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纸维新

实名认证

纸虽旧故,其命维新

422 关注
204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 拍卖
#收书人的苦与乐# 交通枢纽中的文化小路
梅茶小路是一条充满文化气息的小路,位于大阪市北区,这里以其独特的古书店铺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而闻名。
沿着梅茶小路漫步,你可以看到一排排充满特色的古书店铺,它们大多拥有独特的店名和装饰风格,如梁山泊、藤泽书店、杉本梁江堂等。这些店铺里收藏着大量的古书和珍贵文献,有时甚至可以淘到难得的孤本。对于古书爱好者和文化追求者来说,这里无疑是一个天堂。
除了古书店铺,梅茶小路还隐藏着许多小巧精致的咖啡馆和茶室,你可以在这里享受一段宁静的时光,品味一杯香浓的咖啡或茶,感受大阪闹中取静,城市园林般的的悠闲与惬意。
5541人阅读
3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9
#我如何与旧书结缘# 旧书店店员
东京旧书街逛大半天还是有些感触的。
再去已3年,店还是那些店,老板还是那些老板,除了店员戴着口罩以外,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店面的陈设和书籍的整理分类还是这么井井有条。
变化还是有的。
中国版本的古籍似乎更多了,好东西也更多了,价格似乎也更贵了。
来逛旧书店的西洋面孔的年轻人多了许多。他们主要来找些漫画类和古美术品。这符合最近亚洲以外国家去日本旅游人数暴涨的现状。
旧书店的老板一般都是上些年纪,智慧外露,神情执着的老学究形象。中国和日本其实一样。但是店员就明显不一样了,日本的旧书店的店员很多都是年轻人,而且很多是年轻姑娘,她们的专业知识不得而知,但对自己店里的书籍情况和特点确非常了解。更甚者,她们会如都市大百货店员一般,娴熟的介绍书籍,回答提问,热情服务,鞠躬连连。
是什么让日本年轻人愿意在故纸堆里安心工作?是自身的爱好?还是有高额工资?或者是觉得清闲?
有了众多年轻力量的加入,明显能感受到了旧书店的活力,注入了活力旧书才能新生。
那么,我们的旧书店呢?
...展开全文
3906人阅读
4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43
#最团圆夜是中秋# 阵雨刚过,戴着口罩随意走走。路上的小店很多都关了门,却很是意外地发现了一家新书店。门口的地毯就宣告着与众不同。

果然,店里只卖与诗有关的书籍。古今中外的诗歌类书琳琅满目,也如其他网红店,设置了读书、活动、咖啡等等功能区域。

这家书店的开业让人看到了这条文化街的希望,也看到了诗的希望。新冠无情打断了人们对远方的向往,但无法泯灭人的希望。

因为,
我们还有诗歌……
...展开全文
7599人阅读
4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49
#东京奥运会开幕# 旧年历片上的问候
发现一张1974年的年历片,正面是红烧大虾的照片,背面印着年历和一句新年问候:
……“祝台湾省同胞新年好!”
查了一下1974年前后的大形势,似乎有所领会。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驱逐台湾当局的代表。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4年台湾当局默许大陆海军护卫舰通过台湾海峡前往南海增援。
……
半个世纪过去了,最近又在看到了网友对奥运会的类似评论:
……“热烈祝贺台湾省队运动员获得金牌!”
...展开全文
724人阅读
1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3
#夏日絮语# 扎哈.哈迪德的时代
谁能想到,一个出身伊拉克的女设计师竟然在中国留下了如此多的作品。这些建筑又是如此的与众不同,旷古绝伦。
这位建筑大师遇到了伟大的时代,才能肆意地挥洒画笔,尽情地谱写建筑的乐章。
致敬扎哈.哈迪德,致敬万国来朝的盛世!
911人阅读
2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1
一个普通的电话亭被认真设计后,就可以成为一种街头的装置艺术。最近各区在进行新一轮的规划和升级,电线入地、业态提升,街上的网红店更是人流如潮。
漂亮、时尚的设计吸引眼球,但不一定实用。现在谁还打公用电话呢?看看电话机上贴的故障通告就明白了。
2648人阅读
2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9
#摆摊日记# 周五的岚灵市场
今天早起7点左右就来到了岚灵市场的古玩楼。果然名不虚传,人头攒动。
每周五是集市日,3楼四周是店面,中间则摆满地摊。2楼则有更多的店面隔间,中间都是柜台营业。
玉器,瓷器,书籍,杂物等等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书籍一类,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图书随处可见。民国清代的刻本、印本品目繁多。
据说此地每周五早上5点就开始,好东西在1小时内会被抢完。看来下周五要4点起床了。
7880人阅读
4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48
#夏日絮语# 早上8点左右就到了豫园景区,吃了传统的血汤和拌面。
兴之所至,随便逛逛。发现除了原有传统的那些老店,新的商店层出不穷(图1,2,3),可谓玲琅满目了。老景区也在不断升级与时俱进。
在松月楼的过道里还发现了老粮票的陈设,可见对旧的物件的重视已经深入人心了。(图6)
最为应景的是图9,标语写着
——「豫园商圈新冠疫苗接种点,为游客提供一针剂疫苗接种」。旁边的喇叭不断重复着,“施打疫苗即送200元商圈礼券。”看来疫苗任务还是很重的。
6536人阅读
4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46
#稀奇博趣收藏# “萌”
很特别的题材,很特别的画风。不一定全部明白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但觉得明亮、漂亮、可爱。这就是“萌”的主题
御宅族(Otaku),这一来自日本的概念,常被用来称呼不懂社交只顾沉迷动漫的人。日本艺术家Mr.出生于1969年,是国际知名波普艺术家村上隆的得意门生。Mr.从小就喜欢动漫的他常描绘美少女角色,通过“萌”的情感来进行更加丰富和深入的表达。
想到了一句名言:“人不因为她的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她的可爱而美丽。”
日本漫画家Mr.在昊美术馆的作品展。
929人阅读
1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9
#稀奇博趣收藏# 空山基展
——上海.昊美术馆
空山基出名的是1999年和索尼公司共同创作的机械狗“AIBO”,被纽约现代艺术馆永久收藏。
还有的大家熟悉的——“机械姬”Maria
1325人阅读
2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3
#夏日絮语# 禅宗名刹-天童寺
初夏时节,开了3个小时的车来到了宁波天童寺。
丛林幽静、殿堂庄严。有幸参加了一场佛事,僧众功课,威仪整肃,参禅修持,不废古规。佛经齐颂,洗涤心灵。
因为最近的地质灾害,整个景区都在整修,须步行上山,加之寺院依山而建,自下而上很费体力。虽汗流浃背,却有了沿途认真了解寺院历史的机会。
天童寺果然是因一位天降的童子而命名。
西晋永康年(公元300年),僧人义兴云游至扬州部会郡县(即今鄞州)南山之东谷,因爱其山水,遂在此结茅修持。相传,当时东谷附近并无人烟,却有一位童子每天前来送给薪水。不久精舍建成,童子对义兴大师说:我是太白金星,因为大师笃于道行,感动玉帝,命我化为童子前来护持左右。如今大功告成,特此告辞。言讫童子不见。由此山名太白,寺名天童。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竟然不收门票,平等众生,善莫大焉。
...展开全文
860人阅读
1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5
#且读且行# 星座的历史
很多人相坚信夜空中的星座是一种宇宙的预言工具,将人类按照出生的时间分为十二星座,代表着不同的性格特征,由此就有了苍天注定的命运。
现在的十二星座与公元前四世纪苏米尔人确定的恒星排列已经十分相似。苏米尔人将这些星座的概念传给了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然后又传给古埃及人,通过在赫里伯里斯学习的欧多克索斯最终传至希腊。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总是向往和探索着星空的奥秘,形成了各种流派和学说,掺加以自己的哲学和价值观命名并解释着不同的星座,并赋予他们超自然的力量和寄托。
将星座想象成独角兽,想象成船底,想象成蛇夫。也有用宗教的内容来命名星座,将星座命名为“圣彼得”、“圣十字”、“诺亚方舟”,甚至将星座35命名为“以色列人穿过红海”。
无垠宇宙,斗转星移。即使人们对宇宙认识不断增加的今天,星座的神秘感也丝毫未减。

读《星图---通往天空的旅程》有感。
...展开全文
1010人阅读
2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7
#夏日絮语# 6月5日起,作为第二届66上海夜生活节“夜读”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30家品牌实体书店推出“阅读好时光·深夜书店节”,读者可以在“市井烟火”中体验夜读之乐。

“阅读好时光·深夜书店节”是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指导下组织的,70多场活动集中在热点商圈、商业集市等地标性场所举行,通过主题书展、文化讲座、阅读分享、新书直播、艺术导赏、文化沙龙、读书会、文创体验、亲子活动、书店+小酒馆、书店+戏剧、书店+脱口秀等夜读活动,为城市夜晚的书店阅读空间注入活力,营造城市阅读氛围,丰富市民夜间文化生活。

6月5日至20日,30家参展的品牌实体书店营业时间同步做了不同程度的延长。其中,上海古籍书店、艺术书坊、上海外文书店、思南书局、朵云书院·戏剧店等5家书店6月5日的营业时间分别延长至23:00、24:00。
666人阅读
1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4
#夏日絮语# 值得纪念的疫苗大战
短短2百米的街道上竟然挂着这么多宣传横幅。
人行道的地上也贴着,每栋房子大门处贴着,电梯里也贴着,回到家中竟然发现“接种单”已经进了家门。
很多国家和地区为了搞点疫苗在到处奔走,求爷爷告奶奶的还是搞不到多少,然后被人民乱骂外交无能。最近的台湾就是这样痛苦。疫情不断严重,搞不到疫苗,还不愿用大陆的疫苗,真是有点不顾人民死活了。
如此一比,在国内的幸福感就爆棚了。
特此纪念一下这特殊的时期和特殊的疫苗宣传大战。
3304人阅读
3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4
#夏日絮语# 拍照的人少了看书的人多了
上生新所的茑屋书店开业以来一直是网红打卡热点,店里店外拍照的比买书的人多n倍。可能是大众的猎奇心理稍退,今天在店里转了一圈,发现看书的人多了,纯拍照的人少了。
于是我拿起了手机,终于可以认真拍了几个书架的陈列,了解一下像茑屋书店级别的书店选择陈列书籍的逻辑和方法。
卖什么书、怎么陈列其实是一个书店的最核心的特点,既能看出经营者的品位和定位,也能衡量经营者对市场与读者的感觉是否精准。
仔细分析这些特点,就会发现茑屋书店的一些成功秘诀。
1.5万人阅读
5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