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买书不少,但看的确实不多。虽然说我是月月买,天天看。要说哪三本最好,印象最深,我还确实说不上来。精读的《国史大纲》,作者的很多观点和论断我都不同意,仅我在书边及空白处的评述就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强。我没出书的打算,但我认为我的论断不比钱先生的差:后人评前人也都大概如此罢!一位书友说,任何人为设定的认知禁区,尤其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往往是关乎你的命运转折和核心利益。我们拒绝被洗脑。看书,尤其是从正反双方论述对照看,往往就能发现合乎历史和现实逻辑的所谓“真相”来。今年读的外著较多,有日本讲谈社的历史和天儿慧《日本人眼里的中国》等等,我就发现:只有本国人才对本国历史理解的恰如其分,外人的著述都是隔靴搔痒。日本自诩与中华同属儒学文化圈,可对礼制的理解却徒有其表。《礼记.曲礼上》:“礼,从宜。使,从俗”,他们就没理解透。对于中国国家体制本是郡县制弃劣选优的做法,大前研一竟认为地方和中央类似于“邦联制”,有点匪夷所思。不是逻辑思维不同,也不是认识偏差问题,实是政治在左右人们的话语权。民间反战意愿再强,毕竟在野!有些东西讲的不合常识,但很具迷惑性就不一一细讲他了。认识有高下之分,但写书做到客观不受政见左右确实不易。钱先生评当代名人,我认为那不是讲历史,讲的其实是政治。外著打着客观真相的旗号,实际上玩的也是政治,区别仅在于自由度大小。从这里也能反衬出中国旧文人可贵的风骨,比如谈迂写《国榷》,个人三观认识不谈,仅将明史上别人讳而不写的史实亮出来,一般人就做不到!好书有是有但不产见,三句话不离本行的也是良心书,比抄的强。只眼独见也是见。写下这点观感与诸同仁一卡勉。
2.2万人阅读
3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34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2
phil1234567890
2022-12-21
这才是读书见真知
回复 1
书友kw3085907
2022-12-21
打字打错了几处,致谦!
回复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