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

实名认证
765 关注
113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 拍卖
7人阅读
收藏 转发 评论 点赞
转发动态
2024-11-25
1 评论 5
5人阅读
收藏 转发 评论 点赞
转发动态
@旧美术:
#老插图#
《小河流水》作者 浩然 装帧、插图 陈清之 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年10月第一版
1962年《小河流水》(浩然,插图本,一版一印)
¥24.0 八品
2024-11-26
2 评论 45
5人阅读
收藏 转发 评论 点赞
转发动态
@周原来是你:
#书中的旅行记忆#
山西临汾小西天十月一日火了后,做为一个山西人以前还没有来过,今天有空去看看,震撼到了!
2024-10-26
1 评论 29
6人阅读
收藏 转发 评论 点赞
转发动态
@悦读连环画:
#说说连环画#
上美大精装连环画欣赏之 59:《在蓝色的天空下》

连环画《在蓝色的天空上》,是著名画家顾炳鑫先生的作品,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55年初版。

这个故事是根据抗美援朝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来。年轻的空军战士陈泉奉调前线轰炸机部队,担任领航员。在一次战斗中,他随大队长宋克完成摧毁敌岛工事的任务后,飞机被敌舰击中,大队长命陈泉等战士跳伞,自己驾机撞向敌舰……

这本连环画是为数不多的反映新中国刚刚组建的空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开展对地作战的故事之一,从一些细节上可以看出我国空军从无到有、不屈不挠的艰难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我国连环画届广泛开展学习前苏联插图画技法,将之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创作出富有新中国特色的连环画。顾炳鑫现在在这部作品中,采用了钢笔画技法,生动、准确的描绘了志愿军与美国空军开展激烈空战的情景,为我们展现了志愿军空军指战员英勇无惧的精神。

2006年3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以32开大精装形式,再版了这部经典作品。
...展开全文
辽美“最美西游记”礼品盒套装版
¥398.0 全新
2024-10-26
1 5 49
6人阅读
收藏 转发 评论 点赞
转发动态
@向子光的小书摊:
#书店日记#
浅谈预防和缓解旧书职业病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病,教师长期站在讲台上容易患静脉曲张,渔民长期下海捕鱼身体可能有各种风湿病,职业运动员长期冲击极限的运动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旧书行业有其特殊性,因此有自己特有的职业病,如果不加以注意和治疗,这种职业病照样是不可逆的!
首先要注意,书的成分是纸,是纸张就会有碎屑和灰尘,常年放置在潮湿和各种阴暗环境的还会滋生各种细菌和病毒,因此无论是在淘书过程中,搬书过程中,上书过程中,还是在包书过程中我们都需要注意佩戴口罩,这样可以有效保护我们的肺部和呼吸道!
跟下面说的职业病相比,上面的灰尘都只是细枝末节,因为以下的职业病将会直接威胁到你的健康,影响到你的行动!
常年从事旧书行业的人都知道,每天都难免会搬书、久坐和久站,每天搬上几吨书,难免会腰酸腿胀,如果是常年这样就会形成腰肌劳损。长期坐着上书不动,过不了几年你就会发现自己有颈椎病和腰椎病,伴随着还有腰部僵硬。如果单子多的话,长期站着包书对腰部也是很大的负担,绕来绕去都离不开腰部,谁让这是整个人体的核心呢!
我把以上都归类为旧书职业病,凡是从事旧书三年以上的,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症状,希望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从事旧书行业还没有太长。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对待旧书职业病,有治标和治本两种方法。
如何治标,所谓的治标就是指放松,大多数的肌肉损伤都是因为肌肉处于长期的紧张状态,每天在适当的时间放松和拉伸一下,就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说到这里又有两种处理办法:一是用各种角度,借助各种可以使用的器材,各种姿势进行拉伸,大家可以多看看瑜伽,学习几个有用的动作!另一种是借用工具,我常用的是一个泡沫轴,而且是电动的,每当晚上我感觉比较劳累的时候,就铺上瑜伽垫,借助电动的泡沫轴进行放松,这样的放松非常有用,大概20分钟后,所有的症状都有所缓解!但这样的放松不宜每天都进行,也不宜时间过长,所谓过犹不及,过度的放松和按摩本身对肌肉也是有伤害的!
如何治本,运动是最好的美容,也是缓解旧书职业病的最有效方法。我曾经尝试过跑步,坚持一个月之后几乎所有肌肉的不舒服都远离了身体,而且每天精力充沛,办公的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最终放弃了。一方面是西北这边沙尘多,空气质量不太好,另一方面是本来一天有时候就很累,如果再去跑个5km,就是累上加累,如果每天的时间安排很紧凑的话,这样的锻炼很难坚持下去!于是我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更加适合我的锻炼方式,在家里装上了一根单杠,在所有的这种自重锻炼之中,悬垂吊是公认的非常好的锻炼方式,每天如果在单杠上吊的时间达到了十分钟,基本上可以极大缓解全身上下的绝大多数肌肉,而且可以有效的锻炼身体,强壮的身体才可以支撑你进行高强度的工作。
如果办公场所够大的话,在里面放上一个沙袋,在劳累的时候进行一阵拳打脚踢,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发泄负面情绪,也是一个很很好的锻炼方法,而且成本很低!
现在我每天基本上做30个左右的引体向上,进行十分钟左右的悬垂吊和单杠浪摆,这样的锻炼我常年坚持,虽然每天过于劳累之后也会有腰酸背痛之感,但很快就能恢复,最怕的就是把这种伤痛感会留存下去。长期如果不注意这种职业病的话就会积劳成疾,积重难返,请问今天你注意你的腰了吗?
...展开全文
西藏自治区地方志丛书:堆龙德庆县志 (古代——2000年)堆龙德庆,藏语意为“上谷极乐之地”。区境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念青唐古拉山南麓,海拔4500米,拉萨河、堆龙河经境内。太阳能、水能、地热资源丰富。旅游景点有楚布寺、桑木民俗自然村、邱桑温泉等。古荣糌粑为堆龙德庆特产。 【16开硬精装,边角有磕碰痕迹,书脊有修补痕迹,书衣有胶带固定,品相如图,不影响使用】
起拍价 ¥1
结束时间 2024-04-16 21:16:37
2024-04-14
2 41 93
21人阅读
收藏 转发 评论 点赞
转发动态
@行藏斋:
小寒
元 张昱
花外东风作小寒,轻红淡白满阑干。
春光不与人怜惜,留得清明伴牡丹。
2024-01-06
1 1 46
24人阅读
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
转发动态
@啸天:
70后的回忆。
2023-12-29
1 1 61
28人阅读
收藏 转发 评论 点赞
25人阅读
收藏 转发 评论 点赞
转发动态
@东昭书院:
孟孝琚碑出土不过百年也,出土时间就有两个,一说五月,一说九月。

出土相关人员,挖掘者,叫马遵祥,文字记载是马宗祥,其实呢不叫马宗祥。前些日子,盛兄学伦去当地摸查,马遵祥的后人告诉盛兄说,搞错了,还找出族谱来佐证,真实不虚就叫马遵祥,而非马宗祥。此误应该是方言口音所误,那个时代,识字的不多,记录者也未详究,便被叫做马宗祥了,一叫就是百年。

传话者马正卫,马遵祥挖出石碑,第一个告诉的人是老表马正卫,马老表知道了。他进城的时候,遇见相熟的胡国桢先生。把挖到石碑的事告知胡国桢,胡国桢先生是文化人,十分重视,忙着要上省城昆明去参加科举考试,耽误不得。便再三嘱咐马正卫转达马老表,要好生保管,等他高考完了就第一时间来看。

胡国桢先生就去考试了,直到九月,高考失利,完犊子了。从昆明翻山越岭的回到家乡。那会儿呢火车不通车,跑运输的汽车更没有,除了马车,牛车,就只有11路1字汉马。昭通、昆明一个单程也得月数时间,餐风露宿,好不辛苦。考试失败的胡先生,眼看风雨飘摇的大清,心里失落、彷徨,眼看大清这艘破败的木舟还能撑多远也不好说,看不到一点希望,个人得失有算得了什么呢?生活才是自己的,光阴才是自己的。

胡先生心中一直挂着出土的石碑,天朗气清的早上,他去拜见了前翰林院检讨谢崇基,并把石碑一事按马老表的讲述又生动顺溜的復述一遍。履庄先生一听,本就清闲自在,一激动就行动。请了胡先生到街上饭馆吃了午饭,胡先生、谢先生二人便携了尺子笔墨纸一类物件,走路去石碑发现地也不近,寻了马车踢踏踢踏的上路,一边寻问路人马老表家住哪儿呢?晌午时分就找到了马老表家,没顾上喝口水就去马遵祥取土的地方看石碑了。

明、清两朝,乡试时间在阴历八月份,会试在阴历二月份,殿试在三月份。乡、会两试的时间定在当月的初九、十二、十五三天。胡国桢先生参加的乡试,去省城考试必须提前几个月去,路程遥远,步行,乘马车,中间还免不了耽误,在今天也就几个小时就到了,那个时候没得半月时间几乎不可能到达。到了还得准备一下考试,背书备考。胡先生六月前后就得出发赶路,路上时间宽裕,一边走一边玩。以此可证,孟孝琚碑出土应该是五月间无疑。

孟孝琚碑出土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五月,也就是1901年5月。这是一个多事之秋的岁月啊,李鸿章代表大清兰贵人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大清已经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割地赔款,列强来犯,此时的大清和签约的老李十分相似,一个拄着拐杖的垂暮老朽木似的李鸿章,走路颤巍巍的,一丁点风就能吹倒似得,弱爆了。大清被蓝眼睛的野狼盯上,虎视眈眈的都想撕咬一口肉,兰贵人吓得颤抖着,被逼得东躲西藏,下顿不接上顿,不是在逃跑的路上,就是在逃跑的路上。

前清翰林谢履庄避难穷乡僻壤,俸禄怕是没着落的,靠着早年的一点积蓄,平时书院的收益,日子倒也滋润。发现残碑,从碑的文字,形式看,是汉碑无疑,虽然是残碑,也十分奇美精良,谢履庄雇了牛车拉倒城里书院一角置陈。传言谢先生拓了数十本流传于世,以致后来异乡客身,落魄换酒。可惜的是谢履庄早期拓本存世极其稀少,见者寥寥。市面流传多为民国初拓本,再往后就更模糊不清了。

书法界历来认为云南碑刻属明清以后的为多,此前为少,汉碑绝无,清末人黄炳堃就说过“滇南无汉碑”,而《孟孝琚碑》的出土,成为一个有力的反驳。由云龙谓:“滇中石刻,两爨(《爨龙颜》、《爨宝子》)已为边方生色,更得此碑,距今殆千八百余年,又驾两爨而上之,足以征滇省文化输入之早。”余贵林2023.9.26
...展开全文
2023-10-03
1 2 46
27人阅读
收藏 转发 评论 点赞
转发动态
抱歉,动态被删除或屏蔽,现已无法查看。
29人阅读
收藏 转发 评论 点赞
转发动态
@海上石竹斋:
#旧书里面有趣的夹带物#
笔无常法雅丽丰繁任伯年绘画作品展花鸟人物册页精品赏鉴
闵希文画集
¥64 全新
2023-09-26
1 评论 40
29人阅读
收藏 转发 评论 点赞
转发动态
@海上石竹斋:
#旧书里面有趣的夹带物#
笔无常法雅丽丰繁任伯年绘画作品展人物山水册页精品赏鉴
卢延光插图集
¥88 八五品
2023-09-27
1 评论 48
26人阅读
收藏 转发 评论 点赞
转发动态
@晴耕雨读堂:
#读书偶得#
【展卷】老上海笔业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23年09月08日

清咸丰元年(1851年),李鼎和笔庄最早在上海开设。清同治元年(1862年),苏州擅制狼毫水笔的老周虎臣笔庄来沪开设分店。同治九年(1870年),安徽屯镇胡开文笔墨庄在河南路90号开设。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毛载元笔庄在永兴街(今溪口路)开设。清宣统元年(1909年),安徽休宁胡开文后裔胡祥钧在河南路471号开设广户氏胡开文总店,设制墨工场于闸北南山路口。宣统末年,老周虎臣长房傅寿生(名少卿)在广东路244号开设老周虎臣寿记笔墨庄。1916年江都周兆昌在河南路180号开设周兆昌笔庄,制笔工场设南市,雇工最多时达百人。1918年,曹素功敦记墨庄在河南路186号开设。1936年,湖州善琏笔工杨振华夫妇来沪“走笔包”(即设流动笔摊),自产自销。后在广东路224号开设杨振华笔庄,招工收徒,扩大经营。

上海毛笔市场历来形成两大流派:以浙江湖州地区为基地用羊毛为主制成的羊毫、紫毫、兼毫称为湖笔(也叫旱笔);另一派以苏北为基地,用黄鼠狼尾毛、淮兔毛为主制成的毛笔,称水笔。两大流派以长江为界,相沿至今。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南市一批名店迁入租界,李鼎和笔庄从方浜路迁至河南路101号,查二妙堂绍记墨庄迁广东路240号,堂源氏胡开文笔庄迁入山东中路170号。大型笔墨庄多数集中于河南路和广东路一带。

1916年时,上海的笔庄有从业人员200多人,到1937年已发展到1500余人,是笔庄兴盛时期。当时笔庄大都自设工场自产自销。著名笔庄所制作的毛笔各有特色:周虎臣笔庄特色商品是狼毫水笔,定名虎牌;李鼎和笔庄精制湖笔,定名鼎牌;杨振华笔庄特色商品是“杨振华狼毫书画笔”,定名如意牌。浙江湖州善琏镇的制笔户有20余户迁到上海营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受到战争影响和自来水笔、铅笔、墨水等西式文具的输入,人们书写习惯逐渐改变,毛笔销售数量减少。至解放前夕,上海笔墨业商店有185家。

自来水笔和铅笔传入上海已有百余年历史。最早是由一些华侨、外国商人、传教士、上海留学生等带入。20世纪初叶,美、日、德等国商人在上海开设洋行,将国外进口的文教用品投放市场。国人最早经营自来水笔、铅笔的是上海科学仪器馆和上海商务印书馆文具部,后者曾与美商签订华脱门金笔经销合同。到1935年前后,上海各大文具店以及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等百货公司均有销售。20世纪20年代,每年进口铅笔白银50万两以上,街头巷尾的烟纸杂货铺均有出售。

1926年,上海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自来水笔厂——国益笔厂(后改组为博士金笔厂)。以后数年间,关勒铭金笔厂(1928年)、华孚金笔厂(1931年)、金星金笔厂(1933年)相继创立。(摘编自《上海轻工业志》)
...展开全文
宜兴范家壶庄紫砂陶传统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420.0 九五品
2023-09-09
1 评论 14
29人阅读
收藏 转发 评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