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 记忆中的年味# 汤圆,香甜沁人的享受。
正像北方过年吃饺子一样,家家户户吃汤圆是我国南方的传统年俗。汤圆分甜、咸两类,有许多种。甜的有芝麻馅、糖腌猪油馅、豆沙馅等;咸的有咸肉馅、荠菜馅等。不过,过年吃的多是些香甜类的汤圆,基本上不吃咸的。这主要是想图个吉利,香甜馅汤圆,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心想(香)事成、事业兴旺、万事顺心、甜甜蜜蜜。
以前,市场上没有现成的汤圆卖,全部要自己做。那时候,一般的人家过年只春十斤糯米面,大户人家三五十斤,而即使春十斤糯米面也要花半天工夫。尽管吃顿汤圆这么费事,大家小户还是乐意去做,图的是过年讨个吉利。那时,只有大年初一才能吃上一顿汤圆,余下的面粉舍不得吃,都用于招待来客,这是对于客人最尊贵的接待。
汤圆好吃,可做起来很不容易,需要很多工序。首先要做汤圆馅,主妇们早早准备好黑芝麻、花生、核桃、糖等原料。制作时,先把糖蒸化,再把黑芝麻、花生、核桃等与糖水混合调匀即可。做完汤圆馅,还要做汤圆面。做汤圆的黏米要先洗干净,用水泡起来,随时观察是否泡胀。接下来就是磨面了。为了尽早吃到汤圆,孩子们都催促着大人快去磨面,终于盼到磨面的那一天,小孩们随着大人到街道磨盘边排队。那时候,每个街道只有一两个磨盘,大家赶集似地聚集在一起,过年的喜庆气氛弥漫着整个街道….磨汤圆面是个体力活,男人们当仁不让担当绝对主力。主妇负责把黏米往磨芯舀,男人就推着磨盘转。一会儿功夫,雪白的汤圆面浆就流出来了。磨的出口有早捆好的布袋。孩子们都瞪大眼睛看着,唯恐有一点汤圆面浆浪费掉。磨完后,人们回家将盛满汤圆面浆的布袋吊起,大约过滤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早上就可以吃汤圆了。包汤圆是主妇们的事情,煮汤圆前还要先问每人吃多少,严格按个数来煮。
对于汤圆和元宵的关系,很多人都很模糊。事实上,二者的明显区别在于制作方式,南方人做汤圆,先将糯米粉过水揉成团,如果做实心汤圆,就以手心搓揉成小圆子,大多做酒酿圆。如果做带馅汤圆,即搓圆粉团,捏好小口窝窝头,往里面填馅,然后再把口捏实,搓成圆团或者留个圆嘴,便是一枚好看的汤圆了。而北方人做兀宵,大都是以滚的方式,需要工具或机器。如果是人工滚元宵,就在一个很大的扁平箩内,铺上很多白面粉,把事先和好并凝固了的馅,切成一个个小小的正方形丁馅,然后准备大大的平底筛,将丁馅倒在筛内,过一遍水再扔进平箩,并端起平箩不停地摇,丁馅自然会沾上一层面粉。这时,再把沾了面粉的丁馅过水,然后再沾面粉,如此反复几次,直到丁馅沾了数层面粉,一箩雪白浑圆的元宵就做成了。滚元宵需要技巧,如果滚得不均匀,会在煮时破口流馅。滚得好的元宵,趁热吃时,汤馅会像灌汤包的汤汁一样流出来,吃起来很过瘾。
482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2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