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信封里的时光印记# 老信封里的时光记忆
近几天正郁闷无动态可写,孔网发出了《老信封里的时光记忆》这个话题真可谓瞌睡递枕头,作为一个集邮爱好者,肯定要参与一下。
信札,古称尺牍、竹简。
小时候我的亲威朋友都比邻而居,三里五村住着,虽然一封信仅需8分钱,但也不需要费此周折,因为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犯不上写信。自家不写信,但能见到信。那时候,我在老家的村办小学读书,邮递员每天都把信件送到我们学校,在放学集合时,只要听到值班老师读到自己熟悉或不太熟悉的名字时,不论这封信的主人离家有多远,都是争先恐后地挤到前面把信抢到手,心里美滋滋的跑去送信。正是因为这份热心,让我认识了邮票,虽然不是每封信上都贴有好看的邮票,也不是每一封信都会让我把邮票撕下来,但这种热情让我养成了集邮的爱好,且一坚持就是30多年。
高中毕业无缘大学,只好跟着村里人到山东威海一个叫孙家疃的小渔村当建筑小工。当时的农村孩子就是三条路,上大学、当兵、外出打工出苦力。离开校门踏入社会,一下子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现实与理想出现了断崖式的落差,住着工棚,吃着现在猪狗都不吃的饭菜,拿着一天7块钱的小工工资,看不到一点希望,就在准备跟人学徒一辈子当一名建筑工人时,转机是在当建筑小工的第二年下半年,我收到了母亲托人写的信,在信中母亲让我立即回去再试一试农村孩子另一条路——当兵,幸运的是当年年底费尽周折的我穿上了军装坐上了开往部队的军列。
到部队后,新兵连第一次收到母亲托人写的家信,当读到信中:“母亲因为想念我,常常一个人坐在那里流泪,几次做好了我爱吃的饭菜,才想起我已经在离她1000多公里的远方时”,我也情不自禁的哭了起来,正当我从暗自流泪到轻声抽泣时,新兵连长来班里看望我们的训练情况,一进门看到我在哭,扭头就走了。不一会班长回来问我是怎么了?早不哭晚不哭,连长一进门你就哭,是谁打你了还是怎么的,我们班的荣誉都让你给哭没了。
看着班长很生气,我赶忙给他解释,我说我想家了,想俺妈了。知道原因后他没有往心里去,教育我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现在你是一个革命军人了,不要动不动就哭鼻子,做了一下思想工作这个事就算过去了。农村孩子没见过世面,刚到部队就发生了这个事,很担心影响在部队的“前程”,为了表达要尽快适应环境,安心部队训练的决心,我把入伍后收到母亲寄来的第一封信撕的粉碎,扔到了垃圾桶里了。
到部队几天后,连队要求我们每人给家里写一封信报平安,第一次写信一肚子的话却不知写什么,无奈在班长的严令下写了半页纸就装进了信封算是交了差。两年后探亲回到老家,看着抽屉里母亲整整齐齐的保存着我寄回去的每一封信,想起写信时的情景就有点脸红。再后来,因为搬家的缘故,所有的信封连同其他旧物被我一起被当成破烂卖了,如今我想找到当年的回忆也只能靠脑子了。
现如今,虽然我还喜欢着集邮,收集的各种各样信封也越来越多,每年我还会给全国各地的邮友寄信,也会给在老家的姐姐和母亲写信,但寄出去的信封里,不再装片纸只字,没有了“见信如面”,也不再写了“此致敬礼”,仅仅是空寄一个贴上新发行邮票的首日信封,回想一下,有20多年没有给母亲写一封真正意义上的家信了。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近几天正郁闷无动态可写,孔网发出了《老信封里的时光记忆》这个话题真可谓瞌睡递枕头,作为一个集邮爱好者,肯定要参与一下。
信札,古称尺牍、竹简。
小时候我的亲威朋友都比邻而居,三里五村住着,虽然一封信仅需8分钱,但也不需要费此周折,因为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犯不上写信。自家不写信,但能见到信。那时候,我在老家的村办小学读书,邮递员每天都把信件送到我们学校,在放学集合时,只要听到值班老师读到自己熟悉或不太熟悉的名字时,不论这封信的主人离家有多远,都是争先恐后地挤到前面把信抢到手,心里美滋滋的跑去送信。正是因为这份热心,让我认识了邮票,虽然不是每封信上都贴有好看的邮票,也不是每一封信都会让我把邮票撕下来,但这种热情让我养成了集邮的爱好,且一坚持就是30多年。
高中毕业无缘大学,只好跟着村里人到山东威海一个叫孙家疃的小渔村当建筑小工。当时的农村孩子就是三条路,上大学、当兵、外出打工出苦力。离开校门踏入社会,一下子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现实与理想出现了断崖式的落差,住着工棚,吃着现在猪狗都不吃的饭菜,拿着一天7块钱的小工工资,看不到一点希望,就在准备跟人学徒一辈子当一名建筑工人时,转机是在当建筑小工的第二年下半年,我收到了母亲托人写的信,在信中母亲让我立即回去再试一试农村孩子另一条路——当兵,幸运的是当年年底费尽周折的我穿上了军装坐上了开往部队的军列。
到部队后,新兵连第一次收到母亲托人写的家信,当读到信中:“母亲因为想念我,常常一个人坐在那里流泪,几次做好了我爱吃的饭菜,才想起我已经在离她1000多公里的远方时”,我也情不自禁的哭了起来,正当我从暗自流泪到轻声抽泣时,新兵连长来班里看望我们的训练情况,一进门看到我在哭,扭头就走了。不一会班长回来问我是怎么了?早不哭晚不哭,连长一进门你就哭,是谁打你了还是怎么的,我们班的荣誉都让你给哭没了。
看着班长很生气,我赶忙给他解释,我说我想家了,想俺妈了。知道原因后他没有往心里去,教育我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现在你是一个革命军人了,不要动不动就哭鼻子,做了一下思想工作这个事就算过去了。农村孩子没见过世面,刚到部队就发生了这个事,很担心影响在部队的“前程”,为了表达要尽快适应环境,安心部队训练的决心,我把入伍后收到母亲寄来的第一封信撕的粉碎,扔到了垃圾桶里了。
到部队几天后,连队要求我们每人给家里写一封信报平安,第一次写信一肚子的话却不知写什么,无奈在班长的严令下写了半页纸就装进了信封算是交了差。两年后探亲回到老家,看着抽屉里母亲整整齐齐的保存着我寄回去的每一封信,想起写信时的情景就有点脸红。再后来,因为搬家的缘故,所有的信封连同其他旧物被我一起被当成破烂卖了,如今我想找到当年的回忆也只能靠脑子了。
现如今,虽然我还喜欢着集邮,收集的各种各样信封也越来越多,每年我还会给全国各地的邮友寄信,也会给在老家的姐姐和母亲写信,但寄出去的信封里,不再装片纸只字,没有了“见信如面”,也不再写了“此致敬礼”,仅仅是空寄一个贴上新发行邮票的首日信封,回想一下,有20多年没有给母亲写一封真正意义上的家信了。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