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 读书会(五十一.1)海上读书会 Day1子张新书发布会
海上读书会是由舟山书友方交良兄倡议举办,其目的是承袭由去年结束的第二十届民间读书会盛世。本次邀请了全国100多位前20届参会书友。报名参加的共计63名。正式大会在20日召开。在这次的大会议程中19日这天的行程安排主要是象征大会开幕的子张新书发布会,将由《请向黎明借道光》的作者子张老师分享自己创作的过程。
我因提前到达宁波站可以选择客车到沈家门直接去第二天的酒店或今天的讲座现场,只是两边距离太远只能选择其一。于是我最终选择和一位浙江海洋大学大四学生拼车前往目的地大学,而不用让在酒店的书友们等我一起吃迟到的午餐。这样一来我就比还在路上或在第二天会议举办地金沙度假村的书友们更早到达海洋大学。(从西安来的文川老师一行人及温图的礼阳老师伉俪到宁波后周转来确实晚了许多,为避免他们打上黑车,我给了他们一些建议)在前往海洋大学路上,我注意到舟山新区建设和老城区建设的差异较大,特别是一座摩天轮刚好作为新旧城交界的地标,这是上次自己一个人来定海时没有注意到的。而快到海洋大学时我看到一个小岛,相当于这所大学的后花园,因为最近喜欢上岛屿寻植,颇有点心动。毕竟无人居住的岛屿更具备植物的多样性。
海洋大学的保安很尽职尽责,尽管我报了图书馆馆长的名字和本该进的靠近图书馆的西门,我现在进的这个门的保安还是拦着盘问了许多。我和很多人后来专门讨论过大学校园的安保问题,大家都在回味过去开放校园的岁月,不少人还津津有味的讲起自己在大学校园蹭课的美好光阴。按计划子张老师的分享会在下午两点举行,我有足够的时间逛校园。我稍微走了下绿化带,也看了学校创始人简介和他对中国海洋学的贡献,顺带了解了学校的专业强项。当然,主要还是逛图书馆,这是犯了“唐僧遇塔必扫”的毛病,作为一个爱书人,任何一个书之寓所都要好好品赏一番。这座校园图书馆和全校的其他建筑一样,是全欧式建筑,内外皆同,采光通风都设计得不错。和报告厅一样,图书馆也是由社会名流冠名修建的。我打听了借阅层,就在一楼。一楼的借阅部一进门就看到“复兴文库”,两边对称的自修室里塞满了自习的学生,直到我上四楼参会前才留有余座,可见学习氛围之佳。二楼和三楼的围廊也全是自习座,白天是最好的天然采光点。其中,二楼的东西两侧连接廊设置了一个临展,展出的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之宋画展,其实是该系列的精美画册平摊开来,这种国画类精装书一般都是大开本高级铜版纸印刷,定价很高,适合书画鉴赏。从图书馆一楼的推荐书籍和活动海报可以看出学校更新书籍是比较频繁的,大多还是畅销书,其中有一个书籍修补师的活动我很感兴趣,觉得值得在其他图书馆推广,甚至在社会上也可以尝试像我做“丢书大作战”一样推一推。
差不多一点半左右,我大致了解完图书馆藏书情况后打算上四楼,刚好看到门口有人开,猜想是其他书友到了。来的人一位是图书馆的负责人之一以及内蒙古的冯传友,拉着行李箱和我一同坐电梯上了四楼。此前加我WeChat的季米因在宁波会友稍稍迟到了会儿。活动开始时大家陆续到位。我被邀请坐在圆桌中,外围一圈是提前报名的在校学生。会议由学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主任主持,是个95后美女。
子张老师任职浙江工业大学,喜诗歌,参与主办过杭州举行的19届年会,参加过11、13、14、15、18届全国民间读书会年会。原名张欣。他也写诗歌,是徐志摩纪念馆馆刊《太阳花》执行主编,是著名诗歌评论家。这次的新书《请向黎明借道光》是他研究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全记录的一次成果。分享会上他围绕书籍内容做了几点主要内容分享,主要是关注点,算是导读:1.时代背景(缘起)。包括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教育综合体环境。这里提到了徐志摩作为导引人的原因是他当时刚好为梁启超北京的讲学社邀请国际大咖,此前已经邀请了杜威、罗素及生机主义哲学家杜里舒,而杜在华期间曾与徐志摩、瞿菊农一起登览泰山。泰戈尔有意访华且表示自费,瞿作为翻译介绍了徐志摩,顺理成章就有了后面的情况。2.徐志摩的作用。子张老师的介绍让我加深了对徐志摩的了解,尤其是他对家乡的热爱。原计划行程中,泰戈尔的英国秘书交流期间只安排上海北京四川三处,王统照极力推荐家乡有了山东之行,而同样的杭州也因为徐志摩有了与泰戈尔的交集。3.泰戈尔之行与当时的中国几大家族的联系。包括军政文史都有所表现。比如鲁迅兄弟的表现、和徐志摩三角恋牵扯颇深的林徽因、陆小曼家族(陆小曼前夫王庚当时在泰戈尔访华期间为其骑马开道,相当于维持治安)、更不必说梁启超家族了。当然,更不要说泰戈尔演讲期间下面听的人里还有日后文化界后起之秀,更有攻击和赞许他访华的陈独秀两股态度的人在笔尖你来我往。4.提到了泰戈尔对中国小诗的作用。子张介绍了几个典型,比如冰心、宗白华、鲁迅学生何植三(骆塞超的老师,写农家诗为主)、被鲁迅赞誉认真写情诗的杭州湖畔诗人四人组等。
海上读书会是由舟山书友方交良兄倡议举办,其目的是承袭由去年结束的第二十届民间读书会盛世。本次邀请了全国100多位前20届参会书友。报名参加的共计63名。正式大会在20日召开。在这次的大会议程中19日这天的行程安排主要是象征大会开幕的子张新书发布会,将由《请向黎明借道光》的作者子张老师分享自己创作的过程。
我因提前到达宁波站可以选择客车到沈家门直接去第二天的酒店或今天的讲座现场,只是两边距离太远只能选择其一。于是我最终选择和一位浙江海洋大学大四学生拼车前往目的地大学,而不用让在酒店的书友们等我一起吃迟到的午餐。这样一来我就比还在路上或在第二天会议举办地金沙度假村的书友们更早到达海洋大学。(从西安来的文川老师一行人及温图的礼阳老师伉俪到宁波后周转来确实晚了许多,为避免他们打上黑车,我给了他们一些建议)在前往海洋大学路上,我注意到舟山新区建设和老城区建设的差异较大,特别是一座摩天轮刚好作为新旧城交界的地标,这是上次自己一个人来定海时没有注意到的。而快到海洋大学时我看到一个小岛,相当于这所大学的后花园,因为最近喜欢上岛屿寻植,颇有点心动。毕竟无人居住的岛屿更具备植物的多样性。
海洋大学的保安很尽职尽责,尽管我报了图书馆馆长的名字和本该进的靠近图书馆的西门,我现在进的这个门的保安还是拦着盘问了许多。我和很多人后来专门讨论过大学校园的安保问题,大家都在回味过去开放校园的岁月,不少人还津津有味的讲起自己在大学校园蹭课的美好光阴。按计划子张老师的分享会在下午两点举行,我有足够的时间逛校园。我稍微走了下绿化带,也看了学校创始人简介和他对中国海洋学的贡献,顺带了解了学校的专业强项。当然,主要还是逛图书馆,这是犯了“唐僧遇塔必扫”的毛病,作为一个爱书人,任何一个书之寓所都要好好品赏一番。这座校园图书馆和全校的其他建筑一样,是全欧式建筑,内外皆同,采光通风都设计得不错。和报告厅一样,图书馆也是由社会名流冠名修建的。我打听了借阅层,就在一楼。一楼的借阅部一进门就看到“复兴文库”,两边对称的自修室里塞满了自习的学生,直到我上四楼参会前才留有余座,可见学习氛围之佳。二楼和三楼的围廊也全是自习座,白天是最好的天然采光点。其中,二楼的东西两侧连接廊设置了一个临展,展出的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之宋画展,其实是该系列的精美画册平摊开来,这种国画类精装书一般都是大开本高级铜版纸印刷,定价很高,适合书画鉴赏。从图书馆一楼的推荐书籍和活动海报可以看出学校更新书籍是比较频繁的,大多还是畅销书,其中有一个书籍修补师的活动我很感兴趣,觉得值得在其他图书馆推广,甚至在社会上也可以尝试像我做“丢书大作战”一样推一推。
差不多一点半左右,我大致了解完图书馆藏书情况后打算上四楼,刚好看到门口有人开,猜想是其他书友到了。来的人一位是图书馆的负责人之一以及内蒙古的冯传友,拉着行李箱和我一同坐电梯上了四楼。此前加我WeChat的季米因在宁波会友稍稍迟到了会儿。活动开始时大家陆续到位。我被邀请坐在圆桌中,外围一圈是提前报名的在校学生。会议由学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主任主持,是个95后美女。
子张老师任职浙江工业大学,喜诗歌,参与主办过杭州举行的19届年会,参加过11、13、14、15、18届全国民间读书会年会。原名张欣。他也写诗歌,是徐志摩纪念馆馆刊《太阳花》执行主编,是著名诗歌评论家。这次的新书《请向黎明借道光》是他研究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全记录的一次成果。分享会上他围绕书籍内容做了几点主要内容分享,主要是关注点,算是导读:1.时代背景(缘起)。包括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教育综合体环境。这里提到了徐志摩作为导引人的原因是他当时刚好为梁启超北京的讲学社邀请国际大咖,此前已经邀请了杜威、罗素及生机主义哲学家杜里舒,而杜在华期间曾与徐志摩、瞿菊农一起登览泰山。泰戈尔有意访华且表示自费,瞿作为翻译介绍了徐志摩,顺理成章就有了后面的情况。2.徐志摩的作用。子张老师的介绍让我加深了对徐志摩的了解,尤其是他对家乡的热爱。原计划行程中,泰戈尔的英国秘书交流期间只安排上海北京四川三处,王统照极力推荐家乡有了山东之行,而同样的杭州也因为徐志摩有了与泰戈尔的交集。3.泰戈尔之行与当时的中国几大家族的联系。包括军政文史都有所表现。比如鲁迅兄弟的表现、和徐志摩三角恋牵扯颇深的林徽因、陆小曼家族(陆小曼前夫王庚当时在泰戈尔访华期间为其骑马开道,相当于维持治安)、更不必说梁启超家族了。当然,更不要说泰戈尔演讲期间下面听的人里还有日后文化界后起之秀,更有攻击和赞许他访华的陈独秀两股态度的人在笔尖你来我往。4.提到了泰戈尔对中国小诗的作用。子张介绍了几个典型,比如冰心、宗白华、鲁迅学生何植三(骆塞超的老师,写农家诗为主)、被鲁迅赞誉认真写情诗的杭州湖畔诗人四人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