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日记# 摆摊记(十二)三园社区2024夏日音乐节
6月29-30日三园社区举办了邻里节。这个称呼不知道来自全国还是浙江首创,但在温州甚至风靡,是行政的一个亮点。通常在小区进行。龙港的邻里节活动此前博义曾经受邀参加过新城的活动,无非是义诊义剪这一类为主。这次邻里节活动在农村举行,所以也多少别出心裁了些。社区陈书记在联合党委要办邻里节活动的基础上再次嫁接上文化活动,把三园的“又见”品牌再次拿来造势。于是乎,又见集市和夏季音乐节就给安排上了。
在活动开始前两周陈书记联系我让我再次摆摊。我虽然预感又会扑街,但不好推辞。上回摆摊还是半年前,在龙跃路,效果也不怎么样。同样的又见集市也是同一时间因为一个小小龙港市三四个集市同时举办而在温州市领导李青面前损了脸面(当时都和她说会人挤人,结果人家领了温州的家人朋友来却是游客寥寥)。一方面她们是来自温州的领导,对三园有着和温州南塘一样的期待;另一方面三园社区确是是曾经打造出了辉煌的游客成绩,但那是两年前又见集市第一次举办并且是温州首个集市,打开了疫情结束前的夜经济排面。此后全温州的夜经济、集市到处开花。如今,很多人对集市的印象转变成了就是和传统集市一样吃吃喝喝的印象。在我的方言中有一句话叫“茅坑三日香”,市民们的审美疲劳也很容易在这种无法做到全面创新的集市上体现出来。加上三园社区处于龙港东极,交通上还是多有不便,市民们的宅很难因为一个音乐节就发生改变,又不是大牌来临。但我还是应了下来,并为吆喝着叫了些人来一起摆摊。
第一个人我想到的是当地的设计师吴老师。我邀请他将自己的设计作品拿出来做展览,也算是为这次文化活动添加点文化气息。给了他一周时间做准备,他和我在29号当天会同时先参加在芦浦举行的应节严研究会成立大会,下午再来参加集市活动。他的作品,尤其是漫画作品很能体现地方特色,又有巧思,不输给那些名人名家。在临展前我让他去三园找陈书记确认展览地点。书记给了他两个选择,一个是他自己的民宿大院又见七件,一个是“农田里”小屋。他最后选择了后者。我在当天下午看到了他展览的作品,共20幅漫画。美中不足的是他没有听我的打上自己的名字做宣传。
再一个是老搭档熊猫老师。这次他们来了六个人。不过算是玩。他们第二天不参与活动,要去财富广场参加党庆活动,也要摆摊,而且是她们的主职培训相关。第二天是他们五人中常驻三园的女职工摆了银饰,她原先在杭州就是做这个的。第一天上午芦浦吃完饭开完会我绕了远路,看了些田园风景拍了些农村文化遗迹,到集市差不多快五点。这时候管理出了问题。后备箱集市的两个水火不容的帮派抢位置,甚至我也被挤出来。我这个半官方背景的都叫委屈,后来联系书记才知道他一开始报名方式,后来放开了。结果没报名的那些卖吃的就都赶过来了。最后摆在我旁边的00后准夫妻告诉了我这两对冤家不对付所以才有闹哄哄的情形。她反而觉得要收押金才合理。确实,这个来自平阳南坡景区的小妹妹反而比闹事的70后们更懂事。
接电源的电工师傅们是本地人,和我一个方言。他们也是一群我“鄙视的人”。爱讲不好笑的笑话,没有温州人那种吃苦耐劳勤劳的精神,爱占小便宜,言语和工作中爱占小便宜和偷点懒。个别甚至有那种龙阳之癖。总之就是那种懒散的走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汉子,这些人大多是50-60岁的年纪,靠着基础电工操作营生,但是也多少趾高气昂。他们本身受教育程度低,属于底层但泼赖的那种。接电源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带头的那个就爱出风头,一副工头范儿,还很容易和民工们闹别扭。这两天傍晚风都比较大,第二天我们来展位的时候简易木摊位都被风吹走了,我问了下书记电工还来不来,意料之中的不来。我当时去周边找电钻自行解决而不得,后来还是将就的完成了当晚的活动。
整场活动两天最受益的是卖彩虹圈的。共有两个摊位,我左手边的业绩最好。因为他玩的最溜,很多人都拍视频。右手边的那位就不行。而原来抢占位置的卖冰激凌的最可恶,占了两个空位置最后人还没来,白白空着。而且第二天他还移动式的转移来转移去,看哪里人多就推哪里。而且,由于需要冰箱接电源,在被风吹倒摊位时他不顾及他人安全在已经断电的情况下私自去把电源接通,被我训斥。
我摆摊的成绩一般,两天就三单:第一天一位女士买了余华全新的《第七夜》半价29.8元按照15计。第二天则是一男孩买走最早的黄本名侦探柯南26,由他穿黑色衬衫的爸爸支付7元;还有一位母亲买了哈利波特第二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原本其他也买走,但我带的不齐全,后来进了群,加了联系方式。其他回忆不起来,只记得一女士问言情小说,校园那种。一男士问以前我们租书店常见那种小黄书,羞涩的那种,大体上我认为是和黄易作品一起放的那种早期仙侠武侠书。
虽然交易差,我还是会继续支持书记,有叫必至。同时我又更想开家实体书店了,因为家乡的阅读氛围实在太差,甚至不如金乡镇。若书店可改变一些人,我会去开,哪怕只一人
6月29-30日三园社区举办了邻里节。这个称呼不知道来自全国还是浙江首创,但在温州甚至风靡,是行政的一个亮点。通常在小区进行。龙港的邻里节活动此前博义曾经受邀参加过新城的活动,无非是义诊义剪这一类为主。这次邻里节活动在农村举行,所以也多少别出心裁了些。社区陈书记在联合党委要办邻里节活动的基础上再次嫁接上文化活动,把三园的“又见”品牌再次拿来造势。于是乎,又见集市和夏季音乐节就给安排上了。
在活动开始前两周陈书记联系我让我再次摆摊。我虽然预感又会扑街,但不好推辞。上回摆摊还是半年前,在龙跃路,效果也不怎么样。同样的又见集市也是同一时间因为一个小小龙港市三四个集市同时举办而在温州市领导李青面前损了脸面(当时都和她说会人挤人,结果人家领了温州的家人朋友来却是游客寥寥)。一方面她们是来自温州的领导,对三园有着和温州南塘一样的期待;另一方面三园社区确是是曾经打造出了辉煌的游客成绩,但那是两年前又见集市第一次举办并且是温州首个集市,打开了疫情结束前的夜经济排面。此后全温州的夜经济、集市到处开花。如今,很多人对集市的印象转变成了就是和传统集市一样吃吃喝喝的印象。在我的方言中有一句话叫“茅坑三日香”,市民们的审美疲劳也很容易在这种无法做到全面创新的集市上体现出来。加上三园社区处于龙港东极,交通上还是多有不便,市民们的宅很难因为一个音乐节就发生改变,又不是大牌来临。但我还是应了下来,并为吆喝着叫了些人来一起摆摊。
第一个人我想到的是当地的设计师吴老师。我邀请他将自己的设计作品拿出来做展览,也算是为这次文化活动添加点文化气息。给了他一周时间做准备,他和我在29号当天会同时先参加在芦浦举行的应节严研究会成立大会,下午再来参加集市活动。他的作品,尤其是漫画作品很能体现地方特色,又有巧思,不输给那些名人名家。在临展前我让他去三园找陈书记确认展览地点。书记给了他两个选择,一个是他自己的民宿大院又见七件,一个是“农田里”小屋。他最后选择了后者。我在当天下午看到了他展览的作品,共20幅漫画。美中不足的是他没有听我的打上自己的名字做宣传。
再一个是老搭档熊猫老师。这次他们来了六个人。不过算是玩。他们第二天不参与活动,要去财富广场参加党庆活动,也要摆摊,而且是她们的主职培训相关。第二天是他们五人中常驻三园的女职工摆了银饰,她原先在杭州就是做这个的。第一天上午芦浦吃完饭开完会我绕了远路,看了些田园风景拍了些农村文化遗迹,到集市差不多快五点。这时候管理出了问题。后备箱集市的两个水火不容的帮派抢位置,甚至我也被挤出来。我这个半官方背景的都叫委屈,后来联系书记才知道他一开始报名方式,后来放开了。结果没报名的那些卖吃的就都赶过来了。最后摆在我旁边的00后准夫妻告诉了我这两对冤家不对付所以才有闹哄哄的情形。她反而觉得要收押金才合理。确实,这个来自平阳南坡景区的小妹妹反而比闹事的70后们更懂事。
接电源的电工师傅们是本地人,和我一个方言。他们也是一群我“鄙视的人”。爱讲不好笑的笑话,没有温州人那种吃苦耐劳勤劳的精神,爱占小便宜,言语和工作中爱占小便宜和偷点懒。个别甚至有那种龙阳之癖。总之就是那种懒散的走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汉子,这些人大多是50-60岁的年纪,靠着基础电工操作营生,但是也多少趾高气昂。他们本身受教育程度低,属于底层但泼赖的那种。接电源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带头的那个就爱出风头,一副工头范儿,还很容易和民工们闹别扭。这两天傍晚风都比较大,第二天我们来展位的时候简易木摊位都被风吹走了,我问了下书记电工还来不来,意料之中的不来。我当时去周边找电钻自行解决而不得,后来还是将就的完成了当晚的活动。
整场活动两天最受益的是卖彩虹圈的。共有两个摊位,我左手边的业绩最好。因为他玩的最溜,很多人都拍视频。右手边的那位就不行。而原来抢占位置的卖冰激凌的最可恶,占了两个空位置最后人还没来,白白空着。而且第二天他还移动式的转移来转移去,看哪里人多就推哪里。而且,由于需要冰箱接电源,在被风吹倒摊位时他不顾及他人安全在已经断电的情况下私自去把电源接通,被我训斥。
我摆摊的成绩一般,两天就三单:第一天一位女士买了余华全新的《第七夜》半价29.8元按照15计。第二天则是一男孩买走最早的黄本名侦探柯南26,由他穿黑色衬衫的爸爸支付7元;还有一位母亲买了哈利波特第二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原本其他也买走,但我带的不齐全,后来进了群,加了联系方式。其他回忆不起来,只记得一女士问言情小说,校园那种。一男士问以前我们租书店常见那种小黄书,羞涩的那种,大体上我认为是和黄易作品一起放的那种早期仙侠武侠书。
虽然交易差,我还是会继续支持书记,有叫必至。同时我又更想开家实体书店了,因为家乡的阅读氛围实在太差,甚至不如金乡镇。若书店可改变一些人,我会去开,哪怕只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