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在出逃途中,病死热河。随即其长子年仅6岁的载淳即位,而载淳生母叶赫那拉氏(即后来的慈禧太后)联合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的宫廷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时年27岁叶赫那拉氏开历史先河,垂帘听政,自此中华古国进入了慈禧时代。
慈禧作为那个时代中国社会最顶端的人,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为中国历史发展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中华帝国世界强国形象的崩塌。
今天我们可以通过1906年出版的《慈禧写照记》窥探这位深宫帝后穷奢极侈的生活日常,追寻帝国衰败的根源。
据本书亲历者美国女画家卡尔回忆:
我每随太后游园,太后都坐六人轿,领路前行。随后为公主及侍女们的十多乘红色轿。每次均要按排列的次序行走,任何时候也不能有丝毫紊乱。最后则为一群太监和轿夫。出发时,其行走路线、到达地点,没有任何人知道,唯承太后旨意而定,其余的人都只能望风附和而已。但每次停下休息的地方,都必然在山水风景优美怡人之处。太后的轿一停下,其余所有随从的轿便一律停下。公主们出轿一同来到太后黄色天幔内,太后坐在随身带来的宝座中,指点风景名物,顾盼自喜。
太后喜欢养犬,那些犬多属北京种,其中也有司克哀猎犬种。太后的犬数量众多,犬毛丰满,光洁可爱。其中有两头,太后最喜爱它们。一头属于司克哀猎犬种,特别伶俐,其俯仰坐卧都唯太后之命是听。太后命它死,它便装出一副假死的样子,横卧在地。在未得到太后命令之前,无论别人怎样千方百计地戏弄侮耍,它也一动不动。
宫中建有专门的犬舍,大如楼阁,而且以白石为地板,结构频为精致。犬的卧被都用丝绸制成。有一群太监专门负责服侍它们,每天带领各犬,往户外环游一周,以操练犬体。另外,每天都要给犬沐浴一次,使它们不致生病。宫中所养的犬总共不下数百头。凡皇后公主侍女及太监们,无不酷爱此物,终日玩弄,以消遣其宫中漫长无聊的岁月。
看到此处,我不仅想起一句话“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但此时更是乱世,百姓流离失所,困苦不可,终日食不果腹,而身处高位的帝国统治阶层的玩物都如此奢华。真应了杜甫那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