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顾的第一家书店,提到了所穿越的一家书店,印象中叫什么“清风朗月”之类的,就是今天要说的一家。那个时候,对昊海楼里的书店分布熟门熟路,所以很多店铺的名称不记得,只是直奔而进而已。
这家书店,进门之后,左首展示的主要是一些旅游、生活之类的书,当时只是买了几本中国著名寺庙、名山之类的普及书籍。
进门右侧,才是我主要购书的目标。当时,还没有阅读英文原版的习惯,但是看多了中国历史,已经开始对国外历史感兴趣。先是购买过世界历史文库的国别史其中的几册书:瑞典史、阿富汗史、保加利亚史等。一次,浏览了一本山东画报出版社的“生活在遥远的年代”系列的一本,很快被书中的内容,尤其是插图所吸引,爱不释手,先后从店里买了7、8本,加上后来通过各种渠道,终于购置齐了这套丛书,以至于当时那段时间,疯狂的寻找这个出版社的书籍,先后购置了“日常生活译丛”系列以及其它的一些零散书籍。多年之后,重新翻阅这套丛书,撇去一些翻译的细节不论,其选材、叙事方式等,依然值得点赞,既有深度,但又不那么学术化,绝对是历史普及的好书,但是对于其平装本来说,时间久了,装订的有些脆化,阅览时不敢完全把书本打开来看。
后来断断续续又买了“德国通史”“法国通史”“英国文化溯源”等这个系列的书籍,有次,看到了“英国通史”,当时犹豫没买,过了两天再来,没找到,店主说已经调到别的门店了,不由得叹息了好一会儿。
这家书店,后来的店主是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感觉很敬业,又比较懂书,经常看到他指示店员怎么摆书,什么样的书摆放哪里合适,有次我买了几本国别史,结账的时候,他拿起第一本书,说:“这是好书!”接着结后面的几本书,连着说:“你这挑的都是好书!”当时,我还不懂得藏书,买书全凭兴趣,所以不管店主是否随意评论,但对我所挑的书的认可,我内心还是有些沾沾自喜。
后来,也是在整合创客一条街之后,去了一次,已经人去书空了,又是少了一家常顾的书店,一生叹息…….
谨以“欧罗巴的浪漫时代”纪念这家书店。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