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峡阿张2331

实名认证

私人藏书,没有发票;看好下单,售出不退,下单视为认同上述。 只知书而不达理的买家请绕行!切记孔网卖家都是买家。未及时回复,可直接138-9521-2331电联

197 关注
362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新上两件。
1357人阅读
3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34
青铜峡地情资料。
151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8
医药民间处方集成
130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6
和苏彦彬先生《故乡的初春黄昏》
●张树荣
麻雀啄破檐下冰棱时节
我踩着青苔回到故乡
老屋门环上的铜绿已漫过
父亲刻的十二道生辰线

细雨编织着蛛网
飘洒在老庄台翻修的新宅
大院围墙内
母亲种的小韭菜
连同盆栽的绿植
正用旧年的根须吮吸日光

柳树垂钓河湾的皱纹
蒲公英在崖头旁飘散
村口那爿老磨盘
锈住了过往云烟
偶尔飘来的风
还总想推着它打转

暮色爬上晾衣绳
瓦罐盛满陈年雨水
我捡起一枚松果
听见树根在泥土里翻身
...展开全文
137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早春二月》与左翼作家柔石
●张树荣
​ 正月里来是新春。不知不觉间,农历的二月即将来临。乍暖还寒时候,在料峭的寒风中,忽然想到现代文学著名作家柔石的同名小说《二月》。
​ 中篇小说《二月》发表于1929年,应该没有多少人知道。但彩色电影故事片《早春二月》在文化知识界和电影迷中,可谓家喻户晓。由谢铁骊执导,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主演的这部经典电影,即是根据小说《二月》改编,于1963年7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讲述了青年知识分子肖涧秋来到芙蓉镇任教后,因情感纠葛而幡然醒悟、投身革命的故事。1995年,该片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十佳影片奖和十佳导演奖。2005年6月,入选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公布的影响中国电影进程和我们生活的22部电影名单。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部红色经典之列。
作家柔石(1902—1931年),现代小说家,浙江宁海人。1923 年开始文学创作,1928 年到上海,与鲁迅等人组织朝花社。曾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执行委员,是“左联五烈士”之一。参加过《语丝》等杂志的编辑工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疯人》,中篇小说《二月》《三姐妹》,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其中《二月》和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为代表作,显示了作者的创作才华和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1929年,中篇小说《二月》书稿完成后,鲁迅亲自校阅全书,同年8月20日为之作了小引。
《早春二月》反映了1926年前后,为追寻革命真理而苦闷彷徨的知识青年肖涧秋(孙道临饰),应好友小学校长陶慕侃(高博饰)邀请,来到江南小镇芙蓉镇教书。肖涧秋了解到自己的老同学李志豪牺牲在战场上,留下寡妻文嫂(上官云珠饰)和一双儿女,便主动承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不仅在经济上资助,还帮助她的小女儿上了学。同时,肖涧秋也认识了陶慕侃的妹妹陶岚(谢芳饰),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产生了爱意,也引起小镇的富家子弟、一直追求陶岚的钱正兴的嫉恨。肖涧秋帮助文嫂的行为引起了镇上的流言蜚语,肖涧秋气愤至极。后来,文嫂的儿子因病去世,使她失去了生存的欲望。出于对极度悲痛和无所依托的文嫂的同情,肖涧秋为了帮助她,决定娶她为妻,而放弃他与陶岚的爱情。然而,这件事招来了非议和攻击,文嫂因此而自杀,肖涧秋也很受刺激,痛苦地思考着究竟应该怎么办。最后,他抱着“我们会有长长的未来的”信心,毅然离开芙蓉镇,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陶岚深受感染也追他而去。
柔石年轻时喜欢文学,曾从浙江跑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当过旁听生。他与鲁迅先生的缘分,在北京时就发生了——他听过鲁迅的课。1928年,柔石到上海之后,逐渐成为鲁迅年轻的挚友,鲁迅对柔石生活、写作的提携帮助以及在交往中鲁迅所给予柔石的精神鼓励和影响,在柔石的人生和创作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柔石也视鲁迅为精神导师和文学战友,他的小说创作在题材、主题和关注内容等方面都烙印着浓厚的鲁迅的痕迹。左联五烈士中,和鲁迅亲近,鲁迅评价最高的,也是柔石。前辈评价后辈,不是评价他们尚未完全展示的才能,而是他们的人品。
小说《二月》中的主要人物萧涧秋,既属于知识分子族类,但在这族类中也是个异类。他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素养,喜欢研究哲学、社会学,四处漂泊还不忘随身带着托尔斯泰的《艺术论》,又懂音乐会弹琴,并抱“艺术不能拿来敷衍用的”之态。斯人具有低徊而又高蹈的生命格调与生活情调,低徊时如其自况“我是喜欢长阴的秋云里底飘落的黄叶的一个人”,即使“在一群朋友底欢聚中,我会感到一己的凄怆”,总是有着挥之不去的孤独感、漂泊感、边缘感;高蹈时又“极想有为,怀着热爱”。毅然决然的同时又软弱迷茫,自觉“我好似冬天寒夜里底炉火旁的一二星火花,倏忽便要消灭了”,其来是自外面怀着幻灭的情绪而来,其去又从此怀着更大的幻灭情绪而去。
另一个主要人物陶岚,是一个知识女性,形美性真。萧与她初见面时,但觉其“态度非常自然而柔媚,同时又施展几分娇养的女孩的习气”。然其不仅容貌仪态出众,而且行为出格、思想尖刻。“别人说女子做不好的事,我却偏要去做。”先后学理、法,又要学音乐、哲学。她不信爱情而又太信爱情。
作者在《二月》里塑造了萧涧秋、陶岚这两个20世纪20年代追求光明和进步的知识青年的形象,通过他、她们的言行和遭遇,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是窒息人性的魔窟,孕育悲剧的温床,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恨及其改变现实的探索。作品反映了大革命前夕社会的黑暗沉闷,也反映了知识分子找不到出路的苦恼,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展开全文
178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1953年出版的毛泽东著作单行本。
383人阅读
1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7
刚刚出版的县级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志书。
188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0
毛泽东著作单行本
147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大年初一,祝各位书友新年快乐!
161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新年的第一本书# 写作就是回家
——李正东《月是故乡明》读后
●张树荣
《月是故乡明——美利坚漂泊流浪的二十年》是正东兄台以追忆往昔的坎坷岁月,纪录曾经的曲折心路,愉悦自己的晚年生活为主题的散文作品集。全书15万字,收录125余篇系列作品。另外收录生活照片120多帧。字里行间,凝聚着正东含辛茹苦的心血与浓浓的乡愁记忆;是从医之余的心血倾注,也是他情牵桑梓、心系家国情怀的烙印。
没有风花雪月,也不无病呻吟,只有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真情实感。文字朴实无华,有温度接地气,高雅的乐趣,拉家常似的叙述,赏心悦目,使读者从中体察悠悠岁月,感悟生活中更深层次 的殷殷情怀。与正东本人一样,朴实、勤恳、低调。——这是我对 《月是故乡明》的第一印象。细读内容,我看到的,是作者日夜眷恋的黄土地与他不了的故乡情,是亲爱的父母温暖的家,是他人生历程的生活痕迹,是对传统医学与华夏文化探寻的一篇篇历史故事。 全书既有纪实散文的真实性,资料性,又有文学叙事的故事性、可读性,可欣赏阅读,可资料研究,可文史收藏。是一部难得的集异域风土人情、地方文化、史料研究、励志教育、文学欣赏于一身的优秀作品集,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时光的琴弦轻轻拨弄,思绪飘回 2023 年。我与正东是以文会友,在当地文联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中相识。正东虽说奔七十岁的人了,但精神矍铄,意气风发,待人真诚儒雅。耿直,不曲里拐弯。相处中感到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又很有人文情趣的人。 从那以后我们就交往起来。我才知道,他出身农家,从小家境贫寒没钱读书,放驴放牛,几度辍学。1977年考入宁夏卫校,又在安徽中医学院学习中医六年,毕业后分配到青铜峡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后因获得自治区科技成果奖,1995 年应邀去美国参加第七届世界针灸大会,会后被招聘到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一家医院工作。 工作之余一边送外卖,做清洁工,一边自学英语。在美国考取了中医执照后,创办了灵丹医疗中心,行医二十余年,打开了中国医学在美国的一片天地。后因思乡心切及照顾年迈的父母,放弃美国绿卡回到家乡。初至美国,他用脚步丈量这个国家,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用心感受异域他乡,仿佛走进时光的万花筒,感受时光的缓缓流淌,心中满是对生活的敬畏与感慨。
放在我眼前的这本《月是故乡明——美利坚漂泊流浪的二十年》,就是正东回国后,陆续撰写的系列随笔文字的结集。这本作品集的第一辑,就讲述了他二十年海外游学经历。作为一部医学家的随笔集,本书文笔流畅优雅,引人入胜,而又别具匠心。其中既有异域风光、旅行见闻和海外生活的描写,也介绍了包括作者及家人的成长路径和域外历程。从中,读者可以沉浸式地感受西方科学文化,深入理解科学精神,体会饱满的人文情怀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多年海外经历和医学科背景,加以良好的文学修养和对历史文化的关注,使得作者的这部随笔集视角新颖,别有魅力,深具人文情怀,带您沉浸式感受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收录书中的精美照片,可以作为直观的“影片解读”,帮助读者更全面地感受“影片”中的国风之美、异域之美、文化之美,进而收获属于自己的感动与思考。
正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走出国门的中国留美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书中所记录的他和一些欧美人士的人生经历、科研感悟以及看待人生、世界的眼光,都可以给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子和科学工作者提供参考。书中与外国朋友的友谊也让读者,让世人了解世界上的友谊、胸怀、格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对于没有国外工作生活经历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福音。这些行走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也许浮光掠影,不够深刻,但它真切记录了那一段段仿佛含着雨露的时光,令人怀恋。
从医以来,正东坚持“只看病情,不看背景”的大医精诚理念, 在他的眼里,病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都是需要救治的患者。对他来说,眼里只有病人,他敬重的只是生命。他常说,很多人还不富裕,病人中农民多、穷困的父老乡亲多,一个好医生就要让穷困者能看得起病。能花一块钱解决的问题,决不能让病人掏两块钱。可谓医者仁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正东坚守着自己的初心,用自己的余热继续书写着一位医生的传奇。他那一根银针,不仅仅是医疗器械工具,更是一座座通往生命希望的桥梁,连接着一个个病人的幸福。妙手悬壶常济世,仁心乐善亦流芳。他用手中的那一根根银针,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与力量。
正东多才多艺。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玩魔术,并把魔术作为缓解病人痛苦的一个手段。回国之后,创办了青铜峡市魔术学会,任职青铜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每年利用假期,到北京、深圳、上海、西安等地拜师学艺。他的魔术在青铜峡、吴忠乃至宁夏都有许多粉
...展开全文
316人阅读
1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5
挚友正东兄台文集《月是故乡明——美利坚漂泊流浪的二十年》出版面世。智慧的结晶, 岁月的沉淀。知识的传承, 思想的碰撞。钦佩本职为中医的正东的文学才能和坚持不懈的写作精神,由衷地感谢和赞美他的朴实、勤恳和低调的人格魅力。
307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灵武文史七辑。
191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1952年出版,印刷达九十五万册的毛泽东著作单行本。
193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一部有两个县承担编辑,最终在撤县以后才出版的县志——《陶乐县志》。
陶乐县,原为宁夏石嘴山市辖县,是宁夏人口最少的一个县。1929年宁夏省设置陶乐设治局。1941年升格为陶乐县。2003年12月,撤销陶乐县,降格为平罗县陶乐镇。
设治局,官署名。北洋政府时期于少数民族地区或边远地区尚未设县的,先成立设治局进行筹备,作为设县的过渡。
350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萍踪飘影道艰辛,史料斑斓喜胜春。韦泱先生友情赠书。韦炴,本名王伟强,诗人、记者、摄影家、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长期致力于现代文学史料研究与写作,出版作品多部。
268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