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的藏书专题# 读《列宁全集(第43卷)》有感和结识《列宁全集》经历
中文版《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2017年出版发行,全部60卷分为三大部分:第1—43卷为著作卷,第44—53卷为书信卷,第54—60卷为笔记卷。
据查豆瓣网友评论,有人评为“伟大的全集”,有人评为“集体智慧的结晶,举两大国之力编写的作品,当然有可观之处”,还有人评为“让那些无用的灵魂哭泣吧”。
根据本人阅读全集的经验,对那些健康不太好或者身体受过创伤的作者来说,其最后一卷著作里面往往有他们的政治交代,里面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值得深入挖掘。
为此,本人特意去豆瓣查看,看那些阅读过《列宁全集(第43卷)》(著作卷的最后一卷)的人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其中,找到一位在上海的叫“苏霍壹”的答主,他是这么评价《列宁全集(第43卷)》的,“列宁中风了,革命中风了”。
《列宁全集(第43卷)》的时间跨度为1922年3月6日至1923年3月2日。
联系到2022年2月24日爆发俄乌冲突,至今还没有平息的迹象,给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带来国际政治和地缘政治的巨大动荡,而2022年刚好是《列宁全集(第43卷)》写作时间100周年。
在《列宁全集(第43卷)》中,列宁总结了新经济政策第一年的实践,肯定了所取得的初步成就,论证了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并提出进一步贯彻执行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攘外,和现在的俄乌冲突背景下,西方对俄罗斯全方位的脱钩何其相似)
列宁还高度关注改善党政机关工作、健全领导工作制度、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等问题;关心党的理论建设;重视执政党的队伍建设;还关心国家的法制建设。(安内,内部组织结构建设,或者叫党的建设,联系到现在俄罗斯强力部门一手遮天,内部区域矛盾、民族矛盾、城乡矛盾、部门矛盾林立又是何其相似也)
怎么说呢,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更多希望关心农民等一线生产者的利益,经济社会政策按照轻重缓急稳步推进,上下左右有重点地协调推进,可是,这些美好的愿望,由于列宁的健康不佳,他没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对国家政治机器进行全方位有效监控,国家政治机器的异化让列宁产生了巨大的焦虑感和危机感。
到后来,斯大林全面接管权力后,为了快速推进国家的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化,政策重心向干部和工人阶级倾斜,农业产品(主要依靠农民生产)成为了国家工业原始积累的来源,农民牺牲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成为苏联军事强大进程的代价。
这些列宁同志晚年关心的重点问题,终列宁一生直至他身后苏联解体都没有完全解决,继承苏联遗产的俄罗斯,三十多年也未能解决国家发展的深层体制结构矛盾,只是依靠能源价格的高企,坐享了全球化和二氧化碳减排运动的成果,终至现在这种进退失据的状态,良可叹也,真是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良可悲也。
第一次接触到全套的《列宁全集》,是在大学图书馆的社科阅览室里,那摆满了书架的A0编码的图书,就是马列经典著作,由于我就读的是一所工科为主的院校,这些马列经典著作都上满了灰尘,当时觉得很高大上,加上我的专业是管理类专业,当时还是二十一世纪初,所有的文科教材,对一些概念的定义都要引用马列经典原著,当时我想,什么时候要是能读懂这些著作,那我是不是也具备了可以写书的水平和实力。
后来,是读研究生时,因为上科学社会主义课,和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辩论,他说我没有读马列原著,我说我读过,我指的是第一次借阅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42卷,我当时借这本书就是为了阅读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结果老师说那是马克思早期的思想,那个时候他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
现在,在孔网上,可以很方便地廉价找到各种版本的马列经典著作阅读,只是现在没有那么多的阅读时间,只能尽量挤一挤了,你要挤的话时间还是会有的。
正如豆瓣上的苏霍壹所言,“读一手文献,比二三四手好,祖师爷把真经写的明明白白,不用走弯路”,“找单行本试试阅读,就跟追剧一样”。
书读多了,有时候深感历史的荒诞,比如读《列宁全集(第43卷)》,明明是100年前列宁写的,但是感觉就是读现在的俄乌冲突,当年的那些问题还照样存在,所以,有学者才会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俄乌局势到底如何演变,事关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大事,也事关我们升斗小民的生活,正如苏霍壹在他的公众号“苏霍壹”所言,“帝王是历史最大的奴隶,小资是历史最小的奴隶。觉醒、治愈,走进科学”。这句话他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我也没看得很懂,因为没有他马列原著看得多,需要向他学习,抽空多阅读马列经典原著。
中文版《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2017年出版发行,全部60卷分为三大部分:第1—43卷为著作卷,第44—53卷为书信卷,第54—60卷为笔记卷。
据查豆瓣网友评论,有人评为“伟大的全集”,有人评为“集体智慧的结晶,举两大国之力编写的作品,当然有可观之处”,还有人评为“让那些无用的灵魂哭泣吧”。
根据本人阅读全集的经验,对那些健康不太好或者身体受过创伤的作者来说,其最后一卷著作里面往往有他们的政治交代,里面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值得深入挖掘。
为此,本人特意去豆瓣查看,看那些阅读过《列宁全集(第43卷)》(著作卷的最后一卷)的人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其中,找到一位在上海的叫“苏霍壹”的答主,他是这么评价《列宁全集(第43卷)》的,“列宁中风了,革命中风了”。
《列宁全集(第43卷)》的时间跨度为1922年3月6日至1923年3月2日。
联系到2022年2月24日爆发俄乌冲突,至今还没有平息的迹象,给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带来国际政治和地缘政治的巨大动荡,而2022年刚好是《列宁全集(第43卷)》写作时间100周年。
在《列宁全集(第43卷)》中,列宁总结了新经济政策第一年的实践,肯定了所取得的初步成就,论证了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并提出进一步贯彻执行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攘外,和现在的俄乌冲突背景下,西方对俄罗斯全方位的脱钩何其相似)
列宁还高度关注改善党政机关工作、健全领导工作制度、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等问题;关心党的理论建设;重视执政党的队伍建设;还关心国家的法制建设。(安内,内部组织结构建设,或者叫党的建设,联系到现在俄罗斯强力部门一手遮天,内部区域矛盾、民族矛盾、城乡矛盾、部门矛盾林立又是何其相似也)
怎么说呢,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更多希望关心农民等一线生产者的利益,经济社会政策按照轻重缓急稳步推进,上下左右有重点地协调推进,可是,这些美好的愿望,由于列宁的健康不佳,他没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对国家政治机器进行全方位有效监控,国家政治机器的异化让列宁产生了巨大的焦虑感和危机感。
到后来,斯大林全面接管权力后,为了快速推进国家的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化,政策重心向干部和工人阶级倾斜,农业产品(主要依靠农民生产)成为了国家工业原始积累的来源,农民牺牲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成为苏联军事强大进程的代价。
这些列宁同志晚年关心的重点问题,终列宁一生直至他身后苏联解体都没有完全解决,继承苏联遗产的俄罗斯,三十多年也未能解决国家发展的深层体制结构矛盾,只是依靠能源价格的高企,坐享了全球化和二氧化碳减排运动的成果,终至现在这种进退失据的状态,良可叹也,真是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良可悲也。
第一次接触到全套的《列宁全集》,是在大学图书馆的社科阅览室里,那摆满了书架的A0编码的图书,就是马列经典著作,由于我就读的是一所工科为主的院校,这些马列经典著作都上满了灰尘,当时觉得很高大上,加上我的专业是管理类专业,当时还是二十一世纪初,所有的文科教材,对一些概念的定义都要引用马列经典原著,当时我想,什么时候要是能读懂这些著作,那我是不是也具备了可以写书的水平和实力。
后来,是读研究生时,因为上科学社会主义课,和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辩论,他说我没有读马列原著,我说我读过,我指的是第一次借阅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42卷,我当时借这本书就是为了阅读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结果老师说那是马克思早期的思想,那个时候他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
现在,在孔网上,可以很方便地廉价找到各种版本的马列经典著作阅读,只是现在没有那么多的阅读时间,只能尽量挤一挤了,你要挤的话时间还是会有的。
正如豆瓣上的苏霍壹所言,“读一手文献,比二三四手好,祖师爷把真经写的明明白白,不用走弯路”,“找单行本试试阅读,就跟追剧一样”。
书读多了,有时候深感历史的荒诞,比如读《列宁全集(第43卷)》,明明是100年前列宁写的,但是感觉就是读现在的俄乌冲突,当年的那些问题还照样存在,所以,有学者才会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俄乌局势到底如何演变,事关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大事,也事关我们升斗小民的生活,正如苏霍壹在他的公众号“苏霍壹”所言,“帝王是历史最大的奴隶,小资是历史最小的奴隶。觉醒、治愈,走进科学”。这句话他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我也没看得很懂,因为没有他马列原著看得多,需要向他学习,抽空多阅读马列经典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