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不禁让我想起最难忘的端午还是在小时候,记得那时快到端午节了,邻里乡亲就会去田野里摘一种植物的叶子,我们小孩也跟着去,我不知道那植物叫什么名字了,但还记得它像竹子一样翠绿,比竹叶大好多倍,一根茎杆上全长的叶子没有分支。采摘好之后拿回家清洗干净,然后一叠一叠的用绳子捆住了放开水里煮一会,这样过后叶子就变软了,以便后面包粽子时更容易成型。
我家里让我最记忆深刻的是每年这个时候,爷爷就会在田野里割一捆麻回家,奶奶会把麻的皮剥下来,然后经过她特殊的处理就得到麻的纤维(这一步我已经记不得了),最后一步就是把晒干的麻纤维手工搓成一条麻线,还记得奶奶先是用手搓,后又挽起裤管,在膝盖上大腿处来回搓麻绳,现在都还记得那腿都搓得通红。
准备好这两样工具是最费事的,接下来就是包粽子了,奶奶会把麻绳的一头系在八仙桌的一条腿上,然后再把粽叶做成一个锥形的容器再把提前泡好的糯米放到里面去,再用一根筷子在米里来回戳几下(我想这样做应该是让米之间的空隙减少,以便包起来更有型),奶奶再把锥形口用多出的粽叶封上,最后才用麻绳捆起来,这样才包好一个粽子。最后直到一截麻绳捆完一串粽子也完成了。
包粽子时我也想要帮忙,可奶奶那时怕我包坏了,浪费粮食,就没让我动她的米,但还是让我帮她捆粽子,她拿着固定好的粽子我帮她缠绳,捆了几个就发现手都勒疼了,因为粽子必须捆紧一点,不然容易煮散。我才发现原来麻绳是最好的捆粽子神器,因为他比一般的绳子粗,上手更方便,它又比一般的绳子韧性强,不容易断。
最后才是煮粽子,我家会在端午前一晚上就把粽子放锅里煮,记得吃过晚饭,爷爷奶奶就忙着煮粽子了,煮了几小时后,就让它泡在锅里不捞出来,第二天一早就可以直接开吃,那时候只有端午节才吃一次粽子,并且只有白味的,蘸着白糖吃,觉得很好吃,我一次要吃三四个,爷爷奶奶还给我起名叫粑人😄😄
现在爷爷奶奶都离我而去,我最遗憾的是爷爷在我念初中的时候就走了,还没来得急看我出嫁,还没有孝敬他老人家😭奶奶又走的急,那时候我又在国外没来得急见她老人家最后一面😭
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特殊的意义,在我看来,这些节日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团圆。
最后祝大家2022端午节快乐🥳
(附粽叶和麻绳的相关图片)
我家里让我最记忆深刻的是每年这个时候,爷爷就会在田野里割一捆麻回家,奶奶会把麻的皮剥下来,然后经过她特殊的处理就得到麻的纤维(这一步我已经记不得了),最后一步就是把晒干的麻纤维手工搓成一条麻线,还记得奶奶先是用手搓,后又挽起裤管,在膝盖上大腿处来回搓麻绳,现在都还记得那腿都搓得通红。
准备好这两样工具是最费事的,接下来就是包粽子了,奶奶会把麻绳的一头系在八仙桌的一条腿上,然后再把粽叶做成一个锥形的容器再把提前泡好的糯米放到里面去,再用一根筷子在米里来回戳几下(我想这样做应该是让米之间的空隙减少,以便包起来更有型),奶奶再把锥形口用多出的粽叶封上,最后才用麻绳捆起来,这样才包好一个粽子。最后直到一截麻绳捆完一串粽子也完成了。
包粽子时我也想要帮忙,可奶奶那时怕我包坏了,浪费粮食,就没让我动她的米,但还是让我帮她捆粽子,她拿着固定好的粽子我帮她缠绳,捆了几个就发现手都勒疼了,因为粽子必须捆紧一点,不然容易煮散。我才发现原来麻绳是最好的捆粽子神器,因为他比一般的绳子粗,上手更方便,它又比一般的绳子韧性强,不容易断。
最后才是煮粽子,我家会在端午前一晚上就把粽子放锅里煮,记得吃过晚饭,爷爷奶奶就忙着煮粽子了,煮了几小时后,就让它泡在锅里不捞出来,第二天一早就可以直接开吃,那时候只有端午节才吃一次粽子,并且只有白味的,蘸着白糖吃,觉得很好吃,我一次要吃三四个,爷爷奶奶还给我起名叫粑人😄😄
现在爷爷奶奶都离我而去,我最遗憾的是爷爷在我念初中的时候就走了,还没来得急看我出嫁,还没有孝敬他老人家😭奶奶又走的急,那时候我又在国外没来得急见她老人家最后一面😭
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特殊的意义,在我看来,这些节日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团圆。
最后祝大家2022端午节快乐🥳
(附粽叶和麻绳的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