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记# 李纯嘏,字锡公,广西府人。康熙甲子(1684年)举人,官元江府教授。著有《昌诗堂草》。临川李绂(直隸总督、户部侍郎,李纯嘏之子进士李尧畴的座师。)谓其诗:“真率而冲淡,在香山、康节之间。”《续滇南诗略》录其诗十二首。
附:《昌诗堂草》序
李绂
诗所以道性情,《国风》《小雅》是已。清庙明堂之奏,若《大雅》《三颂》,所陈不专以发抒性情,顾其思哀思敬,则舍性情,亦无以为铺陈之本。
自《楚骚》《乐府》以降,古今体不一,变本而加厉,乃有横空硬语,踵事而增华,乃溢为天葩奇芬,要以极诗之致,以曲畅其性情焉耳。唐白香山务为真率,宋邵康节一于冲淡,若无意于诗而流传不衰,则性情真也。
滇中李锡公先生,由乡举一试教职,遽归好为诗,以“昌诗”名其堂,其性情有非流俗所能测者。岁丁酉,余典云南乡试,力求学古士,拔先生子尧畴列第二,因得读《昌诗堂草》,真率而冲淡,在白与邵之间,其真能言其性情者欤。虽然昌黎之称“贞曜”也,曰“执不猗,出不訾,卒不施”,非徒言其穷而已。盖谓萃其全力以注于诗,乃能昌也!
注:李纯嘏师从百菊诗人陈王庭,是其上门女婿,并为《菊花百咏》作序。
此书实为民国仿康熙线装书,由碧梧山庄白宣纸印!差点就认定是清康熙李纯嘏的自藏了!不断学习、积极提升!
附:《昌诗堂草》序
李绂
诗所以道性情,《国风》《小雅》是已。清庙明堂之奏,若《大雅》《三颂》,所陈不专以发抒性情,顾其思哀思敬,则舍性情,亦无以为铺陈之本。
自《楚骚》《乐府》以降,古今体不一,变本而加厉,乃有横空硬语,踵事而增华,乃溢为天葩奇芬,要以极诗之致,以曲畅其性情焉耳。唐白香山务为真率,宋邵康节一于冲淡,若无意于诗而流传不衰,则性情真也。
滇中李锡公先生,由乡举一试教职,遽归好为诗,以“昌诗”名其堂,其性情有非流俗所能测者。岁丁酉,余典云南乡试,力求学古士,拔先生子尧畴列第二,因得读《昌诗堂草》,真率而冲淡,在白与邵之间,其真能言其性情者欤。虽然昌黎之称“贞曜”也,曰“执不猗,出不訾,卒不施”,非徒言其穷而已。盖谓萃其全力以注于诗,乃能昌也!
注:李纯嘏师从百菊诗人陈王庭,是其上门女婿,并为《菊花百咏》作序。
此书实为民国仿康熙线装书,由碧梧山庄白宣纸印!差点就认定是清康熙李纯嘏的自藏了!不断学习、积极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