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 《暂向人间借路行 》邢汶
卷九:凡人在世间游戏
而神明游戏世间
656.一个伟大的画家,他全心投入的时候,他的身体就是一个画架,他的手臂手指都变成了画笔,他的躯体、眼神、鼻息都是画画的工具, 他没有指挥画, 而是画在指挥他。所以我说,非树成就风景,而是风景成就了树。不是人成就了真理,而是真理成就了人。
这个让真理来成就的人,就是放下了我执的人。这个任由真理驱驰使用的人,就是道器,并无自己的空间;就是真理之剑,并无自己的锋芒:就是真理之鼓,并无自己的召唤。
657.我们并不难发现,人类的任何一次知识的进步,都带来对既有认知的空前巨大的否定。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知识并不追求绝对正确,仅仅是在现有的经验范围内保持正确即可。而我们的经验范围又是随时在扩大和拓展的。
所以人的知识,取决于人的经验范围。而人类的经验范围,取决于人类的的集体利益诉求。人类在“有用的世界里”确定自己最终的知识边界。所以我说, 真理常常表现为对知识的颠覆,是有原因的。假如我们的经验范围拓展为无限高远,则我们就只能得到彻底的、绝对的、毫不留情的否定。
658.所谓学佛,心应当专一。专一即是定,定即是禅,禅即是洞察生死。如何专一呢?所谓一佛一净土,这是根本观, 帮助我们认知世界:所谓一法一菩提, 这是方法观, 帮助我们判断善恶:所谓一生一归命, 这是生活观, 帮助我们得到幸福:所谓一念一莲池, 这是修习观, 帮助我们建立次第。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彼岸智慧的四维,犹如殿堂的四根柱子,缺一不可。
659.不同于哲学家的琐碎与严密,孔子将“仁”大而化之,只是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把仁的一切含义全部揭示清楚,把成为一个令人尊重的君子的秘诀全盘托出,甚至将修身齐家、治国安邦、天下大同的一切道义法则表露无遗。
但孔子并没有跟着说,己所欲,施于人!这是极高明的。在英美法系遴选陪审团成员的时候,律师只有否定对方的权力,却没有肯定己方的权力,其实就是异曲同工的制衡智慧。
孔子没有使用过复杂的语言, 他的箴言式语录并无论证,唯有结论。中国的普通老百姓, 都能张口就来,深入街巷邻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无意炫耀学问, 无意折服众人,无意自立门户,他只是爱人,发自真诚,并无虚饰。
人是不同的, 利益是相通的。 善行是不同的,善意是相通的。知识是不同的,良知是相通的。每个人的利益、善意、良知都得到自由的彰显,边界就明确了。边界明确了,内生就专注了,战乱就止息了。
660.爱与幸福是密切相连的。不懂得爱的人,不可能有幸福。因为所谓幸福, 即是爱与被爱。
所以爱有三要义。它以信任为发端,抛去疑虑与恐惧。 它以纯洁为表征,抛去利益与私心。 它以圆满为目标,爱与被爱皆在爱中得以共同成长。所以你要知道,爱不是静止的,爱是动态的。爱非索求与满足, 说到底, 爱是相互滋养与共同成长。
661.人一旦认知真理,接纳光明,就会扑倒而赞:我是你的手足,你的臂膀,你的仆从, 你的近卫。你改造我、重塑我、容纳我、引导我,让轻薄文士,穿越疾风, 穿越暴雨, 穿越山谷与平原,皮肉糙厚,面色黝黧,成为追随你的勇士。我卑贱的生命因赞颂光明,而瞬间绽放,永不凋零。
所以有这样的偈子:“真金不真金,只差一颗心。千载旧相识,重逢两欢欣。昨日土下土, 今朝人上人。 西方明月下,花开一枝春。” 这就是人与自我相逢,新生命如花绽放的美景。
662.如果内心没有神圣,生命迟早都会沉沦。不是可能,而是必然。即便生活不让你沉沦,时光也会让你沉沦。即便时光不让你沉沦,生死也会让你沉沦。
663.人身处游戏局中,会觉得游戏规则格外重要。然而你要知道,并没有什么时光都打不败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天定的使命,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就离开了一切红尘的游戏。
所以人有了使命感,就不再徘徊于歧路,也不会计较于纷争,也不会争讼于言辞。这就是生命觉醒了,人就不再屈从于自己,而是使用自己。
664.解决一切问题的三原则:第一,只谈问题, 不谈情绪,不谈立场, 不谈动机。 第二,谈问题的时候, 只谈当下这个问题, 不延展它,不追究它,不揣测它。第三,当一个问题没有发生,它就不存在, 不谈不存在的问题。
卷九:凡人在世间游戏
而神明游戏世间
656.一个伟大的画家,他全心投入的时候,他的身体就是一个画架,他的手臂手指都变成了画笔,他的躯体、眼神、鼻息都是画画的工具, 他没有指挥画, 而是画在指挥他。所以我说,非树成就风景,而是风景成就了树。不是人成就了真理,而是真理成就了人。
这个让真理来成就的人,就是放下了我执的人。这个任由真理驱驰使用的人,就是道器,并无自己的空间;就是真理之剑,并无自己的锋芒:就是真理之鼓,并无自己的召唤。
657.我们并不难发现,人类的任何一次知识的进步,都带来对既有认知的空前巨大的否定。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知识并不追求绝对正确,仅仅是在现有的经验范围内保持正确即可。而我们的经验范围又是随时在扩大和拓展的。
所以人的知识,取决于人的经验范围。而人类的经验范围,取决于人类的的集体利益诉求。人类在“有用的世界里”确定自己最终的知识边界。所以我说, 真理常常表现为对知识的颠覆,是有原因的。假如我们的经验范围拓展为无限高远,则我们就只能得到彻底的、绝对的、毫不留情的否定。
658.所谓学佛,心应当专一。专一即是定,定即是禅,禅即是洞察生死。如何专一呢?所谓一佛一净土,这是根本观, 帮助我们认知世界:所谓一法一菩提, 这是方法观, 帮助我们判断善恶:所谓一生一归命, 这是生活观, 帮助我们得到幸福:所谓一念一莲池, 这是修习观, 帮助我们建立次第。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彼岸智慧的四维,犹如殿堂的四根柱子,缺一不可。
659.不同于哲学家的琐碎与严密,孔子将“仁”大而化之,只是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把仁的一切含义全部揭示清楚,把成为一个令人尊重的君子的秘诀全盘托出,甚至将修身齐家、治国安邦、天下大同的一切道义法则表露无遗。
但孔子并没有跟着说,己所欲,施于人!这是极高明的。在英美法系遴选陪审团成员的时候,律师只有否定对方的权力,却没有肯定己方的权力,其实就是异曲同工的制衡智慧。
孔子没有使用过复杂的语言, 他的箴言式语录并无论证,唯有结论。中国的普通老百姓, 都能张口就来,深入街巷邻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无意炫耀学问, 无意折服众人,无意自立门户,他只是爱人,发自真诚,并无虚饰。
人是不同的, 利益是相通的。 善行是不同的,善意是相通的。知识是不同的,良知是相通的。每个人的利益、善意、良知都得到自由的彰显,边界就明确了。边界明确了,内生就专注了,战乱就止息了。
660.爱与幸福是密切相连的。不懂得爱的人,不可能有幸福。因为所谓幸福, 即是爱与被爱。
所以爱有三要义。它以信任为发端,抛去疑虑与恐惧。 它以纯洁为表征,抛去利益与私心。 它以圆满为目标,爱与被爱皆在爱中得以共同成长。所以你要知道,爱不是静止的,爱是动态的。爱非索求与满足, 说到底, 爱是相互滋养与共同成长。
661.人一旦认知真理,接纳光明,就会扑倒而赞:我是你的手足,你的臂膀,你的仆从, 你的近卫。你改造我、重塑我、容纳我、引导我,让轻薄文士,穿越疾风, 穿越暴雨, 穿越山谷与平原,皮肉糙厚,面色黝黧,成为追随你的勇士。我卑贱的生命因赞颂光明,而瞬间绽放,永不凋零。
所以有这样的偈子:“真金不真金,只差一颗心。千载旧相识,重逢两欢欣。昨日土下土, 今朝人上人。 西方明月下,花开一枝春。” 这就是人与自我相逢,新生命如花绽放的美景。
662.如果内心没有神圣,生命迟早都会沉沦。不是可能,而是必然。即便生活不让你沉沦,时光也会让你沉沦。即便时光不让你沉沦,生死也会让你沉沦。
663.人身处游戏局中,会觉得游戏规则格外重要。然而你要知道,并没有什么时光都打不败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天定的使命,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就离开了一切红尘的游戏。
所以人有了使命感,就不再徘徊于歧路,也不会计较于纷争,也不会争讼于言辞。这就是生命觉醒了,人就不再屈从于自己,而是使用自己。
664.解决一切问题的三原则:第一,只谈问题, 不谈情绪,不谈立场, 不谈动机。 第二,谈问题的时候, 只谈当下这个问题, 不延展它,不追究它,不揣测它。第三,当一个问题没有发生,它就不存在, 不谈不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