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墨之子

67 关注
1076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我命由我,谁能忘己
1.3万人阅读
5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7 51
山东省博

暑假去真的人太多了!

去年10月到年初2月,清华艺博办了“礼运东方 山东古代文明精粹”特展,五十多个省市县各级博物馆的约440件文物,有两百多件是一级文物,在北京过了年才回来。3月21日在省博开了同样名字的特展,免费,不必花120元门票。打电话问说展到8月中旬,结果就拖到了7月初,新展“拿破仑与法兰西的变革时代”开售39元早鸟票,于是两个展一起看了。

根本看不过来,走马观花。

省博太大了,开展公告写的是3号厅这回事早就忘了,先去看了1号2号厅,然后是买了门票的5号厅。不限流,人特别多,空调冷气特别足,向来谨慎的我竟然翻车了,带的长袖衬衣偏薄,冻得透透的,不舒服也很影响观展。出来吃完午饭又回去看了四个厅,三楼根本没上去。返程在车上吐了,回去还病了一周,也是够了。

图1:1号厅好多佛像,北朝的居多,这是最松弛的一个哈哈哈

图2:这张好像一个摆pose的人啊~陶鬶是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皿,“三足釜也,有柄可持,有喙可写(倾泻)物”,可以直接放火上、方便拿还方便倒。流口是鸟嘴,有的整个都象鸟形,东夷崇拜鸟嘛

图3:最爱看瓶瓶罐罐了,选了几个抠图放在这张,五千年前的陶罐就这么精美了,那个红陶兽形壶是网红文物,好像一只猪?青铜狗忘了什么年代了

图4:商代的山东族徽十几个,中原地区有几十个,生动简洁,都蛮有辨识度的

图5:丑萌的亚丑钺,但钺是兵器、兼作刑具,多用为礼仗,出土的那个墓竟有48个殉人,很残忍。还有一个铜钺跟这个相似但不如这个好看,只有亚丑钺成了代表性文物。青铜器还有陶器的种类、名称都有一堆,记不住

图6:明清时期官窑底部的图样,每个年号有两到三个,拍了几个看起来很随意的;乾隆的色彩丰富的大花瓶子看了一些,后面看的拿破仑也是华丽风格,跟嘉庆是同一时期

图7:拿破仑的雕像展出了七八个,画像更多,感觉长得不太一样,大多身高不太高,个别的看起来并不矮,对于他的身高好像有争议;
士兵的武器、装备展示了很多,在欧洲拿破仑是首创“大炮轰完步兵上”战术的人(在中国是朱棣),军刀和马仍有很大作用,但又不像过去那么需要重装备了,军服改制得华丽就不太耽误实用性,可以突出荣誉感,很是引领了服装的时尚潮流

图8:左下角的瓷盘是约瑟芬画像,她也引流了女装的时尚;
宫廷器物的古罗马浮雕风格和古希腊的文化元素都很多,为了显示统治的合法性和强大,展出雕像里最俊美的一个好像也是穿的古希腊服饰;
除了有名的《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还编过法语、拉丁文、汉语三合一的大辞典

图9:这尊雕像陈列在出口处,觉得眼睛会动,有蔑视和威慑感,只有这一尊感到是活的,但照片拍不出来

运河文化的展厅,循环播放裸眼3D效果的动画展示,跟着飞起来会头晕,看了好几个古代城市的生活场景,做得生动细腻。很多展柜也有动态展示,让人物动起来,或者复原整个使用场景,或者可以互动,按键即听某种远古器皿或乐器发出的声音。3D地图的灯光标注,可以一目了然各种事物的分布和迁移。

可惜时间不够,没有储备只是看个新鲜。信息量太大了,但看得有趣也是收获!
...展开全文
3.6万人阅读
9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9 95
仿佛若有光
574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3 11
和所有的快乐说《嗨》hi
2万人阅读
4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6 47
蜃楼梦游
7793人阅读
5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0 56
清明好时节
1440人阅读
1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3 16
跳单和要账的故事
3.3万人阅读
67人点赞
收藏 1 19 67
星の王子
5047人阅读
4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1 41
慢观察,平常心
1896人阅读
2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23
幽暗中的狼踪
3万人阅读
5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6 58
天地之心(子月随感)
3821人阅读
3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6 32
无讼的理想
#读书偶得#
3.9万人阅读
69人点赞
收藏 1 30 69
砸庙

老家村子里的泰山奶奶(碧霞元君)庙被砸了,这还是今年年初的事儿。

张继来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光棍,没成过家,一个人在村里单过。他跟邻居关系不好,邻居经常去泰山奶奶庙上香,他就在除夕、初一那几天拿着家伙事儿去砸了庙。这下,十几年前筹款立庙的村民们不干了。

这座庙有三间,正殿供着泰山奶奶的塑像,两个童子侍立在侧,偏殿是库房,存放做法事的诸般器物和杂物。原来的庙只有一间,一两百年的历史,供着一张画像。新庙开光,将泰山奶奶从画像上请到新塑像上,画像就用火烧“升了”。张继来砸庙,一个七十多岁的人并不能将庙墙推倒,主体还在,只是表面砸坏了不少。至于砸坏到何种程度,奶奶说的我也不太明白。她有智能手机,但没有拍照的习惯。

十多年前,村民建庙时,筹措的材料费有五六万,人工是自愿出的,假若算上人工费,就有十几万了。爷爷奶奶当时找了一些从村里搬走的老邻居,也筹了五六千元。这次,奶奶刚从老邻居孙传友家回来,因为派出所的人去他家说明情况了,还说后续要找谁谁谁,包括我奶奶。她们几个,是反映情况最厉害的。

村支书王全,跟张继来是姨表兄弟。村民要求张继来出钱修缮,张继来没钱,就要求他的两个弟弟出钱,否则就签字送他去精神病院。可张继来神志清楚,并非“朝巴”(方言:傻子),如果强行送到精神病院,只会害了人。所以张继来的两个弟弟,既不肯出钱,也不同意签字。修缮的材料费加上人工,怎么也得上万块。王全碍于亲戚的面子,不敢勉强。

所以,村民们就去找镇长、找派出所,不停地打电话,不接就打12345市长热线。据说打一次市长热线,区里、镇上、镇派出所就扣分一次。镇长说这事交给派出所处理,我奶奶她们就老给派出所所长打电话,所长不胜其烦,又不能不接。有一次情急,就说张继来已经七十多了,不犯法了。我奶奶就说,谁说老年人不犯法?那我挨个通知那些七十多的,都去超市白拿东西,你说行不行?所长说当然不行,但又说不个所以然来。

其实,已满70周岁的老年人,只是不再执行行政拘留,其他的该罚还是要罚,没有不犯法这一说。刑法对已满75岁的人,只是有量刑上的从宽。(第17条,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49条,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说实话,派出所毫无办法,既不能强制张继来的弟弟出钱,也不能不承受村民们的情绪。他们出警,大部分都是在调解各种类似的纠纷,其中大部分又难以真正解决。医院里大部分病也并未真的治好,只是“总是安慰,常常帮助,偶尔治愈”,多数时候是缓解或暂时解除症状,很多“治好了”的还会复发或转移,改善体质很难靠医院。同样地,学校里的学生也多是任其发展,学校只是把一些孩子教得过于听话,把一些管得比较听话,还有一些怎么也管不了了。有时学校的教育方式加剧了家庭教育的问题,有时老师的鼓励真的对孩子起了好的作用,却又被家庭的问题给淹没了。而家庭的问题,好像不必多说,能改善家风的人并不常见,比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还要少一些。

这么说来,无奈的事太多了。板结和化解,又常在于人心,人心比制度更灵活。砸庙这件事,拖了近一年没解决,也是因为村民们不想再出一次钱,没人敢带头说再众筹一次,怕落埋怨。

砸庙的人有砸庙的过错,修庙的人有再修缮一次的功德。利是明着的为阳,德是隐性的为阴,占便宜还是吃亏,也看各人怎么看,有人出于相信深层的因果,有人出于本心本性。张继来管不了,只能管自己。说到最后,无解的事总是着落在更善良的人身上。

这一年将近尾声,派出所开始“推进工作”了。老家的村子本就不大,大部分人早就搬离了,现在两个大队加起来,只有58人住在村里,能回去上香的老人也在变少。所以砸庙的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善后。
...展开全文
2930人阅读
3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35
扁担和背篓
3283人阅读
3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5 33
雪春秋,万物生
1.2万人阅读
5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0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