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书店欢迎您

实名认证

心中有爱 口中留德

12 关注
1436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直播
  • 上新
  • 店铺
  • 拍卖
慕陈果之名,读《我们的婚姻啊》,感触颇深🍂🍂🍂
现实生活中,遇人不淑的女子比比皆是,方媛只是千千万万受害者中的一员。上大学时,为第一个男友堕胎,参加工作后,再次堕胎,祸根就此埋下。好不容易结了婚,却接连流产,老公得知原委,将她视如敝履。这样的婚姻危机四伏,注定不可能白头偕老🌱🌱🌱
事业有成、令人尊敬的女强人艾琳娜的家庭生活看似和和美美,令人羡慕,可她却感到沉闷无趣,于是出轨,找了个小鲜肉。而爆料的竟然是她一手扶植起来的助理夏文莉,真戳心啊!
在职场的激烈厮杀中,夏文莉为了上位而堕胎,可她并没有成为梦寐以求的合伙人,发扒皮帖祸害艾琳娜的举动让她身败名裂,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离婚并失业☘️☘️☘️
在书中,女人们的婚姻岌岌可危,支离破碎,真是一地鸡毛啊!🍀🍀🍀
作者陈果对婚姻与家庭问题颇有见地,她洞悉人性的脆弱与阴暗,这本书她写起来驾轻就熟,丝毫没有违和感。记得撒贝宁曾应网友的要求,问她:“会担心自己嫁不出去吗?”当时已经39岁的陈果回答:“我一直寻觅的是一个心胸豁达之人,他能接受所有人。可惜的是这位豁达的人我还没找到,但是我并不会放弃寻找他。”陈果的大方与自信以及对婚姻的理解令人折服。她并不是不想结婚,并不是不想要幸福,只是对于她这样的独立女性来说,宁缺毋滥。她永远不会因为年纪到了,该结婚了,而去选择将就。作为过来人,我非常欣赏作者的价值观,赞赏她的婚姻观💐💐💐
...展开全文
387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天啊。该怎么形容呢。又是这样的开头,又只能先顺着感觉。
很奇特的写法,很精彩很诱人。
脸皱皱,头紧紧,孩子,母亲,孩子,母亲。
很多片段很细腻,刚开始看完上官吟春的片段进入孙小陶以为到第二个故事了,没想到看到后面才知道几个人名是一代又一代的女孩,这个故事写法上不会很多废话,整体给人一种被作者拿捏的游刃有余的感觉,笔力很到位,但又未完全释放。
但是安排上好像有点为生产而女孩的感觉。不知道怎么评,我只是觉得很好奇这个作者的其他作品,很精彩,还有点上瘾
似乎还有些什么没有挖掘出来。很多历史的片段,无论是中国还是台湾,还是越南,或是美国,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与职业经历渗在小说里面,带来了许多我从未见过的角度,总是在慌乱中的生产,文中最后问到什么时候女人生孩子才能不这么乱,这么艰难,自答等到武生生孩子的时候不这么慌乱,应该就……可武生成长的经历,教育经历,应该是那时候的佼佼者,在我们现在的人看来很多人,尤其是对小县城的我们来说 ,都还是未来可发展的方向,自小未受过什么苦的,一路顺畅的,在慌忙紧乱的安稳日子中,总以为能停下片刻了,头上也像悬着把刀一样认定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书里频频提及这个家族的女人如何如何,命数如何,或是怎样般的宿命如何。我感到恐慌。
还是相信梦想的年纪,相信改变世界的年纪。
看到这样一篇作品很满足。太多东西了。生活的细腻感受与转瞬的变故、宏大的历史,许多许多,都在其间。
太难太难。可此刻我还未抒发尽从这本书中获取的感受。是什么样一种感受呢。
要逼出额间的沧桑,眼中的忧虑,鼻头的酸楚,唇齿间的难言。
生活的诸多模样。苦楚,心酸。这怎么是个突然结束的把酸楚延续到对未来的忧虑与对历史的陡然双目圆睁的。的。的。?
不够,太不够。生活到底是怎样。生命到底是怎样。苦难一环又一环那么此刻体会到的快乐又当是什么?必然会历经苦难吗?其实那也只是一些感触。换个视角未必是苦难。她不是照样当上了设计师吗?她不是照样留到学了吗?她不是在那样好的学校上学吗?
何种苦难才算苦难呢?
痛苦人人都有
世界的面貌我们隔纱相望,风皱。陡然翻转。困惑永存。
是留下的蔓延攀爬的阵痛。
“我的愿望是”
“世界和平”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直在改变的只是你的说法而已”
“你不需要听任何人的”
“爱你所爱之人”
“做你想做之事”
“终有一天你想要的都会实现”
...展开全文
361人阅读
1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3
第一次读到“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时,感觉那是人间至情至美的事;后来重读诗经,当知还有一句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昨天又看到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自然界哺乳动物的孩子都将被放逐,只有人类的母亲会被套牢。”说起来这漫长又短促的一生,婚姻总归只是一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事情。还是勿忘心安,自我修行为好。
288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这是一本充满思考和感悟的散文杂著。它以旅行为线索,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探讨了人生、爱情、友情、亲情等多个深刻的主题。书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文景观的深度剖析;既有对历史遗迹的探访,也有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比如,在墨西哥,作者体验了亡灵节的文化,对死亡和爱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英国,作者感受到了阶级感和俱乐部文化;在瑞士,作者经历了自驾游的挑战,对勇往直前有了更深的感悟;在希腊,作者体验了浪漫主义精神;在秘鲁,作者探访了印加文明;在日本,作者感受到了疏远与亲切;在南昌,作者回忆了童年和成长的故事。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比如,在古巴,作者体验了经济状况和现状;在迪拜,作者看到了繁荣与疯狂建设;在和朋友们一起旅行的过程中,作者享受到了友谊的快乐。
230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书中的旅行记忆# 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读完了《毛选》,这本书初看感觉很平淡,甚至有点枯燥。它既没有告诉你成功的秘密,也没有励志的故事,不会让你看了之后心潮澎湃,立即想大干一场。
但是,它告诉我们的是如何通过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1.任何时候都要分清敌友。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时候,我们都身处于和别人的各种关系中,既有合作,又有斗争。那么谁是我们合作的对象?我们能够争取谁?谁站在我们的对立面?对比,一定要分清敌友。
2.踏实做事。《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批评了这样一种思想:不愿意做艰苦工作建立根据地,建立人民群众的政权,由此扩大政治影响,而只想用流动游击的方法扩大影响。当时红四军中很多人不愿意待在农村过艰苦生活,做基础的工作,总想着打到大城市中去,不愿意跟群众一起做艰苦的斗争,妄图通过攻打大城市快速取得革命的胜利,犯了急性病。
现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思想,包括我自己也是,做事不踏实,总想做了就立马看到成效,太着急想要一个结果了。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变得很优秀,不可能一下子就减掉肥肉,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培养出一个好习惯,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成长进步的一部分,只要认真地对待这个过程,期待的结果一定不会差的。只有踏踏实实做事,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3.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正确分析原因。红军在井冈山时期经历过一个惨痛的失败。割据地区除了井冈山一块地方都被敌人占领,土豪劣绅乘机报复,烧杀抢掠,逼债收租,闹得乌烟瘴气。很多人因此感到十分悲观和气馁。对于这一失败,教员没有悲观,而是分析出了失败的原因,统治阶级政权有暂时稳定的时期和破裂的时期,割据地区对四围统治阶级必须采取不同的战略。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一定要总结失败的原因,失败才能真正成为成功之母。
以前总觉得这类书籍枯燥,知道的仅限于当年政治课的皮毛,读完《毛选》后,真香了,简直是提升认知的秘密武器!
...展开全文
227人阅读
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
被标题所吸引,却被人物们的故事所打动。嘴硬心软和女儿心生隔膜的母亲,关心母亲却屡屡叛逆的女儿,一身故事的“人间清醒”花姐,心地不坏却犯过事的万三。现实与回忆交织,让我们看到一个坚强又倔强的母亲,带着一丝“野性”,为自己和女儿走出一条路。她既是母亲,更是一个独立的女性!
这是一本女性力量的自白书,也是一本特殊时期地方人物小传故事集,帮助认识到“平凡人亦会光芒万丈”。
289人阅读
1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3
《围城》最经典的话:“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会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而是换了另外一个。”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围城,里面的人总想出来,外面的人总想进去。进去和出来之后又开始后悔,又想逃离现状,对错都是我们赋予的……
方鸿渐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大多数人,穷尽力气一生辗转,起起伏伏颠簸无数,终究也止于“大多数人”。出城,每一次的转身,人生似乎都愈走愈低:从无所作为的爱情围城中仓惶逃出,又从明争暗斗的事业围城中失意落败,最后无奈地陷人婚姻围城中的兵荒马乱。看似在追求,实则是流浪,没有目标,没有安身立命的所在,不断追求,又不断落空。
很多人总觉得生活太无聊,是因为地方不够好,工作不够好,或者是身边的人太无趣,然后期待换一个地方、换一份工作,换掉身边的人,从而过上如意的生活。
然而现实往往是:他们无论换了多少地方、多少份工作,多少个身边人,生活最终还是百无聊赖,生活还是一潭死水。
远离大城市,避世不出,期待从此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结果最后还是回来了;很多人厌倦了世俗生活,抛弃了人和事,跑到深山老林的寺庙去修行,结果到了寺庙后发现又是一个江湖,最终还是那些事。
很多人认为另一半太无趣,于是就找了一个能带给自己激情的人,结果在一起后没多久,发现对方还是不如意,最后还是离婚了。
钱锺书在《围城》里说得好:“远别虽非等于暂死,至少变得陌生。回家只像半生的东西回锅,要煮一会儿才会熟。”
究其本质,一个人只要自己内心是无趣和苍白的,思想和心态出现了问题,无论在哪里,无论跟谁在一起,无论做什么工作,最终都是无趣和苍白的。
如果指望逃离婚姻,逃离城市,逃离工作,来改变自己的不幸,注定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明白了一个道理:求人不如求己,只有自己才能救赎自己。
我们要做的,不是期待遇到一个对的人,工作、城市,给自己幸福,而是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有“幸福力”的人,幸福不是靠缘分,而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状态。
内心幸福的人,无论到哪里,无论和谁在一起都幸福。内心不幸福的人,无论到哪里,无论和谁在一起都不幸福。幸福只跟自己有关,跟外界/外人无关。
所有爱情里的盲目和随意将就,就是陷入婚姻牢笼的开始。爱情如此,生活和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往往不撞南头,不会察觉危机。(盲目,随意将就,不作为。)
爱情是一门学问,婚姻是一件小事。
生活重要是现在,不要骑马找马🦄。
...展开全文
210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你最讨厌的一本书# 大学刚毕业到现在,有幸看了两遍团长这部电视剧,今年三月份第一次来看书籍,脑海里一直是“我想让事情是它本来应该有的样子”这句话。这是一本(一部)让我每次想说点什么最后又说不出口的书(剧),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个需要换弹夹,需要换枪管,需要冷却水,从没用第一视角写小日本的电视剧,战争片的天花板,没有齐名的。兰老师就像一个内科大夫,熟练精湛的手术刀解剖着他的样本,从微观展现了人的心肝脾肺肾,甚至血管和泪腺。很多时候我在疑惑,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让他们能够如此熟諳人性,能有如此透视人心的本领。
之前看采访,兰老师与康导拍了士兵突击后,两个人在一个下午去了一趟松山。兰晓龙躺在松山上一块草地上,那下面,埋了近八千中国士兵。那一役,歼敌(日军)一千,自损八千。这样的胜利已不是用惨胜所能形容,你可以想象得到兰老师的心情。他说:他不想写惨烈,不想写英雄,不想写纪念之类的虚空的话,一场大战的背后,很多鲜活的生命没了,变成了一个个数字。人们记住了将领,记住了英雄,剩下的,只有数字。然而,那些无名的人,和你我一样,有血有肉有感情,生前说着各地不同的方言,为一锅猪肉白菜炖粉条坑蒙拐骗偷抢招招使尽,为活下去谎话说尽把一堆散沙聚拢成丘然后在南天门一役败送个底儿掉,他们生前不招人喜,死后的身子上已长满鲜花野草……但他们,不该是一个个数字。
龙文章,中华大地的锦绣文章,你终于来了。兰老师说过,龙文章名字的本意就是把文章写在秀美山河上。如同他本人,走南闯北,踏遍大地后,丢了原本的身份姓名,他谁也不是,可他谁都是,什么都是捡来的。他是一个抽象的人,一种抽象出的中华精神,来自天南海北的,北平,上海,河南,湖南四川,还有东三省的热土地。祖国大地上横亘蜿蜒的每一条长河他都走过,他舐这中国千古的无奈。于是原先的人离开了,“龙文章”出现了。他更像是魂,像是骨血与脊梁,是一口气,是一种神奕。换言之,他是同黄河和长江,同中国本人一样硬,一样亮的人。招魂人,招的是这些五湖四海中国人的魂。死啦死啦身上一直有很明显的“掩饰”痕迹,面对着他炮灰团的袍泽,他掩饰他的真情、他的仁义、他的悲悯,用他咋咋呼呼的吆喝、粗暴的责骂推搡、近乎神经质和癫狂的折腾来掩饰,他生命力像蟑螂,玩起命来却像只狮子。他是一个真正的天下第一戏子,一直在演戏的妖孽,一个被老段用刻意的“演”刻画得入木三分的现实中的“戏子”,所有的真情流露都是在演累了、演砸了、演不下去的瞬间乍现,但却如水银泄地般地完完全全地渗透进了我们的心灵,他在苦笑,我的心在抽搐。他,有能力,有魅力,有担当,有理想。能力,他可以打赢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仗;魅力,他可以让人心甘情愿的跟着他冲,甚至是九死一生的深入敌后,大家也是乐此不疲; 担当,为了他的弟兄们他可以多次犯上,甚至连命都不要; 理想,他看出了国军的苍老,他向往年轻,他知道苍老是无法战胜年轻的。他太完美了,太难不爱他,太难不信他。
孟烦了,一个屡败屡战的学生兵,面对家国沦丧,在迷茫和愤怒中放逐自己的人生。就那么绝望又不失希望的活着,永远揣着明白装糊涂,永远牢骚满腹——一个有知识涵养的愤青。在孟烦了眼中,龙文章就是他心中理想的自己。开始他并不相信龙文章,那是他对自身理想能否实现的纠结。他总想远离龙文章,却又总也付诸不了实际行动。因此,他是一个在理想和现实中反复摇摆的人。“他不过是一个老头子力不从心时发的一个春梦罢了”,这是烦啦说给龙文章听的,也是烦啦说给自己听的,更是作者说给读者听的。面对命运和生活不断的打击和摧残,我们是不是也如烦啦一样,曾经年少时理想万丈、意气风发,在残酷的现实中被消耗殆尽,如今只剩下中年的迷茫和失落,怀疑和挣扎。烦啦是不幸的,那是时代造就的悲哀;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遇见了死啦死啦。可谁又是现实中的死啦死啦呢——那个人应该就是我们自己。
不辣,不一定非要抓住什么,不一定要把快乐建在别人的善意上,建立在自己内心上,不给别人添麻烦,也是一片喜悦,不辣就是这样的人。咬下手指,嚼指为誓,方能达到打到小东洋的决心,一句中华要灭亡,湖南人先死绝让我记住了他,从南天门回来他失去了一切,还收留了日本人。他人格上成熟了,成长了,但让人更心疼了。
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这是烦啦为他写的“总结”,作为军医,郝兽医美好的医德总是被人忽视,拙劣的医术却成了大家取笑的对象,“兽医”之“美名”也由此而来。面对炮灰们的讥讽,郝兽医表面上总是一幅刀枪不入的嘴脸,或许他真的已经对那种炮灰式无伤大雅的笑话免疫了,因为他自己也是炮灰,也就适应了炮灰的生活,习惯了炮灰的无聊,感受了炮灰的无奈。而郝兽医之死,也正是因为一个无聊无奈的过火玩笑。兽医的性格,懦弱却善良,也许曾经他真的有一颗想悬壶济世的心,他满怀期望,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还是做成了一个半吊子的兽医
...展开全文
344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说说你的书籍保护心得# 感谢遇见!我只读了一遍,但是感触良多。摘取一二,记录如下:
1,读书,只记录那些对自己有触动的点,然后努力去实践改变。
2,冥想,提升元认知能力。今天上午试了一下,感觉看书时专注力提升了不少。比以前看得快,也记得牢。
3,运动+学习+反思。我以前虽然也运动、学习,但是不得其法,也不能坚持,所以不能成长。谢谢作者,给到我具体实践的方法。
本书实践操作性强,语言简练,专业概念形象化,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希望自己也能像作者一样,觉知自己,过富有的生活。
282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我的2024读书计划# 相信相信的力量。
攻克渐冻症,真的是太难了,这是一个长期而且艰巨的事情。
蔡总说的对,世界就是有我们一个个个体组成的,没有先驱者的努力,所谓的科学的进步就不会发生。蔡总就是这样的人,为人类加速攻克渐冻症按下加速键。就像蔡总自己说的,希望这将会成为一件可以持续的事情,即使他人不在了,也能继续运转下去。
人生无常,或者说人生就是由一件件意外组成的,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坦然面对生死,人生在世,有如一粒尘埃,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万物皆有裂隙,那就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加油吧,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控制,那就在人生的厚度上下点功夫。
394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
一本关于人类现状过去未来的优秀的书,也是作者对于过去他对于“人本主义”在当下发展的思考;本文从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开始:“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意义”;其实,反过来想一想,能问出这个问题就佐证我们的意义来自于我们有能力提出这样的思考,而在这一个对我们不友好的宇宙中,我们能够利用我们的理性、逻辑去理解分析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利用非常翔实的数据论证了现代社会我们是在向人类的繁荣进步。为什么我们现在有着不安全的错觉,来自于人们心智的缺陷,对于“坏”的事情我们大脑要记得比“好的事情更牢固一些,这也是有利于我们进化的,因为一个“好的”事情并不会妨碍我们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而一个“坏”的事情极有可能让我们把命送掉;我们的心智与20万年前我们从非洲大草原上走出来没什么两样。熵、进化、信息是人类进化的三个要素,为什么要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保持敬畏?因为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第二定律决定了宇宙的命运,也决定了生命、思想和人类奋斗的终极目标:运用能量和知识来对抗熵的狂澜,并为有价值的秩序创造庇护世间的不幸并非都是源于某人的过错。科学革命的一个重大,或者说最大的突破,就是祛除了“宇宙充满目的”的直觉思维。文人本主义起源于我们不可能接受如下对等交易,“我可以抢劫、殴打、奴役、杀死你和你的亲人,你也可以抢劫、殴打、奴役、杀死我和我的亲人”。我们自己遭受的伤害会大大抵消从伤害他人中获得的利益,其实这也是熵定律的另一个潜在含义:伤害比获益更容易发生,所造成的影响也更大。因此,我们会明智地选择缔结一份社会契约,让彼此处于正和博弈的关系之中:防止相互伤害,鼓励相互帮助。知识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就如同天启一般,因为他们完全屈从于可怜的卫生状况,从来没有想过可以通过改变制度与规范去改善这种状况。
最后得出结论:而属于全人类——属于任何具有理性的力量和坚持存在的欲望的有情众生。因为它只要求我们坚信,活着好过死亡,健康好过疾病,富足好过匮乏,自由好过胁迫,幸福好过苦难,知识好过迷信和无知。非常推荐作者的另外四本书《语言本能》《思想本质》《心智探奇》《白板》,
凡受理性指导的人,亦即以理性作指针而寻求自己的利益的人,他们所追求的东西,也即是他们为别人而追求的东西。
——巴鲁赫·斯宾诺莎
...展开全文
425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看了一下抑郁症的定义,感觉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有点。
1.对抗抑郁症就得逃离令你不舒服的地方。不要太在意人际关系,多你,少你都不会引起太大的变化。
2.想的太多也是一个病,当你把每天的时间安排满,多去学习一些兴趣爱好。
3.多交一些正能量的朋友,如果不太喜欢交际,打打游戏,爬山,短途游玩也不错。
多加一些微商也不错,每天早上的朋友圈正能量满满!面对抑郁症,选择坚强,选择抵抗。
619人阅读
1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7
希望有一天我们每个人可以了解地球每个角落像离家不远的街区一样;希望有一天我们每个人可以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宇宙就像知道怎么积土成山、水滴石穿。(第一个已经几乎做到了)
270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你有没有经历过瓶颈期?有没有竭尽全力想提高自己却最终失败的经历?你是否在无数次尝试后遭遇失败,然后便很久不敢重新开始呢?
为什么我们老是失败呢?是我们懒惰、不自律、意志薄弱?这么说我们不敢反驳,但是心里也有点不服气,因为真的很努力去做了,有时候都把自己逼到了墙脚,可是为什么就是无法长期坚持呢。 难道就没有办法打破“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的魔咒?
有,《微习惯》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简单到没机会失败、违反常识却有奇效的自我管理法则。
什么是微习惯呢?微习惯就是你想培养的新习惯,大幅度缩减之后的版本。
“每天写2000字”缩减成“每天写50个字”;“每天健身一个小时”缩减为“每天做一个俯卧撑”。 是不是觉得目标小到不可思议,小的有点荒唐?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和你的能力上限比,一定要小到不可思议,小到你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小到你对它没有任何抵触心理,小到你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完成它。
每天只做一点无负担习惯策略,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但具有超强的“欺骗性”。用微习惯策略教你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时,持久改变其实很容易。
...展开全文
355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9
遇见深秋的风
比过春日的暖阳
这么久才来,你去了哪里啊?
我在月芽上
锤炼…
收集太阳的光
难怪,如此的不一样
沐浴着你
不仅仅是暖
还有光亮
更有,——玫瑰的芬芳
...展开全文
253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