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偶得# 二锺之谊

锺叔河先生,1931年生人,高中肄业,做过木模工、电镀工、制图员等,1980年代才进入出版界,其从1980年开始、历时30年编辑出版的全套100本、1000万字的《走向世界丛书》于1994年获得第三届韬奋出版奖。

钱锺书先生是清高绝俗的,其为自己“约法三章”的一章就是“不题词作序”,但读到《走向世界丛书》之后便对锺叔河的识见和学力肃然起敬,引为“同道”,不仅毫无保留地对丛书提出了许多坦诚的意见,还于1984年3月破例为《走向世界丛书》撰写了前言,深刻指出:
“‘中国走向世界’,事实上也是‘世界走向中国’:咱们开门出去也由于外面有人敲门、撞门,甚至是破门、跳窗进来。‘闭关自守’、‘门户开放’那种简洁利落的公式语言,便于记忆,作为标题之类,大有用处。但是,历史过程似乎不为历史编写者的方便着想,不肯直截了当地、按部就班地推进。”

钱锺书称赞锺叔河为丛书写的一系列文章“中肯扼要,娓娓动人,不仅增添我们的知识,而且很能引导我们提出问题”。

钱锺书先生1998年去世,米寿。延续“二锺”友谊的是钱锺书夫人杨绛。杨绛是位翻译家、作家,活了105岁,成了跨世纪老人。

锺叔河之妻朱纯是记者出身,锺叔河认为找了朱纯是他此生的一个成功。杨绛由之也非常敬重朱纯的为人,双方也成为了“贤友”。朱纯重病时,杨绛汇了一年的药费20万,并承诺以后再汇。

2006年底朱纯病逝,留下4个女儿,还有4个外孙女。杨绛安慰锺叔河说:“你比我福气多,同是未亡人,我则是‘绝代佳人’了。”

杨绛为锺叔河留下的最大纪念,是为《念楼学短》合集写了一篇序言。钱锺书为《走向世界丛书》写序时75岁,杨绛为《念楼学短》写序时98岁

杨绛生前曾翻译了英国诗人兰德1850年写的一首诗,题为《生与死》: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其时,兰德已经75岁,对生死早已参透。杨绛本人对人生的玄妙也已经参透。她把这首诗推荐给锺叔河——锺叔河今年已有93岁高龄,长期辗转于病榻。

。。。。。。
4368人阅读
5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2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