,作最后的嘱咐。这种告别的形式,有的地方成为临终关怀,有的地方也叫做死亡的盛典。
“如今,你难道可以随随便便看到死亡的全过程吗?在以前,比如一百年前,比如五十年前,比如现在某些闭塞的村庄,你可以看到。但是在近几十年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你看不到死亡。这不是因为死亡减少了,是因为死亡被包装起来了。人们害怕死亡,人们对死亡束手无策,人们把死亡看成是可以隐蔽起来的东西。于是人们把死亡转移到了医院,人们用冰冷的白布和锵锵作响的医疗器械,将死亡割裂和包裹,然后直接焚化。人们以为这是科技带给我们的优越和好处,殊不知这违背了人类的天性。人类是害怕孤独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没有人愿意被陌生人和金属的亮光包围着,但他们到那时已无法反抗。”

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精彩的小说了。毕淑敏以聪敏的语言及深入的剖析赋予书中人物以生命力。在抄这些语句的时候,我体会到“字字珠玑”之感,可见作者笔下的文字功底和用词的精炼。
608人阅读
2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0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