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博
暑假去真的人太多了!
去年10月到年初2月,清华艺博办了“礼运东方 山东古代文明精粹”特展,五十多个省市县各级博物馆的约440件文物,有两百多件是一级文物,在北京过了年才回来。3月21日在省博开了同样名字的特展,免费,不必花120元门票。打电话问说展到8月中旬,结果就拖到了7月初,新展“拿破仑与法兰西的变革时代”开售39元早鸟票,于是两个展一起看了。
根本看不过来,走马观花。
省博太大了,开展公告写的是3号厅这回事早就忘了,先去看了1号2号厅,然后是买了门票的5号厅。不限流,人特别多,空调冷气特别足,向来谨慎的我竟然翻车了,带的长袖衬衣偏薄,冻得透透的,不舒服也很影响观展。出来吃完午饭又回去看了四个厅,三楼根本没上去。返程在车上吐了,回去还病了一周,也是够了。
图1:1号厅好多佛像,北朝的居多,这是最松弛的一个哈哈哈
图2:这张好像一个摆pose的人啊~陶鬶是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皿,“三足釜也,有柄可持,有喙可写(倾泻)物”,可以直接放火上、方便拿还方便倒。流口是鸟嘴,有的整个都象鸟形,东夷崇拜鸟嘛
图3:最爱看瓶瓶罐罐了,选了几个抠图放在这张,五千年前的陶罐就这么精美了,那个红陶兽形壶是网红文物,好像一只猪?青铜狗忘了什么年代了
图4:商代的山东族徽十几个,中原地区有几十个,生动简洁,都蛮有辨识度的
图5:丑萌的亚丑钺,但钺是兵器、兼作刑具,多用为礼仗,出土的那个墓竟有48个殉人,很残忍。还有一个铜钺跟这个相似但不如这个好看,只有亚丑钺成了代表性文物。青铜器还有陶器的种类、名称都有一堆,记不住
图6:明清时期官窑底部的图样,每个年号有两到三个,拍了几个看起来很随意的;乾隆的色彩丰富的大花瓶子看了一些,后面看的拿破仑也是华丽风格,跟嘉庆是同一时期
图7:拿破仑的雕像展出了七八个,画像更多,感觉长得不太一样,大多身高不太高,个别的看起来并不矮,对于他的身高好像有争议;
士兵的武器、装备展示了很多,在欧洲拿破仑是首创“大炮轰完步兵上”战术的人(在中国是朱棣),军刀和马仍有很大作用,但又不像过去那么需要重装备了,军服改制得华丽就不太耽误实用性,可以突出荣誉感,很是引领了服装的时尚潮流
图8:左下角的瓷盘是约瑟芬画像,她也引流了女装的时尚;
宫廷器物的古罗马浮雕风格和古希腊的文化元素都很多,为了显示统治的合法性和强大,展出雕像里最俊美的一个好像也是穿的古希腊服饰;
除了有名的《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还编过法语、拉丁文、汉语三合一的大辞典
图9:这尊雕像陈列在出口处,觉得眼睛会动,有蔑视和威慑感,只有这一尊感到是活的,但照片拍不出来
运河文化的展厅,循环播放裸眼3D效果的动画展示,跟着飞起来会头晕,看了好几个古代城市的生活场景,做得生动细腻。很多展柜也有动态展示,让人物动起来,或者复原整个使用场景,或者可以互动,按键即听某种远古器皿或乐器发出的声音。3D地图的灯光标注,可以一目了然各种事物的分布和迁移。
可惜时间不够,没有储备只是看个新鲜。信息量太大了,但看得有趣也是收获!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