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八家

*公众号海哥读诗词:cnha001

21 关注
316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课堂教学# ■优质的课堂教学需要合理规划学习进度,保证高比例的有效学习时间,课堂内紧张学习环节和放松环节交替出现,做到张弛有度。
■在积极良好的学习气氛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能力和兴趣,进而提高其认知学习能力、方法学习能力和社会学习能力。低年级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尤其依赖于积极的学习气氛。而高年级,特别是学习能力强自我价值感强的学生即使在很一般的学习气氛下,也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德]希尔伯特·迈尔
40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数学思维# 与人们的普遍看法相反,数学并不是一种枯燥乏味的练习。相反,它与艺术有很多共同之处。当我们全身心投入数学时,当我们愿意自由地、创造性地探索数学时,我们会体验到一种奇妙的感觉。在这个充满压力、变化无常的世界里,孩子和成年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感受。被数学抚慰过心灵的孩子在长大后更容易领略数学结构的优雅,他们能从方程式的逻辑中得到安慰,能从银河系的形状、音乐的节奏乃至符合数学模型的世间万物中发现美。——沙琳妮·夏尔马《数学思维的力量》
164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8
一般区分愚笨和聪明,主要是根据一个人在看到事、物后,是否能够迅速熟练地产生联想。就像愚钝和聪明的譬喻所隐喻的那样,愚钝的心智无动于衷,或者是消极地吸收,发生的事物消失在枯燥乏味而无所回应的单调中;但是聪明的心智则会反思或是提出不同的见解,思考着他们所有的见闻。愚钝不会有所回应;而聪明则会反射出不同的光芒。愚钝或迟钝的心智需要重大的变动或剧烈的震撼才能联想;聪明的心智则能机敏回应,并能够诠释或是联想到会发生的后果。——约翰·杜威《思考的本质》
70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亲密关系# 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受害者都会离开迫害她们的人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她们不离开是因为尽管受到虑待,但她们并不认为离开会让她们过得更好。但这种想法往往是错误的:当她们远离施暴的伴侣后,通常会比她们原来想象的更为幸福。但是,离开的决定很复杂。有些暴力伴侣在部分时间里会表现得甜蜜而深情,间歇的暴力可能是其对亲密关系仅有的抱怨。离开的代价似乎也很高: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全部投入都将化为乌有,而且替代伴侣可能也很冷漠。个体的经济状况也至关重要:如果失业,离开家的经济支出可能太高而无法承担。最后,不幸的是,害怕发生更为严重的暴力也可能阻碍亲密恐怖主义的受害者选择离开。 如果她们试图离开丈夫,一些攻击性和控制欲强的丈夫可能对妻子报以极端的愤怒反应。这类报复性的威胁表明,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援助和保护那些试图逃离施虐伴侣的人。——罗兰·米勒
111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
#教育学# 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至死的。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首先是意味着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儿童信任你,因为你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
……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对于热爱儿童的教师来说很容易掌握,而对于铁石心肠的人却是根本无法理解的。这个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75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无意识给了我们艺术、音乐和信仰,给了我们勇气、爱和快乐。最重要的是,他把我们原本的样子赋予了我们。如果你拒绝头脑里无意识营造的黑暗区域,那么你对自己的追寻就会失败……当我们统一了非理性与理性,融合了光明与黑暗,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人性。——丹尼尔·利伯曼
69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如果课堂教学过程连贯流畅,教学环节过渡简短、顺利、合乎规范,学生能获得必要的学习材料,教师能顺利切入主题,不偏题离题,讲授内容清晰有条理的话,那么学生的认知性学习成果会明显提高。——(德)希尔伯特·迈尔
47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柳永# 他持有一种朴素的两性观,一改大众将青楼女性视为玩物、尤物的立场,而与她们并肩站立,既看见她们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又对她们的处境和命运抱持深切的同情与关怀。柳永深知,任何美的人或物,最重要的都在于被看见被记录,这样。如春花般易逝的美与哀愁便得以在文字中保存。——《曾有天真少年时》
70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教育学# 少年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冷淡下来,那些幻想的情节的不真实性引起他们的警觉和不信任态度。少年对文学艺术的兴趣不断增长,其中也包括那些揭示人的思想和创造性活动的力量的认识性的幻想作品。这些作品真正地使他们读得入迷。他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是:作品里所说的那些事,真的会发生吗?到了少年后期即青年期的前夕,学生已经能够理解艺术形象的概括性。他们越来越多地注意那些对真实人物(特别是学者、发明家、旅行家、作家、画家)做艺术描写的作品,以及描写真实事件的作品。还有许多少年,着迷于阅读科学普及读物。——苏霍姆林斯基
178人阅读
1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4
#教育学# 要使思维、思考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那就必须使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说,要使它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那么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得越加明显,从而使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有些教师坚持一种错误的观点,他们认为把教材讲得越明白易懂,儿童的疑问就会越少,学生对知识就会学得越深刻。
所谓详细讲解某一种现象、事件或规律性,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揭示教材的实质,而且要教会学生思考,使他们也能够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努力做出同样详细的解释。
总的来说,由具体的感性的表象向抽象(概念、判断、推理)的过渡是促使学生开展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十分重要的因素,而这一点,在小学特别重要,因为这个年龄期正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迅猛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方面,数学特别是小学的算术,在智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优秀的数学教师们总是力求让学生看出抽象跟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
如果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依靠自己的独立的智慧努力,而获得了一些能够概括大量事实、现象和实践的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是极其宝贵的。
对学生思维活动的观察表明,如果学生的抽象的概念、结论、判断是他们在研究和分析周围现实的过程中形成的,那么他们就能养成一种宝贵的脑力劳动的品质——即不仅通过直接观察,而且以间接方式去研究、认识和探索事实和现象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
...展开全文
772人阅读
1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6
#教育学#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还能够胜任脑力劳动并且从中感到乐趣,而到了少年时期,学习对他来说就变成了痛苦的负担,那么这正是由于没有借助抽象思维来发展他的头脑所造成的可悲后果。
●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里,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时,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的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如果教师的讲述里完全都是新材料,那么学生就无法把新材料跟自己的思想挂起钩来:教师本来想竭力保护的学生的思路就会中断,学生就会被一种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的感觉所控制。揭示出已知的东西跟新的东西之间的内部的深刻的联系,——这是激发兴趣的奥秘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43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儿童心理学# 教育学家蜂屋庆认为,此厕侧世界是“技术性世界”,彼侧世界是“超越性世界”,并指出现代教育的盲点之一,就是热衷于传授并让孩子掌握技术,而忘却了超越性世界的存在。居住在技术性世界的人被按照在多大程度上达成“欲望”(目的)来测定孩子,被按照学校的分数测定,被相对分为优秀生和后进生。相对性地对待孩子已经成了教育的基本。即使绝对性地强调“重视每一个孩子”,由于忽视了超越性世界,这种声音也是空洞的。教师通过接触绝对性的世界才能“”超越孩子性格和力量的差异,把每个孩子都当做绝对的超越性世界的体现,去接触那些有着宝贵的、无可替代的尊贵的孩子”。的确,无视超越性世界,只注重技术性世界。就会让本来相对性的评价带有绝对性的分量,结果就会出现仅仅以孩子们的学业成绩进行绝对性评价这样的事。
要带着爱去接触孩子,这一点恐怕没有人会反对。但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拥有注入这爱的“通道”。每个孩子都是无可替代的,即使极力强调这一点,但这种确信是如何经过“通道”到达孩子那里的,却需要反省一下。如果仅仅通过成绩评价这个“通道”,把所有孩子都同样地按照从一到五排列,就算一直把“每个人都无可替代”挂在嘴上,孩子们也会很容易就会看出这种花招的本质。——河合隼雄《孩子的宇宙》
157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古典诗词# 为什么一定要喝酒呢?大部分时候是因为留不住心爱的女孩们。可是若真细究起来,她们未必能成为小晏的知音,逢场作戏往往多过真心,可小晏将她们视为珍宝,惯着他们,惯着自己,沉溺于甜美的白日梦,不舍得将自己叫醒。
小晏留不住女孩们。自此,记录和缅怀消失的爱情,几乎成了小晏创作的唯一理由。人生越是荒芜落魄,小晏越怀念与她们共度的春夏与秋冬,不断地在词中将女孩们理想化:她们代表纯洁无邪和脆弱,有时又是活泼、快乐和慰藉。小晏遇见她们,像途经一朵玫瑰花的盛放,他负责理解她们的不易与痛楚,共情她们的挣扎与渴望,甚至连她们的逢场作戏,他都不认为是辜负。——张小瓷
41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古典诗词# 这个癖呢,在士大夫眼中是一种不具有实用性的激情,一个追求无用之用的词人,怎么能获得世俗的成功呢?从这个角度看,小晏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他这一生没有成功,只有一寸一寸的溃败。
而小晏的失败又分明是主动的,以他的家世和才华只需对“痴”反其道而行,就能取得世俗成功,可知道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这个偏执的理想主义者,执拗地坚守自己的“痴”,不依赖于任何体制,不依附于任何团体,无视主流社会通行的规则,终其一生,追求爱与浪漫,保持着做梦的能力,哪怕这么做最终使他处于被羞辱乃至被毁灭的境地。——《曾有天真少年时》
38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文学让我们成为更优秀的思考者。它带领我们去认识问题的多面性,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实现不曾设想的梦想并找到解决方法。它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方式,而且对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它让我们去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内在联系,思考内在意义的多元性,让我们成为更完整的人。——朱迪斯·朗格《文学想象:文学理解与教学》
244人阅读
2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