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路之鹰

实名认证
29 关注
1154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 拍卖
中华剧艺社为中国民间职业话剧团体,简称“中艺”。“皖南事变”后,重庆文化界进步人士纷纷离渝赴香港、延安等地。
秦怡,原名秦德和,1922年出生于上海。青年时代,她便投身抗战洪流,在舞台演出、电影表演等方面显露才华,塑造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女性形象。1939年她参演了个人首部电影《好丈夫》,后在重庆、成都等地演出话剧。1941年,秦怡加入中华剧艺社,因扮演《大地回春》中的黄树惠一角走红,此后陆续参演《天国春秋》《钦差大臣》等话剧,出色的表演让她赢得了“话剧界四大名旦之一”的称号。2019年,97岁的秦怡获得“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561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痴迷旧书为哪般# 上戏校史资料-上海戏剧学院是中国培养演艺专门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前身是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1945年12月1日由著名戏剧家李健吾、黄佐临、顾毓琇、顾仲彝等创立。1949年更名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1951年更名为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1953年,山东大学艺术系戏剧科、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戏剧组并入,组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独立办学、独立建制)。1956年正式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隶属国家文化部,成为国家重点艺术院校。戏剧教育家熊佛西担任首任院长。2000年划归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文化部共建。2002年,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上海市戏曲学校和上海市舞蹈学校并入,上海戏剧学院成为同时包括戏剧、戏曲、舞蹈、影视等学科专业,办学层次从中专、大学本科到硕士、博士的综合性艺术院校。
573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小议读与藏# 康藏研究月刊 1946年10月在成都创刊,该刊因负责奔走筹措经费和印刷发行事物的罗哲情错病逝,加之物价飞涨,社内经费支绌,于1949年9月第29期停刊。任乃强主编,康藏研究社编辑并发行。月刊,属康藏研究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撰稿人有任乃强、谢国安、刘立千、戴新三、李思纯、王恩祥、岑仲勉等。

该刊主要发表康藏研究社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为政府开发康藏提供整理意见,并介绍异域风俗、杰出人物等。
该刊为纯学术刊物,形式包括论文、译著、考察报告、政策建议、图书评介、游记、传记等。内容涉及有关康藏的政治、宗教、历史、地理、民族、文化、语言、社会、风俗、经济、图书等方面。
其中谢国安关于藏北地理民俗的系列文章、戴新三的《后藏环游记》等均以亲身考察之体验详细介绍了西藏的风情,为当时国内关于这方面最翔实之记录。刘立千所译藏文典籍《玛尔巴译师传》、《西藏宗教源流简史》是继《西藏政教史鉴》(即《西藏王统记》)后国内汉译藏典方面的最具代表性的力作。鼓公侯译的《藏三国本事》,是国内最先完整介绍《格萨尔王传》史诗的译著之一。任乃强的《德格土司世谱》、《隋唐之女国》、《西藏、多康之自然区划》等论著,在康藏历史、地理等方面独辟蹊径,多有创见。任乃强与岑仲勉关于附国是否吐蕃的争论,任乃强关于黄河入川与俄洛界务的争鸣在当时和以后所引起的重要反响,亦为此刊增色不少。
该刊发行之后,国内外边疆学者、藏学研究者均予以好评,杂志发表的不少研究成果在当时堪称独步学林,被广为征引,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藏学故乡在中国,藏学研究在国外”的局面,在中国藏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刊在当时为康藏文化的保存和传播以及汉藏文化之间的交流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同时也是我们今天研究史学、民族学、以及任乃强等文化名人的宝贵资料。
...展开全文
688人阅读
1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4
民国期间日本侵华档案资料一组,内涉及到当时日本在中国的各个情报特务机关如北支开发株式会社调查局,中华航空株式会社,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满铁北支经济调查所,北京日本商工会议所,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华北电信电话株式会社,东亚研究所北京支所,在北京日本大使馆,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华北电业株式会社,华北联合调查委员会等等,他们在中国调查内容之深,调查范围之广令人发指,例如针对徐州的调查上面就详细的写了对徐州的调查事项、调查方法、期间、调查员、经费等等,他们的所作所为迄今为止仍值得我们警惕。
818人阅读
1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3
#博物馆日# 潍坊高密红高粱抗战纪念馆部分展品
756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1939年日本出版侵华资料 周报 由日本内阁情报部编辑,日本内阁印刷局印刷,内记载了日本二战期间做的各种准备和大量的在中国期间的侵略活动。
900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0
民国艺术期刊 剧场艺术 编辑人 松青,总经销 光明书局,外埠代销处 各埠生-新知书店,内每期分文字报道和插图两部分,介绍当时国内外上演的经典舞台剧。
898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民国出版期刊(草纸本)之 平原,青年文艺,时与潮文艺。
815人阅读
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
#书店日记# 1944年10月创刊的文艺春秋,是沦陷时上海出版的影响力较大的一份文学刊物。为此刊投稿的有郭沫若,茅盾,巴金,丰子恺,臧克家,郁达夫,刘白羽等作家,上海永祥印书馆印行。
4171人阅读
3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30
#红色收藏# 渤海大众,报名。1945年6月1日创刊于渤海地区,1950年4月因中共渤海区党委撤销停刊。该报原受《渤海日报》*领导,1945年改由渤海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领导,后仍归《渤海日报》领导。总编辑陈叔俊、马耀如、亓人、张明、吴健。先后出5日刊、半月刊、月刊,发行400—700份。(摘自百度百科)
963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
#红色收藏# 1947年解放区经济资料 泊市(应为河北泊头市)情况第五三期,泊市工商局财委会、东臾(?)总店银行联合出版,内有天津梨客源源来泊了解梨和运动等情况,泊市食粮一般尚稳惟芝麻见涨,杂货一般仍平碱面等仍涨,货币情况,本区物价(武强小范?),友区物价情况(滨海区)程子口,敌区情况--天津物价,德州
(以北钞计算)等当时的真实经济情况。
714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是近代外侨在上海建立的一个重要文化机构 ,95年里 ,它对中国的自然和社会进行了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 ,以其独有的模式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做出了突献。
682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石人望标准口琴名曲选,上海大众口琴会出版部发行。石人望是我国著名的口琴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06年生于浙江瑾县,1928年开始学习口琴,1929年在上海创办大众口琴会。
614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
中国评论周报创刊于1928年5月31日,是民国时期归国留学生主持的具有国际影响的英文杂志,蔡元培题写刊名,与五四时代知识界激烈的反传统姿态相比,此报所聚集的知识精英更加注重西学东渐背景下本土文化重建问题。
662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南洋官报创刊于光绪三十年正月初一,是设立于南京的南洋官报局出版的一份官报。
2993人阅读
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