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非卖不能读也# (37《鲁迅书信选》
这本从旧书摊上淘来的书,当时淘的理由是:有几封写给台静农的信,而自己对他俩的交往,很感兴趣,于是淘了回来。
信里说到的几件事儿,很有意思。
1927.9.25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瑞典人斯文赫定与刘半农商定,由刘托台静农写信给鲁迅,请鲁迅接受“诺贝尔奖金”,鲁迅坚决拒绝。
1932.6.18
“小说两种,各两本,已于下午托内山书店挂号寄奉。两书皆自校自印。……其他每一本可随便送人,因寄四本与两本邮资相差无几耳。”
读到这儿,不禁笑了出来。孔网无论买家还是卖家,都对邮费“恭恭于怀”。想不到先生也会“看重”邮费,合理利用。
1932.8.15
“凡所泛览,皆通行之本,易得之书。《中国小说史略》……”
看到《中国小说史略》一书名,想起少年时读先生的书时,特意把这部分资料看了两遍。但那时年少,读完也一知半解,早已忘掉了。
现在想来,鲁迅先生博览全书,自己动手编辑中国古代的小说历史,应用于教学,对那时文化的传承,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啊!
这本从旧书摊上淘来的书,当时淘的理由是:有几封写给台静农的信,而自己对他俩的交往,很感兴趣,于是淘了回来。
信里说到的几件事儿,很有意思。
1927.9.25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瑞典人斯文赫定与刘半农商定,由刘托台静农写信给鲁迅,请鲁迅接受“诺贝尔奖金”,鲁迅坚决拒绝。
1932.6.18
“小说两种,各两本,已于下午托内山书店挂号寄奉。两书皆自校自印。……其他每一本可随便送人,因寄四本与两本邮资相差无几耳。”
读到这儿,不禁笑了出来。孔网无论买家还是卖家,都对邮费“恭恭于怀”。想不到先生也会“看重”邮费,合理利用。
1932.8.15
“凡所泛览,皆通行之本,易得之书。《中国小说史略》……”
看到《中国小说史略》一书名,想起少年时读先生的书时,特意把这部分资料看了两遍。但那时年少,读完也一知半解,早已忘掉了。
现在想来,鲁迅先生博览全书,自己动手编辑中国古代的小说历史,应用于教学,对那时文化的传承,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