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 《暂向人间借路行 》邢汶
卷八:当你愿意看见光明
于是你就看见光明了

606
一个人, 被骗得倾家荡产,尚能够去原谅,不足以致命;一个人,所信奉的某个道理被别人挑战,却足以激起彻骨的敌视,甚至要破产毁家去报复。这个现象的含义是,你可以侮辱我,却不可以侮辱我的世界,因为我脑子里构建起来的意识世界,才是我真正的世界。 而所谓真正的“我",就是被我遵循与捍卫的种种观念的集合。

607.自省比真理更重要。 真理从来不会因为人的自省而有损,人却会因为自省而增添真理的温度与光彩。

608.一只鸟儿衔来无意的种子,丢置荒野。鸟儿南北飞翔, 早已忘却。十年后,苍老的鸟儿最后一次漫长的迁徙途中,忽见大树森森, 堪足歇脚。 鸟儿感叹欢愉,驻留枝叶,并不知第一棵树, 其实乃自己所种。
有心无意, 天地都不会因此亏欠。 所以明智的人,时时处处都在播种。那些看起来的恩深义厚,多来自曾经的举手之劳。

609.亲近的人往往会更容易起争执,是因为在潜意识里,亲近的人更容易做出让步。如果双方都这样想,那么争执就变得不可避免。
所以聪明的做法,莫过于在亲近之上,再加一个尊重。因为有了尊重,在期待和要求对方让步的同时,就做好一个让步的准备。
亲近的人之间也需要培养妥协的习惯,这种习惯只会有助于增长而不会损伤亲近。但凡在职场加一点家庭的亲近,职场都不会那么残酷比拼。但凡在家庭加一点职场的审慎,家庭都不会那么容易激化矛盾。

610.如果每个人都自私,而且每个人都拥有自私的权利和自私的能力,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成为完美运转的世界,人人道德高尚,节制有礼貌,文雅有教养。因为每个人都必须照顾他人的合理边界,才能行动自由。
我们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问题,并非源于自私,而是源于只允许少数人拥有自私的权利和能力。所以自私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 只允许某些少数人自私才是问题。

611.越精致的文化,内涵越肤浅。这个普遍现象背后的原因并不奇怪。因为一切感官觉知的实现程度,都是以抽象与想象的退化程度为代价的。对此岸细节丰富度的追逐,必以彼岸轮廓的模糊度为牺牲。这就是老子所谓“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xi声,大象无形"。
所以你就知道消费主义会将人类社会引向何方。当人类以购买来表达赞美的时候,社会必定追逐具体可见的、浅薄易懂的,可重复赚钱,能激发贪婪的事物。

612.愚蠢尽皆相似,而聪慧却各有光景。小人尽皆相似,而君子却各有风采。

613.从根本上讲,一切美,无不以简约为其呈现。人需自由,跟随本心,不创造规矩,亦不为规矩所拘。 不治人,亦不为人所治。” 然而这个世界却是一个复杂的世界,简约是奢侈而难得。
其实,一切复杂化都是由最初的刻意演化成最终的习惯,刻意的复杂化是有意为之,变成习惯之后就开始具备合理性。复杂化的起点是欲望,复杂化的终点是愚蠢。复杂化是欲望的秩序形式,是权力美学的必然外貌。

614.中国人讲,人需有真君子之风, 士大夫之气。这是什么意思?真君子并非在道德之中,士大夫并非在朝堂之上。真君子是浮浪于市井的君子,而士大夫是于山野徜徉的士大夫。
这就是放浪真君子,山野士大夫。唯其放浪,见真性情。唯其山野,见高风标。
1310人阅读
30人点赞
收藏 1 2 30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2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