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书买铜钱

实名认证
214 关注
290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直播
  • 上新
  • 店铺
#我如何与旧书结缘# #寻找济南市二建的董玉华#
烦请书友多多转发:
因为网络检索的出现,字典词典就渐渐退出我们的书架了。
可是,鲜活的时代却活在书上。
这本《成语典故》,1982年5月印刷年辽宁出版社出版。
5月17日济南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举行团代会,以此书作会议留念。
这本书当时肯定还带着印刷厂的热腾腾的油墨香。
扉页上认认真真写着赠言:
做振兴中华的新一代
盖着团委的大红章。
一个团代会,以词典为会议纪念品,而且板板正正手写题词,励志热血。
五十年过去了,希望今天的会议多一些如此的真诚。
董玉华无比自豪,把书拿回家,就盖上了自己的姓名印。
当然,也许是他从别人手里得到此书,然后盖印。
寻找董玉华先生或其亲属,这本书包邮奉还。
...展开全文
2.8万人阅读
6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67
读书日之后的第二天,手机上满是热闹的各种读书仪式。
我一个人,带一本书回乡下老宅过一夜。
乡村是宁静的,更适合读书,更适合读一辈子也读不完的书。
所有,我带回来的是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流年》
第一次看到,烟熏火燎的厨房檩条里,竟然飞出来大个头蜂虫。
嗡嗡嗡……嗡嗡嗡……
这就是传说中的木蜂了。
很奇怪,没有水,没有食物,小小飞虫,是怎么在干木头里存活,而且长出翅膀来的。
农村土灶,灰烬还带着余热。
一家之主原来是灶王爷。
槐树新枝摇曳,树下斑驳的阴影里,沏壶茶,阅读《追寻逝去的旧时光》。
九十岁的老农民,认不得几个字,抱着一本摄影集看了两个小时。
中国乡村,此刻通向世界经典。
...展开全文
92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我买古钱币基本都在孔夫子旧书网。
孔夫子旧书网读书人多,清高,较少造假。
古玩行业必将死于赝品。真品崇宁通宝,三四十元以免,而且品相不能期待多好。
可是,某多多两枚才七元,而且包邮,而且是全品,而且退货包运费!
你买过来,夹杂在真品里,谁能辨别得出来!
十元的太平通宝也造假,甚至三四元的祥符通宝,也会造假。
一大堆“宋钱”,一看就是一锅出来的!
劣币驱逐良币,世道如此。
孔夫子旧书网上卖古钱的,较少被污染吧。
...展开全文
224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都说宋钱是丝丝,可是,谁也无法否定的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货币亦如是哉。
从这个角度说,宋钱是值得收藏欣赏的。
一个地摊包子的钱,就能入手一枚全品宋钱,把玩千年文物,太划算了!
288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熙宁重宝一枚。网上说是网红宋钱,哭蛋壶宝,鸟虫篆,而且是长冠连飞点版。
据说能卖十五元。
可是我舍不得卖,实在太喜欢鸟飞起来样子的篆书写法。
熙,就是鸟飞的样子,你看看鸟的翅膀,鸟的两只眼睛,栩栩如生。
重,就是虫子蠕动待动的样子。
宋钱,太美丽!
132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
要是有一份宋代来自朝廷的书法作品复制件,注意是当时而非后世复制,保存完好,你会花多少钱买下来?
这就是宋钱。
一提起宋钱,所谓的收藏家们就鄙夷不屑地说:宋丝丝。
可是,宋钱的艺术价值,难道不是历朝历代各种钱币中最贵的吗?
如果考虑转手的获利,那就不是收藏,而是经营了。
如果看了钱币本身承载的艺术和历史的价值,宋钱无疑是最值得收藏的。
而且,地摊上一个包子的钱,就你买一枚免
宋钱,就能拥有一件千年前的文物!
超值!
...展开全文
125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
【圣宋元宝篆书的“三圣腿”】
昨晚发现了圣宋元宝篆书“圣”字,居然有三种腿。
宋钱不值钱,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宋钱颜值是碾压各朝代钱的。
颜值颇高的宋钱当中,颜值最高的当属徽宗钱,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熙宁重宝……都美得让人沉迷。
如果形态多样也是美的要素,那么最美的徽宗钱,非圣宋元宝莫属——篆书正书行书,无不具备。
大观崇宁,不过是正书而已,熙宁不过篆书正书。
今天拿出几枚圣宋篆书欣赏,核对网络上说的各种版别,发现了一个网络上大家都没提到的问题——篆书圣字下面部首“王”第一笔是横,都巧妙地回笔变形为竖,就像“圣”字的腿。
以下三枚篆书圣宋,可以概括为:
劈腿圣
收腿圣
踢腿圣
这样概括,您同意吗?
...展开全文
148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今天做了一件让卖家痛恨的事情:极速退款。
刷到一个书评,《灿烂千阳》写阿富汗女性,除了《追风筝的人》,没读其他阿富汗题材的书。
于是想买。
马上下单。
可是一想,家里的书,到死也读不完了。好多书买来十年了,还没打开过。
不读的书,为什么要买呢?
于是极速退款。
断舍离,余生还是仅读家里读藏书吧。
...展开全文
206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
48小时之内必须发货,否则罚款2元。
昨天有个单,想今天发走。
可是,快递员告诉我,因为北京开两个会,发往北京的快递后天才能接收。
我这个二十元的单,相对于北京开两个会来说,肯定是小事。
可是,如果真罚我两元钱,我应该如何申诉呢
249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凡事都要有规矩。近来以鱼头朝向为噱头,嘲笑或自嘲我们山东人,这都是穷人乍富后的狂妄自大。
连天王老子都不放在眼里,富了何用?有钱不过嫖赌逍遥。
即便是说科技,除了治病救人,给老人增福祉的我承认其价值。
其它,手机先进毁了孩子;汽车先进,耗费了积累,预制食品,自动驾驶,自动生产机器人等等,不就把人类变成了造粪的工具。
人如果丧失社会属性,不劳动,无知,无觉,麻木不仁,自私自利,那这个社会存在的意义还有吗?人活着异于猪狗何?
295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曹操是黄河流域第一个诗人。
《离骚》和《诗经》,一个在长江流域,一个在黄河流域,被认为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离骚》和《诗经》地域特色区别明显,自不待言,但是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小问题却被大家不约而同地忽视了:长江流域早早地有了诗人,黄河流域却在东汉末年才出现了第一个诗人。
这里这里先理清一下“诗人”这个概念。先打个比方,猎人的枪法无论多么精准,但是也只能是猎人,而不能说是射击运动员,因为射击只是他的不自觉行为,打猎才是他的自觉行为。《离骚》是屈原、宋玉等人的自觉诗歌创作,因此他们都是诗人。
但是《诗经》(一般把汉乐府也归在《诗经》系列),却只有诗歌,没有诗人。因此,黄河流域虽然有《诗经》,有乐府,那么多诗歌,却没有一首能够留下作者的名字。
如果诗人是射击运动员,那么无论《诗经》三百篇还是汉乐府的《古诗十九首》,其中大多数作品都是猎人的射击,而非射击运动员的射击,都是生活中的诗歌,而非诗人创作活动中的诗歌。
仔细梳理一下中国诗歌史,东汉末年之前,有两个人在诗坛留下了名字。
第一个是刘邦,他有刘一首《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的确是一首好诗,但是能因此说刘邦是一个诗人吗?这首诗只不过是一个街头痞子在当上开国皇帝,巡行归乡时得意的激情呐喊罢了。后世数不清的诗人,一首诗歌也没传下来,写得都不如《大风歌》,但是这不妨碍他们是诗人,因为他们创作时是在有意识地写诗。
第二个是李延年,汉武帝时代的一个宦官,先是负责在宫中养狗,后来当了乐官。他有一首献给武汉帝的歌曲: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这同样是一首好诗,但是这不过是一个音乐家的音乐创作,而非纯粹的诗歌创作,因此同样不能说李延年是一个诗人。
为什么提刘邦和李延年这两个人呢?因为这两个人是黄河流域最早两个留下名字的诗歌作者。(注意,是诗歌作者,而非诗人。)
黄河流域第三个留下名字的诗歌作者,就是曹操了。
曹操可不是一般的诗歌作者,他是一个完全的诗人,而且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是黄河流域第一个诗人。
...展开全文
261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259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不麻烦你考虑了。
今天拒绝了一个傲慢的,违背规则的,无礼的还价。
讨价还价是正常商业行为,但是商业有规则,那就是尊重。
我也还价。
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私聊问问期望价格行不行,然后谈判,达到意愿就成交;第二种是下单不付款,然后请求卖家优惠,符合意愿就付款。
这两种方式都是可以闭环的,达成意愿就成交,爽快。
今天一个人发给我一期《民国档案》的链接,说十元包邮可考虑。
我的标价是五元,连同邮费是十四元。价格高低不论,起码这是一个成交意愿强烈的价格。
他砍价四元,倒是也可以,我在上一篇动态里提到还主动给人优惠。
但是,他说“包邮十元可考虑”,带着买家浓浓的优越感,成交意愿不强烈。
可考虑,就是说我按照他的要求优惠了,才换来他的“考虑”,至于能否成交,还不一定呢。
你是遛狗还是遛马呢?
生命如此珍贵,本来在这里卖书是为了把书流转出去,没有利润可言。
又哪里有时间等这位买家考虑呢!
我直接回复:
不用考虑
...展开全文
343人阅读
1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3
前几天做了两件事。第一件,品相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这个卖书人两次主动降价。第二件,主动送人书。
三本《世界文学》杂志,我每本标价是三元,很低了。
2月14号那天,有书友询问买三本一共多少邮费。
我设置运费时,一本是起价九元,三本世界文学杂志合起来也就是2公斤,运费是十一元吧。
这是一个合理的价格。
我很奇怪他怎么还会问运费。
我打开商品链接,一看哑然:我怎么设置成了一本邮费100元!
这是天大的天价了。
我改了过来,回复了他,说三本邮费是十元。
我主动降了一元邮费。
他说“好的好的”,再也没说什么,也没下单。
我以为他不买了,也忘了这事儿。
可是,昨天他突然说三本邮费是十一元。
我想这位朋友一定是买书新手,对孔网买书不熟悉,不知道设置优惠这事儿。看了一下他的买家信誉值,只有个位数,果然是新手。
而且,我断定他是真正买书人,不是求利的代购。因为我的店铺里只有三本世界文学杂志,时间跨度很大,代购不会一下都包圆的。
这肯定是一位真正需要书的朋友。
而且,他也不一定是认为邮费太贵想我让利,只是对我运费设置有疑惑罢了 。
我告诉他可以下单不付款,等我设置优惠。
而且,我主动说把总价从十九元降到十八元。
书价已经超低了,我又降价了。因为我遇到了一位青涩的真正买书人。
这的书都是自己买来或者求来,自己读或者想读的,现在奉行断舍离,想出掉一部分。
我的标价本来很低了,而且还要费劲找包装材料,煞费苦心地包装。昨天晚上有个订单,买了五本《新唐书》,精装本,我找合适的纸箱子和泡沫塑料,又苦心缠胶带,半小时才弄好。
加上时间成本,我几乎是做义务工了。
如果身边真有需要书的人,我就直接送他了。
2月10日,发现有人下单一本书又极速退款,我注意到收货地址是村里,而且是一个山村。我为什么能知道这是一个山村呢?因为这个村距离我现在住的地方只有半小时车程。
现在村里有一个读书人真难啊。
于是我先提出让他来我这边的时候送他一本。
他客气地拒绝了,我又说他只付八元邮费即可,书白送。
按照八元邮费,我可能还要搭进去一元。
遗憾的是人家没再理我。
我在这里卖书,是不忍心让书明珠投暗进垃圾站。
希望我这个不值一提的小店,能够传递书香。
...展开全文
343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
为什么苏东坡是网上流量最大的宋朝人?
短视频上,很多知识博主,都在讲苏东坡的故事,都在读苏东坡的诗词,难道是想要蹭苏东坡的流量?
作为一个中年,深有感触,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到中年遇到的全是八和九。想要摆烂,但是又觉得样子不能太难看,于是就都齐刷刷的看向了那个倒霉蛋“苏轼”。
苏轼少年得志,一生起起伏伏,最高官至兵部尚书,那相当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结果最后还不是没吃没喝,只剩一个小土坡,所以改名字叫“苏东坡”了。
很多中年人读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的时候,突然又觉得自己行了,苏东坡都不怕,我怕啥。“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危机变成了小雨滴,失败也变得理所当然了。
我们忘了,苏轼有过大富大贵的生活,见过大风大浪,所以才能摆烂在那个小土坡上,还跟没事儿人一样。
所以,我们遇到暴风雨的时候,得多问一些为什么,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只顾低头赶路,没看前面的路,也没抬头看天?
老天饿不死瞎家雀,从来没做未雨绸缪的准备?
自身能力有限,这一路背负了不该背负的重担?
...展开全文
261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新年的第一本书# 【日行一善】
昨天在路上,把正戴在头上的年前新买的棉帽送人了。
昨天冷得很,零下十二度,寒风劲吹。
我穿着最厚的羽绒服,带着年前儿子给新买的棉帽,站在路边等公交车。
这是郊区,我刚刚把车送到这里的汽修厂,下午才能回来取车。
一半天的时间,我想去文化城逛逛旧书摊。年后,那几家旧书摊也许上好货了吧。
等公交车时,身后有人问:到民政局是从这里坐车吧。
回头一看,一个头发灰白的老妇人,领着一个十三四的小男孩在身边。
一看肤色服饰和神情,就是农村来的。
小男孩上身穿着一件薄薄棉子棉袄,已经褪色。棉袄是系扣子的,露着里面的内衣。内衣也是化纤材料,并非保暖材质的。棉袄没有罩衣。
小男孩的裤子也很单薄,而且一看就是春秋季节穿的。
鞋子是露网的运动鞋。
大冷天,连一顶帽子也没戴。
看到男孩如此穿着,我是否诧异,看向老妇人。
她解释说,男孩是她的娘家侄子,十三岁,八年前成了孤儿。前几年爷爷奶奶也都死了。好在每月政府给八百多元钱的孤儿补助款。但是钱都被监护人大伯从卡上领走了。
取走补助款的大伯,七八年以来,没有给孩子一口凉水喝。
孩子饿得受不了,跑到老妇人家里。她一根腿是瘸的,没有多少劳动能力,年龄也大了,也有自己的家庭,没有力量抚养这个孩子,就让孩子去找大伯。可是,孩子被大伯母打怕了,死活不离开她家。
“我不能眼看着孩子饿死啊。”她眼里噙泪说。
我问:去起诉啊。
可是fa院说等到孩子十六岁才能立案。现在,老妇人就是想领着孩子去民政局问问能不能把发放补助金的银行卡的密码改了。
老妇人说,我也不图什么钱不钱的,就是想这孩子别饿死就行。
孩子可怜,老妇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大冷天不穿羽绒服,穿了臃肿的棉袄,罩衣陈旧无光。
问了一下,他们来自距离县城一百多里的深山里。为了办补助款银行卡更换密码的事情,早上六点就从家里出发了。到了县城公交车站,又走了几里路,一路打听,到了这里找公交车站。
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男孩子,虽然冻得耳朵和脸都发青了,但是依然调皮地蹦蹦跳跳,淡定地听着姑妈絮絮叨叨讲述他的遭遇,仿佛与己无关。
我一阵心酸,摘下头上的帽子,往男孩身上戴,说:你可不要嫌弃我脏,这帽子就送你戴了。
这里是郊区,周围全是汽修厂,没有商店,我只能把自己正戴着的帽子给他。
可是,男孩连连后退,说自己不冷,老妇人也说帽子给他,你自己就冷了。
我说自己穿得厚,不怕冷。
可是,小男孩仍然拒绝。
我一时很尴尬,老妇人说:孩子是担心你冷。
孩子的懂事和老妇人的尊严,让我肃然起敬。
我说:一会儿我自己买一顶就是了!
老妇人不再坚持,对孩子说:叔叔热心,你接过来吧,谢谢叔叔。
我把帽子戴到孩子头上,端详一下,虽然大了一点,但是起码暖和吧。
我又想把羽绒服脱给他,但是老妇人坚决拒绝,我无奈作罢。
我往前望了又望,没有公交车的影子。
一看表已经是十点半了,公交车到民政局大约四十分钟。
再等下去,他们可能要错过上午的上班时间了。
我立即从网上约了一辆出租车,打开车门让他们上车。
老妇人说给我一部分车费,我说顺路,不因为他们多付车费。
其实,他们要去民政局,我要去文化城,多绕了三四公里。
到了民政局,我拉开车门让他们下车,看着他们进了民政局的门,才又上了出租车。
希望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吧。
我没有给孩子钱,没有买新衣服,也没有给他们买一顿饭,我没有做到慈善,我只是有悲悯之心而已。
春节前最后几天从孔夫子旧书网买了《悲惨世界》插图珍藏版,应该尽快读这书了
...展开全文
1050人阅读
2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