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爱好者385

实名认证

本店所售中医中药针灸类书许多为孤本,物以稀为贵,定价较高,望慎重下单,有特殊需求的可议。

3290 关注
1071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直播
  • 上新
  • 店铺
  • 拍卖
聊聊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的《类经》、《类经图翼》
张介宾(1563-1640),又名张景岳,字会卿,别号通一子,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类经》是明代张景岳所著的医经著作,也是继隋代杨上善《太素》之后,对《内经》进行全面分类研究的又一著作,他将《灵枢》、《素问》分作十二大类,三百九十节,共计三十二卷,全书多从易理,五运六气、脏腑阴阳气血的理论来阐发经文蕴义,颇能启迪后人,深为后世所推崇。张景岳非常重视《内经》,对《素问》、《灵枢》进行了30多年研究,根据个人体会,以类分门,撰成《类经》32卷。后又以图解形式阐述《内经》中运气学说,编成《类经图翼》11卷,阐发"医易同源"原理写成《类经附翼》4卷。
张氏中年以后著书立说,著作首推《类经》,其编撰"凡历岁者三旬,易稿者数四,方就其业。"成书于天启四年◇1624)。张景岳对《内经》研究学习达三十年,认为《内经》是医学至高经典,学医者必应学习。但当时一般人"目医为小道",视《内经》为无用之物,甚至从医的人,也置《灵》、《素》为罔闻。张景岳认为,这种情况是严重的,发展下去势必导致盛盛虚虚,而遗人天殃,致邪失正,而绝人长命(《类经》自序)。造成这种情况,其中一个原因是经文奥衍,研阅较难。就是说《内经》的文字深奥,内容庞杂,读起来非常难懂,确有注释的必要。虽然《内经》自唐以来注述甚丰,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注》为最有影响的大家,但是,遗漏处也不少。例如,有避难不注的;有注释与原义不符的;有注释不便检阅的。何况《灵枢》尚未注释,使人无不感到遗憾。而各家注本颇多阐发未尽之处后来,不少医家注释《内经》也只是顺文敷演,难懂之处仍不能明断,精要之处仍得不到阐发。张景岳认为这样的注释没有什么益处。于是他专心致志研究《素问》、《灵枢》两书。开始他是把《内经》中的重要章句摘录下来,作为个人学习之用。日子久了,摘录多了,反而觉得《内经》中所言是金石,字字有珠玑,结果,竟不知哪句可摘,哪句不可摘。因而他奋起鼓念,决定自己来整理、注释《内经》,以便发隐就明,转难为易,尽启其秘,使学者了然,一见便得趣,从而对研究《内经》能提高一步,深进一层,真正熟悉本原,不至于误己误人,使之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就是张景岳汇编注释《内经》的目的。景岳思路开阔,对《内经》精研深刻,各家著作浏览甚广。《类经》集前人注家的精要,加以自己的见解,敢于破前人之说,理论上有创见,注释上有新鲜,编次上有特色,是学习《内经》重要的参考书。 经过长期的实践及摸索,张景岳打乱《内经》原来的体例,按性质将经文分类,然后加以注解。往往以《灵枢》启《素问》之微;以《素问》发《灵枢》之秘,相为表里,互通精义。同时,综核百家,剖析幽隐,把经文分成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十二类,共三百九十条,汇分三十二卷。此外,还附有《类经.图翼》十五卷,以佐诠释。此书由于把《素问》和《灵枢》两经"合而为一",并分类编注,所以叫《类经》。张景岳认为这样类编,可以条理分,纲目举,晦者明,隐者见,一展卷而重门洞开,秋毫在目。同年,景岳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对《类经》一书中意义较深言不尽意之处,加图详解,再附翼说。《类经图翼》十一卷:对运气、阴阳五行、经络经穴、针灸操作等作图解说,讨论系统。《类经附翼》四卷,为探讨易理、古代音律与医理的关系,也有阐述其温补的学术思想之作,如《附翼.大宝论》《附翼.真阴论》等重要论文,也有部分针灸歌赋。
张景岳编写《类经》,据说是四易其稿,历时三十年而成。
该套书三十二卷。刊于1624年。此书将《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和《灵枢》二书的全部内容,以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等12类重新加以组合,著成此书。每类又分若干小类。由于内容以类相从,故名《类经》。书中对《内经》作了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对《内经》原文作了极为详尽的注释。在全面注释和分类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学习和研究《内经》的重要参考书。现存几种明刻本及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此书洋洋数十万字,出版后,盛行于世,影响颇大。西安叶秉敬赞叹此书为"海内奇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它,条理井然,易于寻览,其注亦颇有发明。这些评价,是符合事实的。在医史上,它不失为一部对《内经》的整理和注释比较好的著作。
张景岳对古代医经,特别对《内经》钻研深透,所以,他临证明审,诊断准确,能抓住主要矛盾,用药精当。他强调看病施治,贵在精一,认为医生用药犹如用兵,治病如治寇攘,因而疗效很高。当时人们把他比作张仲景、李东垣,甚至称他为"医术中杰士"。
此书很实用很珍贵,不可忽视!
...展开全文
253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偶然发现“片仔癀”的配方
笔者在五十年代的老中医杂志偶然发现了片仔癀的详细配方介绍,是由八代业医的福建名老中医盛国荣(1913--2003)老先生介绍的,分别在《福建中医药》1958年第3期(仅印534册)和《中医杂志》1957年第8期中登载,太珍贵了!据盛国荣老先生介绍“片子黄系福建漳州市璞山岩僧傅秘方,据云历今已三百余年,銷售于南洋和閩南一帶,在漳州制售者頗多,惟以馨苑茶鋪为老牌,其次如瑞林中药店高峰药房等家”,也就是说片仔癀这个药过去在漳州私营各药店制售者很多,这个药的配方是很多人都掌握的,都是效果很好的,所以盛国荣老中医做为八代业医的传人掌握这个药的配方是不奇怪的,介绍出来其真实性是没问题的。且此配方1962年以后才开始保密的,因此不论是1958年的《福建中医药》还是1957年的《中医杂志》将此药的配方做为普通的传统药方刊登介绍出来是很正常的。至于为何以后这两期杂志该药配方保密后未收回销毁,我想一是这两期杂志介绍此药配方都是冠以应用此药治疗疾病为标题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另一个时过多年被人遗忘,虽有人偶然看到但片仔癀过去没有炒作的这么厉害,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我想大概仅此而已。
1079人阅读
3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34
《中医验方汇选》64开528页,收录特殊时期20个当时中国大名鼎鼎、中医各科高手云集的顶尖中医医院临床行之有效的经验方981个,治疗病种399种,都是不可多得之方,如外敷中药消骨刺有效率达92.6%方,致死率极高的皮肤黑色素瘤效方,视力减退方,脂溢性脱发有效率90%方,肌痿缩方,腰椎间盘突出症方,血管瘤(世界难题)经验方,带在身上诸蛇不咬方(厉害不),无精子症方,风湿性心脏病方等等不胜枚举,是一本很好的经验方集,也就是那个无私奉献的年代再加上部队的力量才能汇编出这样好的一本验方集来,实属那个年代的中医验方精品,太难得了,很实用很珍贵!
792人阅读
2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1
五十年代四世祖传的绝技,针刺手法、深度、方向、停针时间、穴位的选择与配穴等介绍的非常详细,对病理还有很独特的阐述,火红的年代毫无保留无私的奉献,很实用很珍贵!
849人阅读
2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8
介绍一下河北针灸名家张崇一老先生
张崇一(1893——1988年)河北定州东内堡村人,自幼潜心攻读医书,师从北京中医大家施今墨老先生,擅针灸。1951年在《河北卫生》发表"针灸管见",1956年为推广针灸根据自己平生所学及多年从业临床经验编写出版《针灸易学新法》发行,影响很大。其提出的针灸理论很受当时中医界的推崇,针灸名家杨维杰曾将该书的部分收录到其所著的《针灸经伟》中。张老在《针灸易学新法》的基础上又编写了《针灸易学新法讲义——常见病症看图扎针》,此书不多见,未见原版,目前能看到的都是江西翻印的版本,但也说明该书影响是相当不小的。为普及及培训针灸人员,张崇一老先生曾在河北万全县举办了针灸训练班,编写《学习笔记》做为当时培训用的教材,其内容除有上述书的核心内容外还增加了许多简明实用的内容,并附加了大量的验案进来,非常实用,用此教材培训的学员由一无所知到能扎针治病仅用了两三天的时间,收效相当显著。该书除介绍针灸外还介绍了伤寒论及治病的心得体会,很珍贵。全书147页,后附穴位图14张。该书当时仅印了400本。本店有缘存有一本,甚是珍贵。
1354人阅读
3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3
《中医临床验案选录》是一本五六十年代群英荟萃的北京中医医院众多名老中医经验介绍,很实用很珍贵!其中27篇是外院西医治疗无效的会診病例,57篇是久治不愈的患者,41篇属于重症,6篇为急症患者,单純使用中医中药搶救而治愈者。在病例总結的內容中,除了四診、辨証、立法、处方外,还扼要地描述其治疗过程,治疗結果,以及随訪情况。每例附有治疗的体会,主要是对該病的辨証分析,用药(或用穴)的心得或見解,用以表达中医对具体病人具体分析的辦証特点。从这些有效驗案的經驗中,可以看出中医治疗某些疑难病的特殊規律,根据这些临床实踐資料足以証明中医不但能够治好大量的多发病、常見病,而且对某些疑难重症疗效也是肯定的。有兴趣的书友可趁此书处于低价位购进!
2687人阅读
4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1
这些签名有认识的吗?
1991人阅读
4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44
签名册里淘宝贝
近日笔者在孔网上一家店里无意中发现一本签名册,没有具体的标题名称,没有日期,在签名册子里发现许多位书画家及外交官等的签名,经查证确实为本人的亲笔签名。笔者很是惊喜,急忙收入囊中。至于没于标题名称笔者想也许不方便写吧。由此可见,不起眼的签名册中也可以淘到宝贝啊!还有几位的签名认不好,还请各位书友赐教!
1330人阅读
2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4 28
《中医验方秘方汇集》(第六册)一书308页32开,收录各类秘方验方866个,都是灵验有效之方。如治疗各种瘤子外涂15日脱落方(血瘤子本店另免费送电子版的秘方)神奇不,面部色素沉着外抹(西医称为神经斑,世界难题,西医毫无办法)治疗法,白屑病治疗法,治枪弹留于体内外敷自出自愈方,骨折内服觉伤处有声即接合方,仙传救急活命丹,外敷接骨有声方,夜间骨响骨即接好专接筋骨方,发脱落久治不愈治疗方,接骨不留后遗症方,苏氏万应膏(津门苏氏伤科创立于明末清初传了数百年,本书105个骨伤科秘验方中大部分为苏氏伤科方),24小时骨折即接好方,诸疮胬肉如蛇头凸出抹之即缩方,一切恶疮生于致命处移动方,面部生猴子抹之即脱方,小便上骚猴子7日即好方,治烫伤奇效方等等不胜枚举,很实用,很珍贵!
2009人阅读
3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1
孔网上发现一本《四诊概要》,很普通的封面,不算厚的一本书,没当回事,翻了翻看看作者是李健颐,不知李健颐为何人,看看内容挺不错的,就查了查作者资料,这一查可不得了,原来李健颐乃福建中医大家,清未民初就已经很有名气了。李健颐(1891~1967年)原名孝仁,号梦仙。祖籍晋江县池店乡。小时随家迁居平潭县。健颐之父精于医术。他从小受其启蒙,随父诊病。后又毕业于上海中医学校。1909年,健颐在平潭县城广德春大药店任坐堂医生。民国18年任平潭县医学会理事长。翌年定居涵江后,任前街双福寿药房坐堂医生。民国37年开设徐庆堂诊所,创制"百灵丹"、"万应散",药效显著。1956年,他参加组建福建省中医学院及中医研究所。历任省中医学院院务委员、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省中医学院温病教研组主任、省人民医院内科、肿瘤科主任、《福建省中医药杂志》编辑室主任等职。
健颐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一批确认为名老中医。1963年,提为卫技三级工资。1964年任政协省三届委员会委员。
该书为李老先生据祖传及业医多年临床经验编写,很实用很珍贵!
1743人阅读
3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6
聊聊天津市公共卫生局编辑的《中医秘方验方汇集》
天津市公共卫生局自1956.12开始从社会中医师们献出来的秘验方中精选部分出来,以实效为主组编《中医秘方验方汇集》内部发行,从第一集1956.12开始到第九集1959.9结束共用了3年时间。
第一集收录内科342方、外科133方、五官科47方、妇科38方、儿科50方,共610方;
第二集收录内科285方、外科方186方、妇科49方、五官科55方、儿科73方,共648方;
第三集收录内科671方;
第四集收录内科677方;
第五集收录内科537方;
第六集收录外科866方;
第七集收录妇科556方;
第八集收录五官科375方、儿科334方,共709方;
第九集收录内科941方、外科493方、五官科213方、妇科239方、儿科141方、针灸61方,共2088方。
此套书自发行到现在已六十余年了,市面上成套的已很少见,特别是有的集子方子独特、疗效显著,买者入手后收藏起来不再出手,致使已成了大缺本,如第二集、第六集、第九集都偶尔见之了。其中第六集中的“面额部色素沉着治疗效方”更是其他书未见记载的,实属世界医疗界治疗难题。此套秘方验方汇集很实用很珍贵!
...展开全文
606人阅读
2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2
闲来无事,和书友们简单的聊聊胡孔哲老先生。胡孔哲何许人也?胡孔哲,1904年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马连乡后胡村。1925年毕业于省立师范学校。1939年受张润泉之聘筹建乾县中学,同年参与编修《乾县新志》。其间,他一面教书,一面自学中医,并于1934年参加天津医学院函授。1947年编写《国医诊断学》(付诸石印),还编写《沙眼疗法》一书。1950年在西安市私立优秀女中工作。1956年调任西安市十九中学校医,并编写《用药传真录》6册、《验方集》10卷。1983年5月15日,《西安日报》载文《记经穴耳针专家胡孔哲先生》。1985年1月29日病逝,享年82岁。
我也是偶然机会得到一本胡老先生的《国医诊断学》才开始了解胡老先生,看完后转让了出去。
从我的认知看,胡老先生应该好好教学而不应该学医。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从他的经历看,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书育人,是一位好教师。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在教书中35岁开始自学中医,并参加了天津的中医函授。从这些学中医的过程看,胡老先生是没经过师傅带的,我们大家知道,中医讲究的师带徒,许多的东西不经过言传身教是学不会的。54岁开始任校医,临床经验应该不是很丰富的。他的著作颇丰,只能说胡老有时间翻经阅史涉猎面广而已。
本人没有任何贬低胡老先生的意思,只能说胡老生前爱写书,有时间写书!君不见许多的名老中医一辈子也很少留下什么著作来,因为应诊太忙了,没有闲时间来写罢了。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展开全文
659人阅读
1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8
林紫宸,名老中医,擅针灸及内科,字仲安,1911年12月生人,福建福清人,三世悬壶,祖竹帆传子振元,授孙伯图三昆仲,皆名闻遐迩。林紫宸老先生1933年随父助诊一鸣惊人,1939年考取中医师证正式挂牌行医。1944年聘为同康药店坐诊医师及邮局局医,兼国医公会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被保送参加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学习,师从中医大家施今墨、萧龙友得其两位高师亲授真传,并得中医名家赵树屏、杨医亚等诸前辈指导获益良多。进修结业回县任县中医进修学校讲师兼教务课长。组织成立了中医第一联合诊所任所长兼主治医师。1958年响应医药下乡的号召,到音西医院任业务院长兼医师。历任县卫协常委正副主委,中医学会正副理事长等。《针灸歌诀》一书是林老集祖传及临床几十年的经验编著而成,通俗易懂,简捷实用,很珍贵,全网唯一!
1816人阅读
3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3
疫情一直未消停,为使大家做好预防工作,保护好自身安全,特向大家推荐一个预防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皆效的秘方,此秘方出自五六十年代的献方运动,望对大家对当前的疫情防控有所帮助!具体方子原件看下图,为方便大家理解应用,我已经将原方进行了换算,详细如下:西党参10克,必改(萆薢)13克,川芎10克,苍术10克,公丁香10克,厚朴10克,樟脑10克,白及10克,山奈10克,槟榔10克,草果肉100克。樟脑焙干研未。具体应用请参看下图!
1136人阅读
2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27
新近有缘入手一本五十年代的针灸书,手刻蓝色油印印制,字体很漂亮。本书作者为河南巩县中医大家张文甫老先生。
张文甫(1902~1970),河南省荥阳县人。1921年于巩县龙尾村教书行医,1924年于站街行医,1955年参加城关医院工作。
1956年任开封地区中医班教师,1958年任开封专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张氏系6代世医,擅长中医内科,对伤寒病,疑难病症有独到之处,著有《内经知要一见解》、《妇科辑要》、《肠伤寒治四略》、《五运六气》、《医学津梁》、《医学易记略》、《针灸治验录》、《肝硬复治论》手稿遗册,并校勘《湖岳村叟医案》。曾任开封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政协委员。1970年2月在开封去世。
​本书1954年编写的,很实用,少理论多实践,都是其六世家传秘技及张老本人临床经验的汇集,很珍贵,全网唯一!
1644人阅读
2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