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时舍不得的书# 这册《儒林外史》,是我13岁那年在博平新华书店买的,距今已有37年了。定价是2.70元,在当时也算是高价位的了,尤其是对一个农村的少年来讲,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但我还是咬咬牙狠狠心把这部神往已久的古典名著拥入怀中。
那时的博平新华书店,在我看来,是整个博平镇最吸引我的、每次赶集必到的地方。读书的梦想,是多么的美好,少年的情怀,是多的圣洁。每每看到、想到这册书,都会令自己感动不已。
书中插图是程十发先生的作品,这两幅画作,尤另我难忘。当年知道了吴敬梓还著有《文木山房集》,其中有篇《移家赋》,对自已的身世进行了描述。直到我近几年标点乡贤王白高的作品时,才知道为王作序赠诗的同科进士、考取一甲第三名探花的吴国对就是吴敬梓的曾祖。
王曰高曾经为乡贤张弘山整理刻印过《弘山集》。几年前整理旧志,亲往弘山先生墓前拜谒,扪石辨字,细读张元忭先生撰写的墓表,忽地知道了这位明代老状元是张岱的曾祖。
张岱曾经写过明代嘉靖年间吴情考中状元,因自己名字的原因,加之皇帝做的一个梦,而将状元换作了原夲是探花的秦鸣雷,吴情便成了探花。因此嘉请二十三年(1544),本家族贤乌从善考中进士,道光《博平县志》称其为“秦鸣雷榜”进士。
相声大师刘保瑞还在此事的基础上创作了著名的单口相声,题目好象是《赶考》,主要人物是吴情和黄统,黄统是虚构的,原型有点秦鸣雷的影儿。刘保瑞创作的另一著名单口相声是《连升三级》,讲的是邻县临清张好古的故事,初中时的语文课本里就学到过。
嘉靖皇帝的历史名声很不好,若不是“换”状元的事,我的这位族贤就可会在县志里称为“吴情榜”进士了。
话说回来,这书中是半文言的繁体字,也够我一个缺乏足够文史知识的小初中学生读的了,大约只读了不到一半便搁下了。下定决心读完这书是四十岁以后的事了。
写到这,忽然想起儿子在小学二三年级时,就在数天之内把我买回的原版的《三国演义》读了一半。实在是佩服,真的是自叹弗如啊!
那时的博平新华书店,在我看来,是整个博平镇最吸引我的、每次赶集必到的地方。读书的梦想,是多么的美好,少年的情怀,是多的圣洁。每每看到、想到这册书,都会令自己感动不已。
书中插图是程十发先生的作品,这两幅画作,尤另我难忘。当年知道了吴敬梓还著有《文木山房集》,其中有篇《移家赋》,对自已的身世进行了描述。直到我近几年标点乡贤王白高的作品时,才知道为王作序赠诗的同科进士、考取一甲第三名探花的吴国对就是吴敬梓的曾祖。
王曰高曾经为乡贤张弘山整理刻印过《弘山集》。几年前整理旧志,亲往弘山先生墓前拜谒,扪石辨字,细读张元忭先生撰写的墓表,忽地知道了这位明代老状元是张岱的曾祖。
张岱曾经写过明代嘉靖年间吴情考中状元,因自己名字的原因,加之皇帝做的一个梦,而将状元换作了原夲是探花的秦鸣雷,吴情便成了探花。因此嘉请二十三年(1544),本家族贤乌从善考中进士,道光《博平县志》称其为“秦鸣雷榜”进士。
相声大师刘保瑞还在此事的基础上创作了著名的单口相声,题目好象是《赶考》,主要人物是吴情和黄统,黄统是虚构的,原型有点秦鸣雷的影儿。刘保瑞创作的另一著名单口相声是《连升三级》,讲的是邻县临清张好古的故事,初中时的语文课本里就学到过。
嘉靖皇帝的历史名声很不好,若不是“换”状元的事,我的这位族贤就可会在县志里称为“吴情榜”进士了。
话说回来,这书中是半文言的繁体字,也够我一个缺乏足够文史知识的小初中学生读的了,大约只读了不到一半便搁下了。下定决心读完这书是四十岁以后的事了。
写到这,忽然想起儿子在小学二三年级时,就在数天之内把我买回的原版的《三国演义》读了一半。实在是佩服,真的是自叹弗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