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斋书店

实名认证

各种图书上万册,类型丰富,价格最低,需要的可以加我私聊。 另外,同城上门回收图书,有需要的书友可以咨询。

71 关注
2611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直播
  • 上新
  • 店铺
  • 拍卖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直、谅、闻
辟、柔、佞
三者,两两相反。

致于外饰,内无正直。
当面道貌岸然、礼仪周全,实则内外不一、狼子野心,只不过虚情假意,表面功夫。

致于面柔,内无真诚。
当面一套阿谀奉迎,舒舒服服,实则前后不一、背后捅刀,口蜜腹剑,只不过当面文章。

致于口舌,内无真知。
说起来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实则知行不一、一无是处,只不过嘴上功夫。

年轻时,只看到皮囊面相,只听懂表面意思,总是被假象迷幻了双眼。

岁月摔打,用无数个坑告诉我们如何择人交友。
...展开全文
511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且读且行# 去无作相
住亦随缘
——《东坡留戒公长老住石塔》

无作相:
无相亦无作。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不事造作,随缘自在。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没有什么是必须要做的,也没有什么是必须不做的,随顺自然,不妄人为。
该来的总会要来,该去的也总会要去。来来去去,世事本无常,奈何以有常之心待之?
故,无有诸相,不事造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随缘:
缘起性空。
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尽而灭。
况本无二相,何必生分别之心?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得之泰然,失之坦然。

花开是缘,花落也是缘。
花开时便赏花开,花落时便赏花落。
花大花小,花高花低,
花艳看浓妆,花素看淡抹。

春来是缘,春去也是缘。
春去春还来,
花落花再开。
无春之节,我心仍有春暖花开,
无花之时,我心自有百花绽放。

住亦随缘去是常,山林城市两无妨。
白云本是无心物,一任风吹入帝乡。

不过如此,何必执着?
看开时得逍遥,
随缘时方自在。

人生之所以拧巴,在于不肯接纳自己的真实,不愿臣服自己的拥有,执一望二,得陇望蜀。
人生​就像一场牌局,人人会拿到属于自己的一副牌,谁手头能拿到完美的牌面?
如何打好自己的牌才重要,又何必去纠结别人拿到了什么的牌?

——日益斋
...展开全文
701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直播进行时# 我正在直播,速来围观!
755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715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随拍# 不知昨夜是何故
​花与叶落皆如雨

花开了,会落
叶绿了,会黄
我们呢
会一天天的衰老,会脱发,会绝经,会步履蹒跚,会思路不清,会有一天一睡永不再醒啊

怎能不好好爱?
在还活着的每一天

趁叶还在枝头,花还在绽放,爱人还未老去,一切还不晚,
好好爱自己吧,也爱别人,爱这花开花落、叶绿叶黄的花花世界
...展开全文
806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什么是幸福# 看看,你幸福吗?

北欧人的十个新幸福标准:

1,享受工作
2,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
3,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4,身心健康
5,拥有富于刺激性的兴趣和生活方式
6,觉得自己拥有时间自由
7,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
8,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
9,能够放眼未来
10,感觉自己正在向目标前进

归纳一下,其实四点
1/3/7,财富来源:能够把自己喜欢的事变成工作和收入来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财富自由。
2,情感来源: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情感和情绪价值。
7/8,快乐来源: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爱好,并获得快乐
6/9/10安全预期:身心健康,思维良性,未来向好

一句话,在经济基础之上,有自己爱的人和事以及爱好,并一切向好,未来可期。
就这么简单。
...展开全文
865人阅读
1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6
#且读且行# 写个小作文,支持一下董宇辉。

​唯有真善美,
最抚凡人心。

返璞归真、不为世俗裹挟的纯粹真诚,
“得天独厚者,必替天行道”的善良悲悯,
“公子世无双,陌上人如玉”的赏心悦目,
……

愿这世界还能容得下最后一点真善美的种子,生生不息……

在这样一个复杂纷繁的世界里,可能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办法保持绝对无暇的道德标准,但这并不代表当我们遇到至纯至善至美之人和事物,就感受不到。

或许文人相轻的臭毛病,初看董宇辉,觉得不过如此,然而他却用时间一次次刷新对他的认知,打破固有的认知。

原来我们喜欢董宇辉,是看到他身上还有我们被世界磨灭弄丢的东西,依稀是我们每个人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

当世界糟糕成这个样子,
当价值坍塌成一地鸡毛,
当人心不古,
他带着真善美迎面相撞,
怎能不怦然心动?
...展开全文
799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2
#且读且行# 坐井者不可与言一度之天。
出而四顾,则始觉其大矣。
虽然,云木碍眼,所见犹拘也。
登泰山之巅,则视天莫知其际矣。
虽然,不如身游八极之表,心通九垓之外。
天在胸中如太仓一粒,然后可以语通达之识。
——《呻吟唔》

非言人之局限,实言己之实修也。
步步高升,次第花开。

初时,功夫只在嘴上,纵夸夸其谈,有什么一寸的真正受益?更何况,困于一己之见的井中,虽周天三百六,所言难及其一。
所执愈多,所困愈深,终不得解脱!

等开始跳出识见之井,从言谈之虚学到见闻实修实行,才是起步。
睁眼去看,方见井外处处皆有师者可资,方见天地之大,方知自己之浅薄。

即使如此,仍旧受限自身因缘和资质,难以得见天地全貌。

修身如登山,愈行愈高,愈见愈远,修行进一分,则识见多一分。登山越高,方知未知天地越大,无边无量。

真正的大修行人,功夫都在自己身心之上,身在九天之上,心通八极之外,胸中充盈浩然正气,天地不过一芥。
平淡如常人,却处处见功夫,一言一行皆自己切身功夫,真正的通达圆融,而非干瘪瘪的词藻言谈功夫。

心经说:
去吧,去吧!彼岸是归宿,为修我佛,赶快用行动去成就无上正觉吧!

也有此意吧?
...展开全文
1203人阅读
2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1
#且读且行# 东坡戏曰:我见佛印如一坨牛粪,
佛印答曰:我见东坡庄严如佛陀。

别人眼中的你不一定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真的你。
我们眼中的别人其实就是自己的知见,是自己的影子。
以此观照,可见自己。

我们以自己的知见为颜料,以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行为刀笔,为每个人雕琢上色,有些地方是自己默认的“标准模板”,有些地方零星才是自己亲眼亲耳的自以为的“事实”,最终在自己心目中构建出一个自以为是的“事实面目”。
我们连自己都画不全,何况妻、子?
更何况亲朋?何况路人甲乙丙丁?

每个人在意的只是自己认定的“事实”而已,谁有真的在乎真正的事实如何呢?

作为一个迟钝之人,每每见人不觉其心,不察其非,偶尔得知真相,往往惊诧万分,他怎会如此看我?怎会如此待我?
对也?错也?
福也?祸也?
反躬自身,问心无亏,可也。

“不知人心如何见我?”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若不是……”
“便不是,又如何?”

——日益斋2023/11/24
...展开全文
1062人阅读
2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2
#且读且行# 《诗经.郑风 ·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溱河洧河,春水初涨。
男男女女,手捧兰花香。
女问:一起看河去?
男说:我已去看过。
陪我再去看一看啊?你不知道,洧河之外,那水宽又宽,那乐乐无边。
男男女女,一起戏谑多开心,临别赠之勺药花,愿永留在你心。

溱河洧河,清又深啊。
男男女女,盈满河边。
女问:一起看河去?
男说:我已去看过。
陪我再去看一看啊?你不知道,洧河之外,那水宽又宽,那乐乐无边。
男男女女,一起戏谑多快乐,临别赠之勺药花,愿永留在你心。

读到这首诗,不由想起少年时光,在我老家当地也有类似的风俗,可惜已经模糊不记得日子,似乎春节之后抑或清明时节,总之闲暇的时光里,少年少女相约着去看黄河,一句:走,去看黄河去!

于是,或三五十余成群,或男女私会,便呼啸间直奔十余里外的黄河而去,卷起一地烟尘。

少年的我一直也搞不懂,那浑浊的一条大河、那光秃秃的河岸有啥好看?
所以从未亲身前往的我,也就无从亲见盛况,至今仍就不解那一抹风情。

或许是这种心境?“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或许那河边上演着无数的爱情故事?
或许那河边弥漫着无处释放的青春气息?

谁又说得清楚呢,那该死的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滋味。
...展开全文
855人阅读
1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6
#且读且行# 《中庸》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天地万物众生皆有与生俱备的禀赋,叫做“天性”。
顺遂本性而行,顺应大道,叫做“循道”。
不断修正自身的行为,使之与大道吻合,这就叫做“教化”。
“道”无处不在,无时不刻不在支配着天地万事,产生影响。
如果能够随便脱离“道”的影响,那这种“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

所以修身自重的君子,
在无人所见之处,更要警醒自己谨言慎行,符合大道。
在无人所听之时,更要忧惧自己的言行与道背离。
事物总是一体两面。
隐藏最深的,恰恰是最容易显现的,
最细微的,恰恰是最昭著的。
因此,君子越是在独处的时候,越要临深履冰。

人人都有喜悦、愤怒、哀伤、快乐这些情绪,在没有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这些情绪并非不存在于我们身体之内,只不过隐而未发,这种状态就叫做“中”;
当我们与外界互动感应,就自然有相应的情绪反应,如果反应恰如其分,无过与无不过,那么就叫做“和”。
所谓“中”,就是循道而行、不偏不倚,这是天地万物众生立身安命的最大根本;
所谓“和”,就是适度,这是天地之间最畅通的大道,无往不利,万物皆然。
如果天地万物的一动一静、人的一言一行都能够符合“中和”的标准,那么天地万物自然而然就各得其所、无所偏离,也自然而然都会循照自身本自具足的大道、天性,生发并育。
...展开全文
982人阅读
2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3
#且读且行#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素书》

天有春夏秋冬,事物有成住坏空,天地万物都有运行的大道,人也有天命,首先这是根本。
“不知天命而不畏,呷大人,辱圣人之言。”人不知天,不安命,横肆贪欲以养生。甚至不顾利害,而无忌惮以作恶,是乃不畏三威。天道昭昭,必将有以杀之矣。

其次,做事有方法,成败皆然。
不掌握方法,只希冀接住勤奋,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然后,需要借助大势。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击荐福碑。
需要顺势而为,而不要逆势妄动。

最后,要明白自己取舍,当为不当为。“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
人生有很多事,不仅仅是能不能做到,更要看该不该做,愿不愿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也并非恣意妄行,而是顺天而动。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天地尚且如此,何况人乎?

...展开全文
743人阅读
1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8
#且读且行# 圣人以见义不为属无勇,世儒以知而不行属无知;
圣人体道有三达德,曰:智、仁、勇;
世儒曰知行只是一个。
不知谁说得是?
愚谓自道统初开,工夫就是两项,曰“惟精”,察之也;曰“惟一”,守之也。千圣授受,惟此一道。盖不精则为孟浪之守,不一则为想象之知。
曰“思”曰“学”,
曰“致知”曰“力行”,
曰“至明”曰“至健”,
曰“问察”曰“用中”,
曰“择乎中庸,服膺勿失”,
曰“非知之艰,惟行之艰”,
曰“非苟知之,亦允蹈之”,
曰“知及之,仁守之”,
曰“不明乎善,不诚乎身”。
——《呻吟唔》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智)之为知之,不知(智)为不知,是知(智)也。”
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如何求知,能得智才算是真知,不得智就不算真知,才是真正的求知啊。”

知而不行则无知(智),
知而能行方是知(智)。

真正的智慧,一定不是停留在字面上、口头上,理解上,而是知行合一,真知真行。

知道,却做不到,还是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智慧层面,对自己帮助不大。

诵经岂能得道?打坐岂能成佛?

惟精,惟一,
致知,力行。

...展开全文
1012人阅读
1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7
#且读且行# 生活需要很少的东西,但人们往往贪心想要更多 。

很多人看似努力生活,努力寻找自由,但他们不是在自己的身上找,而是通过外在的物质来找,以为有了钱、有了更多的物质,就能自由。

这些人追求来追求去,有了一点钱,还不自由,觉得有更多钱才能自由,有了足够生活的物质还不够,觉得要更多更美的物质才能幸福,他们没有找到自由,也没有看到平等,只看到无休无止的追逐。

——《瓦尔登湖》

奢,求其大者。
侈,求其多者。
​适度就好,欲望永无满足,一生永无停歇地追逐着过多无用的东西。

俭,敛身自守。
约,反身自持。
放纵自己的欲望容易,俭约自守不易。故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展开全文
385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
#且读且行# 今之人只是将“好名”二字坐君子罪,不知名是自好不将去。
分人以财者,实费财;
教人以善者,实劳心;
臣死忠、子死孝、妇死节者,实杀身;
一介不取者,实无所得。
试著渠将这好名儿好一好,肯不肯?
即使真正好名,所为却是道理。
彼不好名者,舜乎?跖乎?
果舜耶,真加于好名一等矣;
果跖耶,是不好美名而好恶名也。
愚悲世之人以好名沮君子,而君子亦畏好名之讥而自沮,吾道之大害也,故不得不辨。凡我君子,其尚独,复自持,毋为哓哓者所撼哉!
​——《呻吟唔》

​人生在世,皆有所取,皆是“自好不将去”,而非别人所坐“好名”。

​乐善、好施、忠、孝、节、义……世间之名包罗万象,自己取啥名,舍啥名,都是自己所取舍。
取啥名,得​啥果。
若“一介不取”,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所得。
如果真是“好名”,好一好又何妨?
即便退一步讲,自己就是好名之人,也没啥大不了的,关键要看是否所作所为是否在理。

​世间可有啥名也不取也不好之人?
​若有,无非尧舜,真不好名,无非盗拓,另有所好。

​凡君子,应有独立之精神,自持之修行,而不应忧虑别人指责“好名”所左右,好自己的名,管别人何事?
...展开全文
297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