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阅读

实名认证

回到暖暖屋,手边有好书。 书有书命运,好书觅好主。

5 关注
115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直播
  • 上新
  • 店铺
#阿赫玛托娃# 明月阿赫玛托娃

沈东子

近日看到网上一则逸闻,“哈佛大学的一位文学教授,在给学生介绍俄罗斯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关上灯,教室里一片漆黑。教授在黑暗中点起一支蜡烛,黑暗中有了一丝光亮。“这是普希金,”他说。教授又点起一支蜡烛,“这是果戈里。”他说。教授走到教室门口,打开灯,“这是契可夫。”他又走到窗边,猛地拉开窗帘,耀眼的日光撒进教室,教授说,“这是托尔斯泰。”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再后来,教室窗帘被拉上,灯也熄灭了,漆黑一片中,只有一支微弱的烛光在摇曳,教授说,“这就是索尔仁尼琴。”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俄罗斯作家如群星闪耀,照耀着俄罗斯的历史,也照耀着俄罗斯人的心灵。不过换了我,如果我也是俄罗斯文学教授,我会在索氏的旁边,再加上一支蜡烛,阿赫玛托娃(1889—1966),这位伟大的女子,是我最欣赏的俄罗斯女诗人,被称为俄国诗坛的一轮明月。
许多年前我曾与人就文学院展开激辩,说这种地方培养的不是作家,是写手。对方上过文学院,当然要为这块招牌辩护。我的观点很明确,看看苏联就知道,近现代史上的苏联大作家,没一个是从高尔基文学院出来的,作家的创作跟文学院无关,倒是跟牢房有关,要么坐过牢,比如索尔仁尼琴;要么死在牢里,比如曼杰尔斯塔姆;要么经常去探监,比如阿赫玛托娃。
阿赫玛托娃的诗篇,我们已经介绍过很多了,只说说她一生的经历,她早年嫁给了诗人古米廖夫,古被当做反革命逮捕,1921年遭契卡枪决,后来与另一位诗人普宁共同生活,普宁不久后也被捕,死于靠近北极的劳改营。于是她成了反革命家属,惟一的儿子列夫,受父母牵连,坐了18年牢。
有将近一年半的时间,阿赫玛托娃每天都去列宁格勒监狱外排队,等着给列夫送吃的。列夫从1938年开始坐牢,那时20多岁,后来战争爆发,他作为囚徒入伍,参加了攻占柏林的战斗,战争结束后,又被捕入狱,一直到1956年,斯大林死后才被释放。
阿赫玛托娃习惯了在监狱外的漫长等待,她在诗集《安魂曲》的序言中这样写道:“一天队伍中有人认出了我。我身后是一个女人,嘴唇冻得发青,她以前不曾听说过我的名字。她从大家都已习惯的漠然中猛然醒过来,小声问我(那里所有人都小声说话):‘您会写这些吗?’我说:‘会。’于是她的脸上掠过一丝悄然的微笑。”
那女人为什么微笑呢?因为她知道她没有白白站在这里,有人会为这段历史作见证。阿赫玛托娃没有食言,她写下了《安魂曲十四首》,献给她两任冤死的丈夫,死于流放的妹妹玛丽娅,还有无数她在彼得堡车站送走的同道好友。那段最黑暗的俄罗斯历史,因为有阿赫玛托娃这轮明月的照耀,得以呈现给后代的读者。
...展开全文
873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介绍法国作家塞利纳新著
447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书店日记# 旧金山
521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7
#书店日记# 推荐马尔克斯
2879人阅读
3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