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书如命人

实名认证

真诚的为全国各地书友服务

99 关注
2836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 拍卖
开第一届书友会的时候,我就知道,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去上。直到第13届,我突然决定必须参加,第二年又参加了第14届书友会,从北京回来后一个月,疫情就爆发了,一停就是四年,我以为我参加1314届书友会成绝唱了(机缘巧合的是我与旧书的不解之缘),没有想到孔夫子网继续亲民,此时我的心情很是激动!
353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读书偶得# 一本《袖珍中国地图册》的回忆
 
这本地图册,是我一个多月前无意中买到的。它当年发行量非常大,很多年来,我收藏的书中和它一模一样的地图册就能有五六本,但都不知道放哪了,每一次我整理书无意看到它们时,心里都会微微一震,想的什么我自己知道。直到前些天,当我翻看这本地图册时,就决定一定要把这本书保存好,并把关于它的回忆写出来。
我小时候是在大凌河畔的一个小村庄长大的,距离镇上有5公里,离县城有15公里。就读的小学离村庄有1公里,6年来,记得学生都是不到二百人,六个班级,有十个左右老师。我班是28人,1—6年,班主任一天也没有换过,都是我的妈妈。
那时候农村知识贫乏,几乎家家都没有课外书,我们小学生看的最多的课外书就是新少年和小学生报,每一次发下来,同学们都是如饥似渴的看。每个同学喜欢看的内容又都不太一样:有的喜欢研究数学,有的爱看自然,有的爱看天文,我最爱看的是地理和历史。
记得在四年级时,小学生报举办了一期知识竞赛,竞赛要求是把答案填好,每一份写好答题同学的姓名地址,以班级为单位,邮寄到小学生报报社,报社在答题全部正确的当中随机挑选出一二三等奖,大概就是这样的规则。
记得当时同学们参与竞赛的热情都非常高。答案在往期基本都能找到了,在我妈的带领下,很快确定了全部正确答案。到要正式填写的时候,我妈对同学们讲,要选出六七名写字工整的同学统一写答案,统一写答题学生信息,为的是中奖概率大一些。像我这样的,写字不工整的同学不能写,但中奖几率都是一样的。
很快28份答题报纸邮寄出去了。同学们就盼呀,等呀,期待着中奖。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们班真有一名同学中奖了,一个中奖信封邮寄到了学校。我至今还清楚记得,有一天,我妈给我叫到了办公室,让我看已经拆开的一个黄色小信封和一本地图册,信封上写着:锦州市锦县余积镇苏付小学四年级才亮(收)
当时我妈也没有多想,也没有把信封让全班同学看,以至于后来,有的同学背后说:中奖的一定不是才亮,是老师向着自己的儿子,把地图册直接给儿子了。实际上我妈是一个最大公无私的人,这也是六年来,唯一一次被个别同学怀疑做事不公平。
这本《袖珍中国地图册》是我人生见到的第一本地图册, 1981年出版,1986年第10次印刷,定价是0.77元,并印有一个红色的小学生报奖章。
这件事,我至今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巧合?如果中奖的是我班其它的同学,可能就是把它放在家,像一本普通的课外书一样,偶尔去看一看。因为现在这些同学中好像没有一个真正爱好地理,喜欢旅游的。
但就是从那天下学开始,我天亮的时候看,点灯的时候还看,整天拿着这本书看。书里的字非常非常的小,家里的灯又暗,但一看就是个把小时。当时也没有人教我怎么看图例,我就自己研究。五年级开设了地理课,看的就更疯了。家里当时经济上也没有条件,父母也没有想到,去县里给我买一本大一点的地图册,以至于,六年级开学我成了全班唯一一个带眼镜的同学。
近视以后,爸妈就开始看着我了,让我少看地图册了,尤其是晚上点灯的时候不允许看了。
就这样,这本地图册一直陪伴我到中学毕业,直到我读中师的时候,才知道还有32开的地图册,这本64开的地图册太费眼睛了,不能再看了。但是它每一页的内容都基本都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了,这本地图册也在后来一次我不在家的搬家中不见了踪影。
有人说,一个人的兴趣爱好都是小时候开始养成的,这种说法对我来说,非常适合。
那时候,我对地图册上的各个地名,就是看,不敢想以后还能去。但我这一代人,和父母不一样的是,赶上了好时候,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年代,祖国一年比一年发展好,火车也一年比一年跑的快。
截止目前,北起漠河,南到广西镇南关,东至抚远黑瞎子岛,西达新疆喀什,我无数次的辗转在全国的各大铁路线上。全国省级单位除港澳台,只差浙江、海南、西藏。
可以说,这些年,我把“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这个问题解决的最好。办法也非常简单:就是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就先借钱。
如果把我的每一次旅游都比喻成打仗,可以说这些年,仗仗基本都是神仙仗,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走到哪都像到家了一样。
如果找其原因,可能就是因为那本《袖珍中国地图册》,就是因为我对地图的理解,所以我爱这本和我丢失那本一样的、有小学生报奖章的《袖珍中国地图册》。
旅行多年,也产生过很多感想。如:现在旅行最奢侈的已经不是金钱,而是时间。一个人在工作中可以一步登天,在生活中可以一夜暴富,看书快的人可以一目十行。但唯有旅游,必须要用时间去磨,任何人也没有分身术。
扶贫赈灾做公益是爱国,学雷锋做好事也是爱国。但我认为,自费外出旅游,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样是爱国,如果在旅途中加上红色景点,就是爱党。疫情在我国已经是强弩之末,即将结束。到五一黄金周前旅游将再一次成为全国人民讨论最热的话题,很多人都会在选择路线时翻看各式各样的地图册。
...展开全文
5.3万人阅读
101人点赞
收藏 1 12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