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书人的苦与乐# 一书友从我店购买一本天津聊斋普本连环画《商三官》,收到货后说是南阳仿品做旧,理由是我这本书和他手里的一本破烂书的书口不完全一样。这本书封面、封底、书脊、内页我上传了六张清晰图片,玩书的连友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我拒绝退货并提出:假如这本书经过专业鉴定为盗版,我给孔网贡献一千元,如果是正版你给孔网贡献一千元,此人不敢,直接拒绝。 我说这本书封面、封底、书脊和内页一目了然,书口是不是内页的一部分?此人直接回避。
更可笑的是孔网客服支持买家退货,真是奇葩!如果一本普通的小人书都能打眼,这书玩的真是贻笑大方了。我倒问问孔网鉴定老师:这本书问题出在哪里?仿品的依据是什么?我不能说你们不懂,至少得给我个让我信服的理由吧?这个买家也是孔网开店的,卖的基本都是新版和盗版书,客户评价足以说明。先不曝光他。
孔网连友成千上万,卧虎藏龙,请看我上传的图片给指导说明一下这本书是不是仿品。
#我给孔网提建议# 孔网物流信息更新太滞后了,我昨天下午发的韵达快递直到现在也不显示信息。
同时发的快递,别的平台当天下午就更新了,而孔网就这样。可笑的是,三个快递一个显示信息,两个不显示,官网查询每单都很正常。找客服除了推诿扯皮啥用不管。
年费600,每单抽水百分之五,这钱拿着不脸红吗?
#浮生六记# 今非昔比。感觉现在网上买书越来越难,市场更甭说了。不是说没书买,而是新版货越来越多,老版旧书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能达到收藏品相和价值的则更少。
前些年买书论箱,论袋,论摞,现在基本论本。以前在孔网有时运气好还能捡个小漏,现在几年没捡过一次。想想看只能说是僧多粥少。不只是连环画,老版本旧书也如此。
太多新版书不仅删节多还夹杂了不少私货,阅读属性差,更没有收藏价值。一直不喜欢,避而远之。
外地市场更是好几年没去了,去了也白搭,买不到心仪的书。有时间就在各平台溜溜眼,有合适的就买点,没有也不强求,强求也没用。
现在总的来说买的少卖的多,该留住的坚决留住,该卖掉的卖掉行了。其实这个爱好蛮不错哈。
#寻书心得# 我摆摊的想法很简单,一是把手里的差品书处理掉,二是能否收点心仪的有收藏价值的好品书。其它随缘。
2011年四月的一天早上去花鸟市场摆摊,昨晚下了一场雨,早上地太湿等等再摆。于是靠着大槐树对着大街看人来人往溜眼珠子。
一20岁左右的小伙骑电动车后座带一木箱,前踏板摆一大号塑料桶停下问我北边有没有地儿摆摊。经常一个卖黄碟的女人在这摆摊,一副鬼鬼祟祟溜墙根的眼神看着就够。今天还没来,我说没有,你卖什么,他说卖钱币。塑料桶装的什么,他说小书,我眼珠直接亮了,过来吧。小伙姓孙。
不玩钱币,先看小书。一大桶连环画码得结结实实,大几百本。我问多钱卖,他说不玩小人书看着给吧,挑也行,随便。思虑一下问3块一本行不?回答还是怎么都行。运气不错啊。
先看看书的品相和价值,这个轻车熟路。小心翼翼一摞摞从桶里拿出来,一大堆。藏家书,品相有好有坏,缺本也不少。垃圾书和跑马书不要,还是挑吧。大约一刻钟我就挑出来200多本,有河北棕皮西游记,山东聊斋,李自成,
人美水浒传,杨家将等等,总体山东书多,缺本几十个。悟空除三怪,投奔闯王等等,品相很好。当时一本就值大几百,现在更贵。
给了小孙470元,兜里就这些,他很高兴。事后他告诉我8毛一本收的。剩下的几百本陆陆续续被本地连友挑了个遍,最后一百多本让一老头50元买走了,说回去给孩子看着玩。
第二集小孙又拿来5本上海版东周列国,3个大缺。他说10块一本买的,我给他一百块,他说我网上查了,大缺啊,值钱!我说网上挂着一回事,卖了卖不了一回事,有的瞎挂卖不了,他说也是哈,我加了20块成交了。小孙年龄不大玩钱币绝对高手,该干不该干的都干了,对连环画却一窍不通,隔行如隔山真有道理。
跟小孙越来越熟,两个月后告诉我这些书是从夏庄镇一户人家收的,姓李,家里还有两大箱子,10块一本少了不卖,我不喜欢不搞了,钱币就够玩的了。你是行家给你地址去看看吧。其实正月里我在文化市场卖过一桶,开店的那些人一块一本还压价,我去!
几天后早上9点驱车去了夏庄找到老李家。上次捡漏那家姓李,这家也姓李,一南一北,有缘。李哥不在家,他媳妇说给人帮忙盖房去了,中午回家吃饭。坐等了3个小时李哥回来了,寒暄几句就把箱子拖出来让我看书。小孙说的没错,10块一本随便挑,不讲价,一锅端也这价,这不坐地涨价嘛。
懒得磨牙了,挑吧,有时间。一千多本连环画挑了460多本,缺本也不少,值!最后掏出四千块钱给李哥,该说痛快成交了,钱是好东西,有时候会迅速改变一个人的想法。
李哥非要请我吃饭,不去还不行,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好吧。饭间李哥说剩下的书可以稍微便宜一点出让,我说下次有空再来看。
这么说吧,挑剩的那些卖给别人吧,我是不要了。
这是我第二次捡漏过程,过程很简单,时间跨度有点大。不过很满意,毕竟是捡漏,因为这个不常有。10年后的今天我怎么感觉捡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呢。 ...展开全文
#开工大吉# 今天正月初七,快递可以正常发货了,初五到邮局寄了四个快包,三个挂刷,太慢。
加今天发出的两次有十几个订单,两千多块钱,今天下午的订单明天发货。
去年受疫情通胀等影响,孔网卖了不到20万,惨不忍睹。尤其六月份以后每月都不过万,可怜。
新年新气象,希望今年无论买卖都好起来。
#浮生六记# 快过年了,闲暇之余把橱柜里收藏的连环画搬出来透透气,就像老朋友相约在每年这个时候相聚一样,许久的期待终于来到眼前,温情而又幸福,感慨良多。
外面没有鞭炮声,听不见孩子们追逐嬉戏的欢声笑语,也没有那曾熟悉的叫卖声。大街上人来人往变成了车来车往。年味没了,甚至过年的感觉都没有,过年成了一种纯粹的负担。
与书为伴,受益良多。书是我人生开篇的那首优美的诗歌,其它一切都是平淡无奇的白水散文。
#寻书心得# 连环画打好包装我要求把唱片拍几张照片并询问卖价,李哥没意见,黑色胶木唱片一百一张,塑料唱片十块。十几张纸币他说自己喜欢,先留留。里面有张车工和枣红一角。
饭局间李哥说家里好像还有一些小人书,抽空给我找找。下午拉我听课去,保证能挣大钱。我一听就明白,不是保险就是传销。发财几率还不如买彩票。
也不能断然拒绝,没办法去吧,听一群疯子鼓掌喝彩,嗷魔鬼叫,折腾了三个多小时。我闭眼趴在椅子上迷糊到散场,不听不看。
出门时连李哥他们的影儿都没见,道不同各走各的。以后见面也尴尬😓。
唱片图发给青岛老姜看了看,胶木唱片都是文革歌曲十几块钱一张,江青讲话那类的值钱。八几年的塑料唱片5块一斤。拉倒吧,甭费劲了。
来年在小四川那里看文革画报和水粉画,玩钱币的小孙也在场,拉起这事,他要去看看。我把电话和地址告诉他,并特意嘱咐一定问问连环画,5块钱一本可要。唱片白菜价也要。
一个星期后小孙联系我在小四川那碰头,货搞回来了。满满一方便袋连环画,98本,基本都是电影版,品相极好。我给了小孙700块钱,他很高兴。钱币也搞到手了,没白去。价格我没问。唱片李哥价低不想卖。留着吧,以后再说。
再说一下,好品电影连环画不比绘画版低,甚至更高。这里面3本一套的《一代枭雄》18年让莱芜一书友700拿走了,现在价更高。
这就是我在本地第一次捡漏的过程。想想既欣慰又好笑。 ...展开全文
#寻书心得# 捡漏可遇不可求,纯属意外之喜。我在本地只捡过两次 ,都在2011年春天。先说第一次。
玩电脑时无意中发现有人在潍坊一小网站发了一帖子,转让小人书,并配有一张图片和联系电话。图片上是河北版杨家将和福建版说岳全传,30多本,品相很好。
我打电话联系,对方姓李,说家里有一大箱子小人书,还有几百张唱片及钱币。我一听来了兴致,有些激动,要求见面看货。他说现在没空,要种土豆,半月后联系我。干嘛呢这是,这不吊人胃口吗。
过了半月也没联系我,急死个人,那我联系他吧。该说很顺利,土豆种完了,说了地址让我明天过去。
第二天一早坐着小公共一路颠簸到了他家,买货低调好。李哥人不错,也很富裕。新盖了几十间瓦房,门口两边各有一个大鱼塘。
我急不可耐要看书。李哥从一橱柜里搬出一个大纸壳箱子,我分明看到橱柜里还有两大摞唱片,都有外包装。
箱子很重,我目测有500多本。书的品相非常好。李哥说他叔80多了,搬城里去住了,家里人不稀罕,这些东西都给他了。去年卖了300多本老版的,换了一个拖拉机头。我去,果真如此,买书那人简直是天上掉屎。
我出5元一本,不行,8元也不行,要10一本。我说身上4200块全给你,书归我了。成交!李哥很满意,中午几个人一起到镇上吃了酸菜鱼,下午开车把我送回城里。拽着我到一封闭大楼里听了三个多小时的传销课,绿之韵。弄的我郁闷了好几天。
回家一清点,546本,还有六本老版书。基本都是套书,品相一流,很多书扉页盖着购书者的印章。迄今为止在我手里仍然是最好的一批书。
2011年夏天,为了试试水,我在网上把不成套的29本兴唐传和13本说岳全传拍卖出去了,卖了五千多。秋天又拍卖掉了20多本天津聊斋散本,一千多。2015年在市场2500卖了一套福建版说唐前传,2017年在孔网1000块卖了两本少林童子功。2018年江苏南通一书友4500要买那本一版一印的老版牛郎织女,没舍得。其它的书目前还在我手里,收藏了。
书拿回家的当天晚上跟沈阳一书友QQ交流了半夜,摄像头看了书,他想要,出价很高。留着不卖。本地书友都羡慕。 ...展开全文
#嗜书日常# 前几年也摆过书摊,每月的逢五排十到花鸟市场出摊一上午,同时也结识了很多不同职业的书友。开始摆摊是利益驱动,后来慢慢形成一种习惯和兴趣。每月不去市场转几次倒不习惯了,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上面近两年不让在市里摆摊了,说是创城还是什么玩意儿。反正市里路边不让摆摊,流动的也不行。路上最忙碌的除了快递小哥就是城管。
他们把花鸟市场迁到市郊,跟农村大集差不多。消费群体和购物环境和原先比差了几个档次。
卖书的一个没有,只有四五个卖假古董的,冷冷清清,开张都难。
几十年自发的好好的花鸟市场硬生生给祸害了,一言难尽。
#嗜书日常# 昨天下了一夜雨,今天天气晴朗,近几日的雾霾一扫而空。
中午收到朋友发来的快递,书到了。心里有点期待和忐忑,尽管这样的心情有些多余。
《党锢之祸》品相很好,和我手里这套书的其它30本品相搭配几乎一致。而我自己的那本品相不搭的《党锢之祸》也该到它该去的地方。
这本书6年的寻觅和等待终于结束了。其它套书缺本的换品还在继续,总觉得玩书换品永无止境。
#2020年再见,你好2021年# 近日陆陆续续收到一些大大小小的书,连环画居多,品相都还不错,价格自然也不菲。大书自不必提。
兴奋之余也有些无奈。前些年买书论箱,现在都是论本买,价格自是水涨船高。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好品相好题材的连环画却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没法。
有条件就尽力而为地买一些吧,用不了多少年或许只是一种念想了。
今天天气晴朗,空气也好。把这些书整理一下,放到该放的地方,毕竟摞在桌面上显得凌乱不雅观。
#寒潮来袭# 有事去了趟乡下,真冷啊。
地里的雪,河里的冰,耳边呼呼的北风,零下17度,直接站不住,从外冷到里,眼里流泪也没感觉,拍了几张照片手都木了,暖和一会儿有些痒,看来是冻了。
隆冬数九还没遇到过这样的极端天气,受不了。
真想坐在楼上书房的阳台一杯茶,一本书。天地之别。
#2020年最后一个月# 北风骤起,下雪了。真正的冬天来临了,白茫茫一片,天寒地冻,气温降了十几度。以前这个季节的常规现象现在却越来越少见。
虽然冷得很,但是空气却清新,心情也不错。大街上的雪经过轮胎的碾压成了灰黑色,空气和地面得有多脏。
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不出门了,在书房里对外欣赏雪景看看书。
虽然看不了几页书,但是大书小书都要看,又不用出去借,看多少是多少。乐意。
#晒晒书架# 自幼喜欢古典文学,虽然看不了几本,却也喜欢,附庸风雅而已。
买了一套二十五史,馆藏书,全部七十年代中华书局出版,自《史记》至《清史稿》共289本,重170斤左右。
中华历史着实厚重。
#晒晒书架# 今天是个大晴天,心情不错,就是外面有点冷,刮北风。
这几天相对闲一些,顺便整理一下书,不然太乱了。
给自己下了个任务,争取一个月把《忏悔录》、《简.爱》、《拜伦诗选》几本书读完。这些书小学的时候就
读过,心灵深处的感受总能让人记忆犹新。当年高密师范学校的图书馆是我姥爷一手办起来的,所以我有条件随便看书,不用去买,一读就是六年。
我喜欢古典文学和连环画,也很喜欢外国文学,从点点滴滴做起,一路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