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你藏书中最珍贵的是哪本# 两年磨得“一剑”

这个周末收获还好,有喜有恼。
先说一喜。

正在Z君摊位前徘徊时,一个盼望了几个月的身影正向我招手,遂急步过去。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此前我在其摊位上买过几本《太平广记》。一套10本的《太平广记》眼看就齐了,独缺第9册,这位老板说他家里应该还有,但需要找,于是我陷入了漫长的等待。其实孔网上这本书不是稀罕物,为什么我要对他家那一本情有独钟呢?

说起来都是缘分。2年前我在东西“都是老的”哥那里买了原许昌市某公司图书室流出来的一批书,其中就有5本《太平广记》,面对这5本不全的好书,当天在孔网动态上发了一篇《遇到了喜欢的“鸡肋”该怎么办?》。

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半年后又遇上了同样盖有那个公司图书室印章的书。更让我喜出望外的是其中竟有2本《太平广记》,高兴之余脱口就把此前买《太平广记》的事说了出来。老板听后说,估计是图书室的人一次偷偷向外拿一点,所以把书分散了。他同时告诉我,他家里还有几本《太平广记》,说不定你能配全。

过了一周,他真给我带来了一本,更难得的是没有因为配书而趁机涨价,要价还是10元。并且说应该还有,可是天太热了,一动就出汗,等天凉快了再找,再后来秋天过去了,春天也快来了,每周我都望眼欲穿,然而却一直没有再见到他,就在不抱希望时,这位仁兄在不经意间出现了,而这次他带来的正是我缺的第9册,且价格依然是10元。

至此,这一套诞生了40多年曾经一起摆放在许昌市某公司图书室书架上的10本《太平广记》由聚到散,历经2年时间又重新聚到了一起,不能不说是一喜,这是我之喜,更是书之幸。

这二喜,是我在L君摊上遇到了一套三本《许昌地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志》。最开始逛地摊是为了买信封邮票,后来随着邮品的枯竭,我慢慢的迷上了地方志,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各单位编辑的那一批志书,几年时间下来,陆续收集了几十种。这套《许昌地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志》L君此前估计上孔网查询过,要价低的出乎我意料,一厢情愿地以为可能因为我是老主顾。回家后上孔网进行了查询,虽然仅有一人在出售,但售价也低的再次出乎意料,幸好来价更低。不论价高价低,又多了一种志书,这不失为一喜。

说完了喜,再说一下恼。
在W君摊上看到了两函全新宣纸线装《重修莒志》,但W君要价600,我还价200,正在你来我往砍价还价时,同是摆摊的X扭了过来且站在一边不走,因为一直达不到我的心理价位,于是向X使了一个眼色和手势,意思是让他帮我说句话,拉个皮条。没想到他不仅没说话,反而转身走了。见此我也没多想,只当他不愿多管闲事。

等我买下《重修莒志》转到X的摊位时,他见面就是:我这没有你要的,去别人那买吧。那是什么破书,还不让我站在那!听他这样一说我楞了一下,原来是我刚才的眼色和手势让他误解了,于是连忙解释,可是没有用。

我知道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每次我先去别人摊位、特别是在别人那买了东西后,他看到了都会心里酸,嘴上说一些不咸不淡的话,奚落我一番。于是我不再理他,挑了《眼科阐微》、《内经知要》、《内功图说颐身集》、《鲁迅杂感选集》这4本书,谁知他一把拿过后,说100一本爱要不要,还没等我说话又说,在别人那有钱,到我这就哭穷。

对此人,经过几年打交道,对其品行心知肚明,多说一句都会降低自己的层次。就连地摊上那个“有钱人”,都几次给我说,X的东西再好,我也不要。我家属也多次劝说,你就不会也跟“有钱人”那样不理他,都不买他的东西,让他自己拽吧。

难道下次如果X摊上有好书,我也要像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吗?
2.2万人阅读
11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5 113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15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