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的一位书友# 博平仰山书院漫谈(中)

四、名士李金枝(二)

徐昆字后山,号柳崖,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 ,授内阁中书,清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著有《柳崖外编》等,被誉为“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李金枝所作《柳崖外编序》中详细记述了两人在济南趵突泉畔相逢相识,及徐父小峨嵋山祈子传奇故事。李金枝言蒲柳泉为己师,而徐昆为蒲松龄“后身”,李金枝在泺干访得十五岁的徐昆后,狂喜蒲师之再见,感叹道:“后山子一人两世,前世师之,今世友之,幸矣!”两人遂结为忘年交。此后,徐昆时常到博平拜访李金枝,两人或对坐于先生枣林书屋内酬唱吟咏,或偕步于博平城墙外纵谈古今,皆欣欣相得。徐昆《柳崖外编》类于蒲柳泉《志异》,亦有称之为《后聊斋志异》。其八卷本《柳崖外编》由李金枝作序,聊城任郿佑礼斋、任兰佑醴岩两先生校阅,刊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李金枝序中写道:“前时快读《志异》稿,每叹柳泉先生殁,无能继者二十年;又快读后山之作数百篇,今又幸矣。”十六卷本《柳崖外编》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另增八卷而成,李序仍居卷首。卷七《李六吉》、卷十三《好人王怀》等记博平异事篇,为徐昆赴博访友所得。卷十六末篇为《李宫李》。十六卷本《外编》付梓之时,李金枝已仙逝十年,惜其不见矣!

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月,李金枝先生卒,终年七十四岁。李金枝殁后,徐昆由京来博,过其墓,痛悼故友,挥泪作《李宫李墓表》一文,并遗金以作购石表墓费用。乾隆五十七年(1792),李金枝先生殁已十载。十月间,徐昆与聊城友人、户部任兰佑醴岩先生谈及李金枝先生旧事后,感慨万千,当夜即挑灯作诗云:“枣林谈咏处,追忆可能忘?”徐昆之于李金枝,犹李金枝之于刘储鲲,所谓“古人风义,旷无匹俦”,信哉!

李金枝授生徒数十年,门下学生成进士者有窦绍五(桂馥),举孝廉者有刘登矣,应拔萃者有乌秀先(抡元),入泮食饩取得其他功名者另有四五十人。而他本人则五次乡试未中,以岁贡终其身。所谓岁贡,即拔贡,又称之为“岁进士”。李金枝所著述有《山亭洗马》《经济要言》《三唐诗钞》等,皆未梓行。

百余年后,光绪二十七年(1901 )二月,李金枝先生后世子孙在其墓前立碑,敬请宋其端、高中诚两先生为之书徐中翰徐昆《墓表》及举人张建桢《跋文》。又逾百余年,李金枝先生去世二百三十年后,李金枝墓表碑刻历经岁月沧桑,险遭损毁迷失,所幸最终辗转保存于博平仰山书院碑廊之中。从文献中可以看出李金枝先生在此书院讲学授徒多年,加之墓表撰者徐昆后山先生为一代文化名家,书丹者宋其端伯庄先生又是书法大家,这一通石碑的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此碑石之幸,为李金枝先生之幸,亦为博平仰山书院之幸!
310人阅读
1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19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3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