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个有趣的东西:今天我们就聊聊被少数无底线的文人“埋汰”了几百年的好皇帝——朱元璋。
历史的传承,需要借助文字传播,但是古代多数的劳动人民没有机会接收教育。因此能够著书立说、讲述历史的只能是那个极少数的知识分子才能做到的事情,因此真是历史被还原的程度,就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这些人自身思想倾向的影响。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现在经过史学家对各种留存史料和文物的整理,基本上能还原朱元璋的个人形象:出身贫寒、关心底层人民群众疾苦、对官僚集团的贪污腐败深恶痛疾,并且用严酷的刑法加以惩治。
据说他在任的时候规定,官员贪污六十两银子,就要被处以死刑,并且要“剥皮实草”挂在官衙门口,以儆效尤。
朱元璋还比较注重民众的法制教育,他亲自编制了汇集各种罪案的《大诰》,要求百姓家家都要有一本,让普通百姓都要懂法,如果百姓根据《大诰》的内容,觉得某官员贪污腐败,可以将他“绑缚赴京治罪”,而且沿途的各级官员不得阻拦,如果哪个官员胆敢阻拦,阻拦的官员就要被族诛。同时,如果将官员绑缚进京的百姓在回到故乡后,谁敢打击报复,也是要被族诛的。
可见朱元璋对待官僚集团要求是何等的严格,而对待百姓又是如此的宽容。这样的皇帝老百姓自然拥护,但是文人阶层出身的官员肯定是非常不喜欢的。明朝的时候出版印刷业已经比较发达,文人阶层恰恰就掌握着自己出版印刷的“自媒体”,所以后世关于朱元璋的各种歪曲的故事就大肆流传开来。
受这些书籍的影响,在几百年后的今天,虽然史学家通过研究可以还原一个真是的朱元璋。但是你如果问起一个并非从事历史研究的普通人,他知道的往往是“火烧庆功楼滥杀功臣”“给病中的徐达赐实鹅肉”之类荒谬的故事了,这就是无底线的文人自媒体的传播力量。读书有趣,希望你能关注我,大家一起读书,一起探讨有趣的事情。
(左:朱元璋像 右:文人丑化的所谓朱元璋七孔朝天画像)
1.6万人阅读
4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1 43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11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