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年夜饭和年俗# 福州的拗九节,又名孝顺节,据说是福州独有的节日。

拗,读3个音:ǎo、ào 、niù。福州话拗九节的“拗”与“后”同音,故有一说“拗九节”即“后九节”。正月廿九,福州话说“后九”( 初九是“上九”,十九是“中九”)。“九”是一个坎,在后九那天,岁数逢九的,不管明九还是暗九(阴历或阳历逢“九”),都要吃一碗拗九粥和太平面,以祓不祥。即“过九”,就是平安度过“九”的坎。后九,后来写成同音的“拗九”。

拗九节来历据说与一个叫“目连救母”(出自《大藏经》)的戏有关。戏里目连送到牢房里给母亲的粥,为了防狱卒偷吃,故意放了很多东西,搞得黑黑的,好像是哪儿收集来的人家吃剩的肮脏食物。这“黑乎乎”的“黑”有一个与“拗”相近的字——黝,即“黑黝黝”的“黝”。拗与黝,皆幼声。故写“黝九粥”,意思昭显。今天的“拗九粥”,非得用红糖煮,造成颜色暗红,迎合故事之说。

旧时福州的拗九节,已婚嫁的女儿要提着篮子回娘家,把煮好的拗九粥送给母亲吃。父母年老,记不清自己有九还是无九。出嫁的女儿心细,算到有九,一大早就掼拗九粥回娘家。拗九节于是就有“过九”和孝亲的双重含义。
301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