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njzsh

实名认证

90后斜杠青年+自藏书+干净+不贱卖

43 关注
320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晒晒书架# 有一天,我意识到自己没必要拥有这么多东西,想断舍离了,觉得人生应该保持轻装上阵的状态,我不知道拥有一些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个书摊,很多卖出去书都是自己翻阅过的书,也有买了没有看但已经不需要的书。看过和不需要,就意味着无论以什么价格,只要卖了就是赚了,无所谓成本。
我承认自己是个懒人,原来的老房子有我许多过去留下的旧书旧物,懒得都不想去整理,一直未动。然后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住处也有好多东西,人生为什么要这么负重前行?
很多书,都可以软硬件配合阅读了,就留着还没有电子化的书就行了。想给人生做减法,不需要那么累赘了,也不必占用那么多空间了。
这是拥有这个书摊的动力之一。
2857人阅读
3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38
#晒晒你有多个版本的书# 不是多少个版本,是一整个青春。
十八岁那年,看完了三毛所有书和搜集了各个版本。

三毛的书,很久不敢看了。
青春是快乐的,读的是别人的悲伤。
后来的不敢,是怕触痛自己的悲伤。

年少拍的照片,如今早已模糊。
有听了一遍《追梦人》,想到三毛的一生,和倔强的我,有点难过。
...展开全文
3888人阅读
2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5
从这里带了几本关于书法的书。
421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书不如故# 得闲便想录入几本书,这个书摊的初衷纯粹是好玩,出了自己的旧书,就能入得自己想要的图书,资源就能滚动起来。

另一方面,对于像我的这样的懒汉,这个书摊给了自己一个整理书架的机会,还能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本书。就如同一个能量化的电子书库,没有人会对自己的“资产”不好奇吧?

刚刚录书的时候想,填写书的价格,并非按封底价格,而是依据是否对我还有学习和利用的价值。如果有,就翻倍标价,因为我还需要时间消化它,当下并不想卖。如果没有继续读或者不需要了,低价作罢。 我在个人书摊的标签🏷️上写,并非以赢利为目的,哈哈哈,真不知道人家看这标价还信不信呢?

其实我挺佩服那些收书的人,大批量地收书,书的售价降低了。有时间自己淘需要的书籍,才几块钱,我既高兴又叹息。高兴是物美价廉了,叹息是因为知道这本书会给我带来什么价值(我一般淘人文艺术便学术类的),它的价值绝对远远不止那十几块钱。可能内心还是希望,原来拥有它的人能懂得它的珍贵,然后卖个好价。有时候作为买家,其实这个书高个二三十块,我也愿意买的。当然,我仅仅是我,不能代表别人跟我想法一样了。

旧书摊,对我而言还是挺神奇的一件事。就像好书它也有它自己的缘分。我从来不会贱卖自己曾经认真对待过的旧物。“敬惜字纸,等待缘分”。

就此作为2020年这一年的结语吧,是这个书摊在这里第一个完整一年。
...展开全文
2422人阅读
2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7
#双十一# 双十一,线上的销售数据不错。纸质书是否感觉有点危机呢?以为的经历和想法,也许纸质书对于年轻的一代,要渐行渐远了。常常跟父母说,电视📺大概陪伴到你们这个年代,其实纸质书对我也是一样,也许陪伴也就到我这一代。纸质书和电视机一样,共同的缺点,就是信息不能随时调用。这真是尴尬的存在。

旧书,也许就剩一种情怀了。之所以有这个书摊,也是因为想告别纸质时代。
iPad+pencil+marginnote+notability+网盘,这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已经足够调用上千本书,随时可以检索查询🔍 取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再随意组合生成新文本,随时随地可以调用。

纸质书也许会存在,可能就是只作为消遣和自娱,不适合效率化的场景了。当然,最后也可能变成一种属于新一代的阅读习惯。

因为考研,暂时下架了上千件物品。望着书房里两个顶天花板的书架,都感觉自己并不是很需要他们了。
如果要留着几本纸质书,那应该那些充满智慧对我人生有所启迪类的著作吧。
...展开全文
1948人阅读
2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4
#店铺活动推荐# 一本年代久远,精致小巧的口袋书。
胡适研究者必备。
848人阅读
2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0
1110人阅读
2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29
#店铺活动推荐# 关于王羲之,你可以了解更多哦~
797人阅读
1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8
887人阅读
1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9
509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2
#书店日记# 一套大部头工具书,关于书画印章款识的梳理。疫情期间,中央美院赵力老师在家里做了几场中国美术史的直播讲座,发现他家的书架上也有这套书😊
255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
#书店日记# 这是订制的印泥,二两三千,比黄金还贵,真正,好印泥是一锤一锤打出来的,老师傅年纪大了也很难做出来,2斤以上才能订制。但是一盒可以用很久,自己约朋友订制,自己购了二两,可以用很久了。好的印泥从照片就能看得到它细腻的质地。不过普通的印泥也是足够日常用了。现在我有5盒印泥在用,这辈子恐怕也用不完了吧~
145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
#书店日记# 【摊主游记】钱穆先生生活二十年的故居,居有松柏竹,窗送松风竹影,屋前蜿蜒双溪,屋后傍山曲径。一点一点情趣,都是古典文心。
113人阅读
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
#店铺活动推荐# 关于董其昌,你或许可以了解更多。
164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