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旅行记忆# 杜宇|淘旧书就是救姻缘
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邂逅,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2014年,整整十年前,当时的我初涉书海,资浅薪薄,买不起知名出版社的书,只能找一些相对实惠的普及本。比如中国古典文学系列,本来想入手人民文学或者上海古籍的,后来却是狠狠心花了300两银子入手了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学精品赏析丛书”,全书共12种14册,包括乐府诗、律诗、散文、散曲、词作、歌谣、话本、传奇、喜剧、悲剧、志怪和轶事小说等,精装本,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版。
本丛书除十大悲剧分上中下三册外,其余都是一册装,果然悲剧是人生的主题。该套书其实有平装本的,没有算过平装大概有多少册,我猜至少不下20册吧,因为这里面的精装基本上都是有两本平装合订而成的。当时的图书市场化方兴未艾,很多事情做的还比较潦草,缺乏规范,比如这一套,黑色漆布封面设计显得耶么简陋,看起来锃黑发亮,但时间久了甚至会脱落掉漆,直脊包背也没有今天精装的曲线美。
甚至在内页的装订上,做工也非常粗糙:明明是一册书,却是直接将平装的两册叠加在一起,上下两册的扉页都懒得取掉再另外设计一张,以至于一些卖家翻开第一页,看到上面标的是上册,就直接的书名字后面加个小括号,标注为(上册),其实他不了解这本书,也没有往后翻,翻到中间的时候,会发现另外一张下册的扉页的。当然,既然是只有一本上册的残本,价格也就便宜了许多。买的时候,正当为死活找不到配套的下册发愁的时候,不经意间翻开了中间的部分,却发现下册的扉页竟然也在,是一本完整的书!那种惊喜感油然而生。当时好像这种情况遇到了两本呢。
至今还深深的记得,这套书我当时是在网上三四个书摊配齐的,其中最大的两单,一单来自于武汉,另外一单来自于北京,合在一块好像是9本吧。当先后收到书后,我惊奇发现,前后收到的两个包裹,里面的书竟然盖着同一个人的印章,原来是一个人的藏品!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位前主人的藏书会分布在南北两个世界,然后又因缘巧合的汇集到我所在的那个西部城市,再次聚集在一起。
后来还遇到过一次类似的情况:那是2021年2月27号,翦伯赞先生的入室弟子、著名秦汉史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传玺先生去世了。为了纪念先生,我在网上买了一套张先生签名的代表作《中国古代史纲》,上下两册,是签赠给同一个人的,却在网上的不同的两个书店挂着,本以为是店家开了两个网店而已,没想到书却是先后寄过来的,一个走的快递,一个走的挂刷。收到快递的时候,我还特意留意了一下发货地址,一本是是衡水市冀州区,另外一本却变成了河北沧州,明显不是同一个人发的书。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名叫罗正清的人的两本书,却流失在了两个书店里,又被千里之外的我先后下单,将他们再次凑合在一起了。
后来经过考证,罗正清,河北人,1953年入读北大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办公室主任,2017年因病去世。这个书应该是张先生当时送给罗教授的,罗教授去世后,藏书也散了出来,不知道为什么,一本去了衡水,另一本是去了沧州,或许是两个旧书商同时收购的吧。后来有机会让两本书破镜重圆,也算是一种功德吧。
淘旧书仿佛救姻缘,无论是为她们找到了失散的孪生姐妹,亦或是帮他们寻找到了飘泊两地的旧情人。有缘千里来相会,千里姻缘一线牵,总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慨来,这是多么幸福的一种事情呀!
843人阅读
1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7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