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群书荟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淘孔网之书,捡疏忽之漏。
孔网淘书捡漏一万本指导书目:(621-625)
621.《无神论》
章炳麟著。发表于1906年《民报》第八号,后收入《太炎文录》和《章太炎选集》。著者认为,要使众生平等,必须先破有神的宗教。此书着重分析和驳斥了基督教和婆罗门教的有神论。他从形式逻辑上推理,证明基督教的上帝是虚构的,婆罗门以神为真实的存在,立论矛盾重重。他又从认识论上揭示神的存在在主客观方面都无经验的证明,主张对神不可执为有,不妨以为无。但是,他又肯定佛教的“真如”是可以亲身证明存在的,而一切外物的分别都是主观的虚构。
622.《无家别》
唐·杜甫所作五言诗。为诗人著名组诗“三别”之一(另外两首是《新婚别》、《垂老别》)。诗写一个从战场回到故乡的士兵,见到战乱给家乡造成的满目萧条的景象,此时,家中已无亲人幸存,随后,主人公又被征服役,已是无家可别。作品通过人物的自述,展示了“安史之乱”时期唐代社会中人民的深重苦难。诗以自述形式写成,读来感人至深。作者在诗的结尾更以“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一句,喊出了抑于心底的呼声,使作品的调子由悲哀转为激愤,并达到高潮。浦起龙于《读杜心解》中作此评价:“‘何以为蒸黎’可作六篇(指《三吏》、《三别》)之总结”。
623.《无能子》
唐·无名氏的哲学著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34篇,有目无文11篇。本书以气作为宇宙本原,气产生天地阴阳,阴阳气交产生裸虫、鳞虫、毛虫、羽虫、甲虫,而人是裸虫中的一个品种。认为“人与鸟兽昆虫,共浮于天地中,一气而已”。又说“天地无心”,表达了天地自然的观点。今有正统《道藏》本,《百子全书》本。中华书局1981年12月出版王明《无能子校注》本,是最新版本。
624.《无声诗史》
明·姜绍书编著。7卷。绍书字二酉,号晏如居士,曲阿(今江苏丹阳)人。曾官南京工部郎。书名源于宋人称画为“无声诗”之义。自序中亦称“雅颂为无形之画,丹青为不语之诗”。所文皆明代画家(有清初尚在世者)小传。前4卷收201人;卷五为女画家,凡22人;六、七卷所收,则系著者认为“丹青别调,画苑附庸”,存姓字以备查考者。搜罗颇广,但有疏落失当。著者于序言中主张画贵神似。
625.《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
唐·李商隐所作七律诗。写作者对意中人的思念,以及今宵情景引发的对昨夜情景的追忆,表达了一种缠绵情思和惆怅心情。作者于叙景言物中刻划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抒情而隐晦,充满朦胧之美。如诗中“心有灵犀一点通”句之意,作者要表达的正是一种心灵的感受。
289人阅读
1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5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