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今日荐书# 北岛的小说《波动》首次公开发表背后的故事

有关内容均摘录整理自李建纲的作品《文坛奇遇记-李建纲自述》。
李建纲,历任武钢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长江》文学丛刊副主编、省作协文学院院长。

《长江》发表北岛的唯一的一篇小说,的确有点传奇性惊险性。
有一年李更(评论家,李建纲的儿子)到北京去,住在一位叫沈睿的姑娘的家里。沈睿是诗人王家新的女朋友,王家新当时正在《诗刊》社干活,把李更当小兄弟,亲切友善。就在沈睿家里,李更看到了一份油印的杂志《今天》,拿起来翻,有篇小说题目叫《波动》,作者艾珊。他看了几段,就被吸引住了,想起了他曾经看过的苏联小说《绝对辨音力》,爱不释手,要求让他带回去看看,并且问这作者艾珊是谁?王家新就告诉他是北岛。一听这个名字,这个诗歌小门徒立刻精神振奋,他早已想结识这位诗界青年泰斗,便请王带他去拜访,但是没有见到。王就说:这是北岛的第一篇小说,我们一致看好,但是投了几家刊物都不能发表。北京的编辑顾虑多。你父亲主持《长江》,太好了,他的《打倒贾威》很能见出他的性情,是个正义感很强没有顾忌的人。我早就想到把这篇小说交给他,正好请你带给他,就说我拜托他!李更连连点头,高高兴兴地带回来,交给我时,十分神秘地告诉我,这是诗人北岛的处女作小说,太好看了,与浩然的小说大大不同,催我赶快看。
我看了,大感震撼!他写几个沦落底层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有点放荡不羁的带有我们反复批判的所谓小资产阶级情调的日常生活,我想其中的人物,一定有北岛自己,有点自传性的。它没有完整的故事,它以情感和人物古怪出格的思想和言论感人。它的叙述语言富有诗意,就像诗一样句子短小,简洁明快,简直可以朗诵。每一段一个人,都是第一人称。对于国内年轻读者来说,何尝见过这样的东西?一切都是新鲜的,抓人的,从内容到形式。但是问题恰恰也就在这个新,稍微一上纲,得,就是离经叛道,就是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尽管粉碎了“四人帮”,这个大框框还是摆在那里看谁敢动!再说北岛这个名字,在那时候,也是让人爱让人怕的患了过敏症的。总之,这个名字和这篇小说,都是非常不合时宜的。“四人帮”刚刚被粉碎,政治气候还是时阴时雨,我们过来人都是钟鼓楼的麻雀,惊吓怕了,这种对于政治的莫名的恐惧,是你们没有经过文 革的人不能体会的。接触这样离经叛道的东西,说获罪就获罪,不是玩儿的。难怪他投了几家刊物不能发表,主要当然也就是这个问题。怎么办?我再看一遍小说,越看越爱。越看越怕。越看越舍不得放弃!我这个人骨子里是个傻大胆,直话直说,口无遮拦。虽经文 革反复批斗,八年改造,收效甚微,依然故我!
对于《波动》,我想来想去看来看去,舍不得放弃!最后的决心是发表!我想,别的刊物不发表,主要也是顾虑政治气候的问题,否则哪里轮得到我们?如果我们也畏首畏尾,那就别想出人头地。对于刊物来说,要一炮打响,这正是送来的一颗炮弹。我想,这篇小说如果发表了,对于我们刊物有两种可能,一是读者欢迎,评论称赞;一是被抓住辫子,大加批判。而两者都可以使刊物大出风头。但是我个人就不同了,发表了没事便好,有事我就不知道是怎样的命运了。
我的傻大胆怂恿我,能为文学做点贡献,也就不愧来到作协一趟了。我于是写了详细的意见,向骆文同志汇报,极力推荐。骆文同志为了慎重起见,提出可以开个会,大家讨论一下。
有人反对,讨论会不热烈,只有两三个人表示同意。
骆文同志最后又单独跟我谈了一次,决定发表。
在这整个过程中我没有说出北岛的名字,对骆文同志也没有说。没有必要让大家格外担心。当然发表时也不能用北岛的名字了,我就通知李更,李更就提出用他的本名发表,就是赵振开。
《波动》发表在《长江》丛刊1981年第1期。万幸的是并没有出现我预料的情况,就是说既没有好评如潮,也没有大加鞑伐。文学的黎明静悄悄。这对我可有好处,也静悄悄混过来了。后来才私底下传来北京、上海包括湖北的文学界,也许主要是勇于改革的年轻的作家和评论家们的一致赞扬,认为《长江》丛刊表现了一种文学的勇气和新的编辑风格。
三十多年后,《波动》被方方主编的《长江文艺》副刊《长江文艺.好小说》2013年第12期转载。转载时附有作家李陀的一篇介绍文章,文章最后说:1981年,《波动》发表于《长江文学丛刊》第一期,署名赵振开。1985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波动》繁体中文版及英文版,署名仍是赵振开。

题外话,李建纲的自述里面有些话真敢说出来,损文人(主要是某省某届某位作协主席)简直等同泼妇骂街,粗俗不堪。作者说是文坛奇遇,于我也算文坛奇观。
由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年6月出版的《文坛奇遇记》一书,我有意转手,有意者请在孔网古蔡书店下单。
4.3万人阅读
9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93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1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