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yj1233

实名认证
27 关注
98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 拍卖
10个月之后,市场还是惨兮兮的。。。。。。
114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大雪,潘家园果然人少,勉强买了几本书,也算是没白来一趟吧。😂
6076人阅读
4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6 40
书房里应该有两类书,一类用来阅读,一类用来收藏,满足两种愉悦感。
362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6
家里存书太多,不得已慢慢卖掉一些,这些天来,为了邮寄,家,单位,邮局,不断重复,有些机械,有些烦,晚上没事打开一本书,看了第一页,好像有了共同语言😂
1027人阅读
2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20
#读书偶得# 年前在孔网开通了书摊,想着年后卖点书,为新买的书腾出地方来。但其中有一些已经在家搁置7,8年了,过几天要卖掉,总有些不舍得,比如这本the hotel new hampshire,汉译书名:新罕布什尔旅馆。
上午,再最后看一眼这些要离开的书吧。拿起这本,以前这本书看了几页就放下没再读了,今天空闲,再最后试读一次,居然一口气看完了第一章,居然发现故事很精彩!
上百度搜索,原来这书的作家约翰欧文是一位顶有名的美国作家,难怪!
看来和这本书的缘份未尽。
475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今天只发年味!
510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9
昨天回顾的第一家书店,提到了所穿越的一家书店,印象中叫什么“清风朗月”之类的,就是今天要说的一家。那个时候,对昊海楼里的书店分布熟门熟路,所以很多店铺的名称不记得,只是直奔而进而已。
这家书店,进门之后,左首展示的主要是一些旅游、生活之类的书,当时只是买了几本中国著名寺庙、名山之类的普及书籍。
进门右侧,才是我主要购书的目标。当时,还没有阅读英文原版的习惯,但是看多了中国历史,已经开始对国外历史感兴趣。先是购买过世界历史文库的国别史其中的几册书:瑞典史、阿富汗史、保加利亚史等。一次,浏览了一本山东画报出版社的“生活在遥远的年代”系列的一本,很快被书中的内容,尤其是插图所吸引,爱不释手,先后从店里买了7、8本,加上后来通过各种渠道,终于购置齐了这套丛书,以至于当时那段时间,疯狂的寻找这个出版社的书籍,先后购置了“日常生活译丛”系列以及其它的一些零散书籍。多年之后,重新翻阅这套丛书,撇去一些翻译的细节不论,其选材、叙事方式等,依然值得点赞,既有深度,但又不那么学术化,绝对是历史普及的好书,但是对于其平装本来说,时间久了,装订的有些脆化,阅览时不敢完全把书本打开来看。
后来断断续续又买了“德国通史”“法国通史”“英国文化溯源”等这个系列的书籍,有次,看到了“英国通史”,当时犹豫没买,过了两天再来,没找到,店主说已经调到别的门店了,不由得叹息了好一会儿。
这家书店,后来的店主是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感觉很敬业,又比较懂书,经常看到他指示店员怎么摆书,什么样的书摆放哪里合适,有次我买了几本国别史,结账的时候,他拿起第一本书,说:“这是好书!”接着结后面的几本书,连着说:“你这挑的都是好书!”当时,我还不懂得藏书,买书全凭兴趣,所以不管店主是否随意评论,但对我所挑的书的认可,我内心还是有些沾沾自喜。
后来,也是在整合创客一条街之后,去了一次,已经人去书空了,又是少了一家常顾的书店,一生叹息…….

谨以“欧罗巴的浪漫时代”纪念这家书店。
...展开全文
1.4万人阅读
2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25
#寻书心得# 前几天在动态里写了几句话,发了张潘家园的照片,没想到还得到了不少的点赞,不禁勾起了我的兴趣,想借此余热,再写点内容,一方面,回忆一下自己的买书、藏书和淘书的经历,一方面,回忆一下一些消失了的独立书店,最后,以孔网买书作为最终的总结。
因为我的生活圈主要是在帝都,而且买书淘书有时候也要看心情,所以要回顾的书店局限性比较大,主要包括南城旧货、西南物流、王四营、海淀图书城、中关村图书大厦、潘家园、琉璃厂中国书店、万圣、豆瓣、野草……。有的书店也许名气不大,但却是我主要的淘书场所。
因为前面说了废话比较多,所以今天回忆的第一家消失了的书店,要说的内容比较少,其位于海淀图书城昊海楼一层。
九十年代初,印象中海淀图书城比较乱,那是刚到北京工作,坐公交从西三环跑到那里买盗版光盘。后来海淀图书城整合,灰色的色调,有点古色古香的感觉,瀛海楼和昊海楼,都有很多卖书的商家,繁华过一段时间。再往后,买书的人少了,前几年重新整合,变成了创客一条街,只留下了个别的高大上的书店,使得囊中羞涩的我终于很少再去那里买书了。
刚才说过,要说的第一家,位于昊海楼一层,从面对四环的侧门进去,或者从正门进去往左,穿越第一家书店即是。这家书店主要经营大学各学科教材及教辅书(估计是因为北侧是北大,往南没多远是人大的缘故吧。)。往往,我到这家书店,只是扫一眼就走的,有一次,注意到在门左侧的区域陈列的是外文书,过去随意看了看架上的书,有一本“英国简史”,以前我总看“资治通鉴”和“史记”,这回看到一本外国的国别史,但却是英文的,抱着试试的想法,犹犹豫豫的卖了,没成想还真阅读完了,这也是我读完的第一本英文版的历史书,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先后把这一套10本全部买齐,而且,也从此踏上了阅读外文原版书的漫漫之路。

谨此纪念一下这家消失的、不记得名称的书店,并晒出当时买的这本书。
...展开全文
5557人阅读
3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4 30
今天早上的潘家园,一半摊位还在坚守阵地。
低价淘了一本“单读”的英文版,一本原版爱尔兰历史,节日期间翻翻。
没有目的的淘书,也是一种娱乐。
1.4万人阅读
5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4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