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的故事

实名认证

夫天地间物,难聚而易散者,莫书若也

426 关注
527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直播
  • 上新
  • 店铺
求教各位高手,指教一下,这书,我每天要翻的,但这样了,怎么修复,用胶水,还是别的方法呢?
74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拍的不好,但当我站立于这张大尺幅的画作之前,内心还是非常激动的。这幅画展于洛阳博物馆,有没有人知道这幅画的历史事件呢,发生于公元493年
74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110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崤函之固”出自《过秦论》,早年读书时学过,但从来只有文字的理解,只有身至此地,才能明白这话的真实含义,明白何以“函关古道”为古人所重

此函谷关是秦函谷关,位于河南灵宝市函谷关镇。图一前方就黄河,绝壁之下,缓缓东流,对岸就是山西芮城,向东北眺望可见中条山。图三是函谷关沙盘模型,峡缝中的小路就是图四所见的函关古道,一直蜿蜒西去,直抵潼关。我徒步走了一阵,两边沟壑林木茂密阴森,似乎总有伏兵会突然会冲杀出来
81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第一张图,知乎上看到的,有孔夫子网的水印,一下就令人心动。这种繁体铅字印刷的文字,年代感自不必说,连历史感也真实具体了。这样的文字,这样的书,保持住了古典文化绵延的历史气息与不朽的精神品质。

我就想问,第一张图,这是什么书啊,我想买呀
999人阅读
2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5
八十七岁老者所书
404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2
六月初去银川,三号上午去了宁夏博物馆,出来的时候已经中午一点,很有一点饿。宁夏博物馆附近是银川市中心,旁边是宁夏图书馆,大剧院和银川市政府,根本找不着吃饭的地方。地图上一搜,距我居住的星光华小区不远,有个大妈饺子馆,就是宝湖路和民族南路十字路口的西北角。特别想吃一碗酸汤饺子,就打了一辆车,结果,到那个地方,这个饺子馆关张了。好在隔壁就是一家牛肉锅贴店,一份锅贴,一碗馄饨,味道也是相当不错。

今天早晨,看到新闻,银川发生了烧烤店煤气爆炸事件,31人遇难。新闻报道说,地点就是民族南路,我上地图一搜,就是我吃饭的马路对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说不清楚,就在这附近有一个敬德夜市,也是非常热闹的,满满的烟火气,前一天晚上,我很溜达到这里,随便吃了点什么,这一下,会怎么样呢,真的让我我非常的唏嘘
332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在孔夫子上淘到这书,品相非常好了,满意之外,还有些激动。说这本书仿佛是我失散又阔别的旧时好友,一点也不过分。
高中毕业考入军事学校,心气很高,一头扎进专业相关的书籍中。在学校图书馆的阅览室中,我认认真真地读完了这本书。我读书必记笔记,作摘抄,这本书差不多记了一本笔记本。还有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富勒少将的《战争指导》,也是这样读完的。几个寒暑,读、写、译,渐次而来,匆匆而过。这样读书,肯定慢,但能读进去,若没读进去,也不会读完,也没有毅力做那么多的笔记。

我是理科生,高二就分科了,史地知识本就掌握的非常贫乏,也不懂史地学习的方法,当时,也没有相应的地图,所以,读这些书也不容易。但是,好在这些书,并不是单纯地讲述一场场战争或战役的过程,而且以浑厚的历史为大背景,相关时代的地缘格局,技术进展,政治争夺,也非常丰富。间入其中的评论,更是扎实精当,读来对何为"深刻"有了比较真切的体会,而“深刻"是引人入胜,令人着迷的。

毕业后,再也没见过这本书,也就渐渐忘记了这本书,近些日子,也许是年龄的原因,也许是俄乌战争的原因,又让我想起了这本书。

这本,也许是孔夫子上品相最上佳的一册了,已经四十年的书,还如此品相,实属稀少,可能比我当时读的那本还好。其实,我肯定不会再如当年那样下工夫读它的,当然了会翻翻,也重忆一番当时的专注与朝气,但这毕竟是别有怀抱了,“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这让激动之中,渐渐地又生出了绵绵的怅惘
...展开全文
2213人阅读
3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34
去年以来,售出存书,又为自己购置了几部书,都没有开封呢,想着以后到新房子了,布置一个宽敞的客厅兼书房,再把它们摆放在宽大的书架上吧。《文明的故事》,在大学的时候就在书店看到过,当时真的无力购买啊!继续努力,还想添置一套《牛津英语词典》(OED)!
461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
保存着一份完整的《南方周末》,十四年了
640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二月以来,也没怎么读书,这三本书又重读了一遍。这几本书都非常好看,他们记录了作者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件重大的事件。读过之后,连自己都感觉,读这样的书,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又加强了一下去中国的西部、亚洲的腹地去旅行的冲动,读了这样的书,就有了探险家,考古学家做自己的导游,所见肯定大有不同。于是,连带着又买了相关的几本书,斯文赫定的《穿越亚洲腹地》, 张安福教授的《环塔里木历史资源调查行记》。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的书,是不是也应该购几本呀?俄国探险家,西夏黑水城文物的劫掠者,科兹洛夫的书,我好像没有见到,发现了,也应该看一看
8411人阅读
46人点赞
收藏 1 1 46
整整五十天,没有上书,现在,慢慢来吧。春天到了,阳光一天天地明媚温暖了,心情也一样。趁着好心情,翻检一下压在深处的书,把旧时的抱负和贪婪也翻出来,笑一笑吧
968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6
1998年初,我途经甘肃平凉,逗留几天,无事可干,挺是无聊。平凉是一工业城市,不大,沿泾河一线东西摊开,但却有不少三线工厂,空气中都弥漫着那种煤炭燃烧的气味,以及胡麻油烹饪的香气,这是西北的味道,也是工业区的味道。

闲得无事,我就打听哪里有书店以消磨时光,有人告诉我,新华书店在什么地方,还有在什么地方有一些小书店。在这种小城市啊,新华书店不会让我有兴趣想去光顾,但小书店嘛,也许有些有趣的发现。

沿着一条街走着的时候,果然见到几家小书店,有卖教辅的,有卖武侠的,这都是最寻常不过的沿街风景。走进了某一个小书店,我看到了一些文史类的书, 就在书店随意寻览了一会儿,果然有些挺有品位的书,于是就和店主攀谈了起来。店主还是一位挺有文化的人,也有不少的牢骚,遇到这样的人,让我在异地的寂寞感略微冲淡了些,就买了几本书,包括上海古籍出版社蓬莱阁丛书的《清代学术概论》与《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第二本书,还是右翻繁体竖排,而第一本不是,莫非,这是出于对陈寅恪先生格外的敬意?

这个店主啊,说每售出一本书,都要钤上他的小店的印章,而且还要包个书皮,内附一个自己制作的小书签,果然有品位,有风格。无论一本书,还是一个人,遇到这样的书店,这样的店主,都不失当有的文化的体验。

这个书店名字,我早忘了,好在有印钤,慧源书店。这本书放在这里,差不多就相当于放了一个漂流瓶,我就等着
...展开全文
2.8万人阅读
4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5 47
今天,南京的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一位朋友买走了《美国核战略》。这本书,连同下面的另两本,都是我在南京购买的,而且当年,我也在南京的一所军事学校。兜兜转转将近三十年,这本书又回到了南京,回到另一位军人之手,也算是这本书的从军之路。

早已离开了部队,但军事方面的书,我也多年来陆续购买了不少,现在还有一些呢,有些也放在这里了,也售出了好一些,但这三本书,我只上了《美国核战略》。
《盟军最高司令部》这本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陆军》的一册,这是由美国陆军战史部主持编纂的一套大型丛书,大概有五十本左右,据我所知国内只翻译出版了这一本。这本书我是读过的,也下过功夫的,从图片上也看的出来。《军事战略》这本书,是美国陆军军事学院的教程,也就是美国西点军校。我现在手中的这一本,全新,这实际上是我拥有的第二本。
我是在学校的图书馆借阅的这本书,也下过功夫读,做了好多的摘抄。后来我买到了一本,算是读过二遍。自己的书嘛,画线、做批注,都有,书的品相也就不太好了,所以,我就又买了一本新的,收藏。
以上的两本书,可以说都陪伴过我的求学年月与青春时光,是我倾心的老友了。
而《美国核战略》这本书啊,我没读过,所以,对它,我就没有太多的在惜。
读《盟军最高司令部》这本书,是1991年的冬天,也就是30年前的此时。当时接近寒假了,我心中还想念着一位姑娘,放假了就又能见到她了,而假期总是那么迟迟不到。我忍受着南京冬天的寒冷,等待就显得那么漫长。有的时候,看书看累了,就想一会儿她,那种感觉真的非常美好啊!
...展开全文
1.2万人阅读
4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9 44
看,这本书!这句话当然是套用了另一句更著名的话---看,这个人!但我想说的是,当下的出版界,视野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深入和细致化,既有全球性视野,也有专业化需求,可以说包罗万象,并且几乎与国际图书出版同步互动。稍作回顾,与前三十年(正是我进入大学,开始关注图书出版的时间段)相比较,这个判断是绝对显然的。这说明这些年来,中国社会的国际开放,文化积累,知识生长,进步巨大。
对于国家进步的判定,不同领域的人可以提出不同的尺度,比如GDP,先进基础设施,尖端战略武器,等等。我就看两点,我稍微熟悉点的。一是国内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二是图书出版的广度与丰度。一个国家拥有一批,一大批大学能跻身世界大学五十强,一百强,三百强,而且是越来越多,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与进步规模,绝对厚实强大。第二,出版物的广度与丰度,必须肯定中国几十年来的巨大进步,但也要看到,开放还是有许多选择性的。不读书的人或社会,对此感受不深,越开放,越深入,对此就有越多的感受。我很高兴国家强盛起来,我也相信国家会更加地自信起来,中国的大学,作为一切知识创获的尖端和前沿,也将大大受益于对一切知识的接触与互动,反过来,必将推动中国在未来,更深刻而持久的进步
1552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