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

实名认证
260 关注
816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 拍卖
上孔网十六年了,最初是买书,每晚都参加竞拍,基本上买的是民国历史类的,抗战期刊画报,2005年左右,买过香港一卖家的一本《抗战建国大画史》品相之好,再没有见过,后来见过些,要么蒋的头像或别的国民将领打叉,要么封套破损,那个时间,是孔网成立的初期,好书太多了,上海一卖家卖过《大美画报》,散着卖的,竞拍基本上300一本,当时买过一本封面是汤恩伯的,8开20页,内容有王铭章殉国,创刊号也不到600,很长一段时间《大美画报》创刊号600都流拍了,那段时间,每晚都见到喜欢的书,有时同时竞拍二十本,但奈何资金有限,有这么四五年,每月花费在买书上都七八千元。也是吃力,毕竟是十几年前,那时候,捡漏的机会太多了。
那段时期,清代民国课本买的多,2006年民国课本5到8元,烟台一卖家的课本特别多,网上那段时间买课本的人不多,就几个人,基本是选择性挑品相好的买,五六年的时间,买了一千五百册清代,民国政府,满洲国,解放区课本,2012年后,就不怎么买了。
因为那时知道孔网的人不是太多,卖书的藏品资源也多,过了2014年以后,明显感觉的,上肉的人多了,建国后的,五十年代的书多了,民国的书明显的少了,价格也不便宜了,2010到2014年由于工作原因,晚上上网时间少了,竞拍的也少了。关键是喜欢的书很难遇见了,即使见到,价格也承受不起了。2018年,把以前买的一些书,过滤一下,在网上开个书,以也有开网上书店的想法,但用电脑打字慢,传图也费劲,后来手机上网,手写打字,传图用手机随手拍,方便快捷多了,三天打理一下,有订单就集中发一下快递,发书比别的卖家慢一些,发书时间50多个小时,这也没办法,没有那么多自由的时间,还好,我的书报,对品相描述都仔细,上图也多,三年了,买家没有一个提出议异的,没有退货,都是好品,唯一的两次,是卖家下了单,付款了,东西找不到了,确实找不到了,赔付了违约金,是自己东西乱,管理不善,自已的因素。总体感觉买家都不错的。好沟通交流。
随时买进,以藏养藏吧,结果都知道,见不到钱,有钱又买书了,处理一些又买进了,但也面临一难题,民国的书报卖掉了,还卖什么呢?文革的东西不喜欢,九十年代后的书无论装祯,配图,没有美感,没质量(就那封面塑封就一大憋端),五六十年代的文艺类,文学类,美术类的书刊,画集比较喜欢,,以后要调整方向了,当然也许有一天,不想开网店了,就什么也不买了,卖完现有的书拉倒。这些年,买过的书,基本都看一遍,过我手即我所有。顺其自然吧。
...展开全文
3.5万人阅读
8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7 89
#读书偶得# 这是一组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画刊《图画晨报》,去年从孔网上购得,卖家一共一百多份,我挑了下,买了五十份,可惜的是只有8开,少了一半(应该是4开),但价格不贵,60元一份,内容很好,上传到书店,也上拍了些,很快都卖掉了,当时比较喜欢,所以留了些图片。
花花绿绿的封面,很象是时装类的休闲杂志(实则是新闻,政治,体育,历史,旅游,民俗类的综合性的4开两折的报刊),每期的封面用的是漫画手法,勾勒出一幅幅摩登女性时尚的生活动态,即使是广告,也做的用心,文字,图画,色彩搭配,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美不胜收的视觉冲击,里面有名家摄影,也有漫画家的作品,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也最早出现在这里面,今天图书出版业日益萧条,有多方面原因,尤其电子书的竞争。但是书刊的质量整体下降(内容,设计,配图,装祯)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套用流行的一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5237人阅读
4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48
今年的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找出了几本收藏书刊,同大家分享一下一大地址考证的来龙去脉。一大地址的考证,专家早有论述,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藏品同大家分享一下(一大的地址的确定,有几本书中的线索提供了方向),就当借花献佛吧!
七一做为党的诞辰纪念日最早是毛泽东提出的,1938年5月26日到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战研究会上演讲《论持久战》说到,今年是共产建党十七周年,也是抗战一周年(图3,图4),一大召开毕竟过去了十七年,跟本就记不清是具体哪一天,只是记的是七月份。毛主席提出的,也是政治因素,以后七一做为纪念日就延续下来。直到八十年代初,党史研究才把一大具体召开时间做为重点来考试,费了些周折,回忆录,零星的线素,又翻阅当时《申报》查找,最后确定一大召开时间为7月23日。一大的代表到底是多少位,十二位,十三位也一直争论很久,有的说何叔衡不是代表,有的说包惠僧是记者,现在一切出版物都是一致的,一大共十三位代表。他两人都是。

一大的时间都知道,在上海召开,但是一大会址具体在哪,过去那么多年没人记得了,直到1950年6月。中央要筹备建党三十周年的活动(也就是1951年的建党节),毛主席布置的任务,要找到一大召开的具体地址,最初的线索是依据萧三著的《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一书,提到了毛泽东1921年7月去上海参加一大,在博爱女校(图6,图7),最后也没找到博爱女校(作者记错或写错了),又从当地的教育部门查阅档案,同时期有一个博文女校(建校早,章太炎唯一的女弟子黄绍兰为校长,黄兴的夫人徐宗汉是董事长),把这学校拍了些图片,传到党中央,毛主席,董必武看了说不是,但也有意外收获,这个地方是中共一大代的住处,当时一大代表来自湖南,湖北,北京,广东的,上海的李达就联系了住处,在这所博文女校住宿,当时李达,李汉俊两位代表在上海有处住,陈公博新婚住旅社,其余代表住在博文女校,做为一大代表住宿的场所,不单单的是代表们的食宿地,代表们最先到这里碰了碰头,又召开了筹备会,也有重要历史意义,五十年代做为上海革命历史第三纪念馆。仅距一大会址一百五六米的距离。

一大代表的住宿地不是一大的会址,那就继续找,后来是周之友(周佛海之子,和其父立场不一样,后加入共产党,时任上海公安局一科长)提供了一个线索,周佛海曾写过一本书《往矣集》,记录了中共一大召开的的经过,由于周佛海抗战时期投日做了汉奸,他的书销毁很多,工作人员马上去图书馆。还有证明才能翻阅,扒了一天,总算找到,书中确实记录了一大的情况,今天看一下很有意思,丁默村当时也去了,不过不是党代表,是共青团的(此人后来投降日本,76号特务机构的重要人物,这几年不少谍战剧的原型都是他,十多年前梁朝伟汤唯主要的《色戒》就是他)。如(图九)所示,代表们住博文女校,开会在贝勒路李汉俊家(实则是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的房子,李书城是建国后的首任农业部长),知道了贝勒路,那就有点眉目了,但是三十年过去了,变化很大,路名都变了两回,这事多亏了周佛海的老婆杨淑慧(有些史料说当时把她从监狱提出来的,不是那事,抗战后,她没坐过监狱,坐监狱的是汪精卫老婆陈壁君),她也是协助寻找一大会址,因为一大召开时她正和周佛海热恋中,时常进入李公馆,在上海住了很多年,道路还是很熟的,她就在街上转悠,一大的住宿地知道了,那开会的地也不会太远,再说,那时上海也不大。别说她某天还真发现了一栋楼很象,注视良久,三十年过去了,房子几易其主,现在是一做买卖的,成了酱铺面坊,后打听下来历,找到房东,最早确实是李姓的人(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租过。当时他又自已整修了,开了后门。所以当时文字记载是贝勒路(后来的黄陂路),随后把这楼拍照(墙上铲了字,重新恢复原貌),毛主席董必武看了后,一致认定这就是一大召开的地方李公馆。马上动工,布置,还一细节,最初一大会场布置是在二楼,一直过去了四五年,董必武去参观,说不对,当时是在一楼。后又把桌子抬下,会场又设在一楼。这就是现在的全国重点文保护单位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
...展开全文
2.2万人阅读
74人点赞
收藏 1 11 74
最近网上总出现要加我微信的,脾气不好,虽然卖书,但我素质低,常爆粗口,
2518人阅读
3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0 32
铭记历史,奋勇向前。
今天是七七事变暴发83周年纪念日。
783人阅读
1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6
真有这么无耻之人,收了30元快递费,18元发的,最后还死不承认,也是无语了,不承认收了30元,事实胜于雄辩,没收我30元,收的是多少,又是地处偏僻,让人托运,一公斤十元,也是醉了,多么偏的地儿啊?
2001人阅读
2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2 27
有些卖家太黑了,苛扣买家的邮资,快递顺丰收30元,发个18元陆运顺丰。一本书不到一公斤,这理由那理由的,不知道多偏的地方,拉货一公斤10斤,要跑多远?要是拉一人还收六七百吧?满嘴跑火车。
938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