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濮阳县长丁树本接妻女随部队转移,其妻不肯走,竟然将妻女活活打死!

看民间野史,往往可在不经意之中,获得一些轶闻,颇耐人寻味。
近日读《一乡一村一故事》中,对文留新车庄村的村史介绍,竟然获知了民国时期濮阳县长丁树本的一则轶闻。
1938年初,侵华日军准备进入濮阳,时任濮阳县县长的丁树本接到消息,并对日本军队烧杀抢夺、强奸妇女、无恶不作的兽行,之前便有所耳闻。
于是,丁树本便安排自己的妻子栾梅仙和年仅5岁的女儿,出濮阳县城到新车庄村,投靠其老师车指南家中躲难。
车氏家族对栾梅仙母女,照顾得如亲人一样。       当年2月初,日寇进攻濮阳县城,县长丁树本率特务连和日寇抵抗,失败后,只能弃城向东而逃。
2月11日,丁之特务连联合抗日武装队的小分队,在王称堌常庄村,与日本军队战役打响。
战斗胜利结束后,丁树本到新车庄村,准备接妻女随部队转移。其妻不肯走,并在村中躲藏起来。
丁树本害怕妻子落入日本人手中,竟然当场把妻子开枪击毙。其年仅五岁的女儿,也被枪托砸晕。
后来,丁树本带着他的特务连就走了。车指南率族人将栾梅仙母女二人抢救回村,奈何丁树本女儿伤势过重,不治而亡。
车氏族人于是便将母女二人尸体合葬在新车庄村东北角处。
说实话,看到这则轶闻后,我颇觉诧异。直觉告诉我,这则关于丁树本(濮阳民间戏称"老丁")的轶闻,应属民间野史之列。
遂上网查《厚重濮阳》上的《丁树本年谱》与《丁树本家世》,均未见有栾梅仙其人,看来栾本人应该是丁树本当年在濮阳纳的小妾。
并且,如果其确系车指南学生的话,估计是濮阳本地人,因为车指南当年七七事变从外地大学返濮后,曾先后在濮阳中学及华美中学任教职。
栾梅仙妻女之死,不由得让我想起汪曾祺的名篇《陈小手》。
产科名医陈小手,只因给团长太太接生,竟然被团长一枪击毙,原因竟然是摸了她的身子!
旧社会,草民的生命,竟然如此卑贱,一如草芥!
另外,关于读史,某些时候,野史反而比正史更可信。
王安石《读史》有云: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这首诗,用白话翻译出来,即为:
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历尽苦辛才名就功成,可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迹要靠哪一个人?
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的流俗更搅乱了事实以假乱真。
低俗的东西即使怎样流传也谈不上精美啊,要知道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
点点记录怎能写尽古代贤哲的品格学问,俗儒们只会死守古书的糟粕真可笑可憎。
诚哉斯言!
333人阅读
1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6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1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