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最终还是完善人生的一种修行# 阅读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会引领我们走入一个更神奇的世界。
我是从一套《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开始走近雪漠老师的世界。
在这套书中,借着《道德经》我们看到了一个将道理融入生命,将哲学化为生活的作家,我不禁好奇,将生命解读得如此纯粹的人,他的作品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价值和启示?于是我开始阅读雪漠老师的其他作品,《大漠祭》、《猎原》、《一个人的西部》、《无死的金刚心》……在这些作品中,我能感受到他要传达给我们的宏大、苍茫,但或许是因为阅读不够深入,总感觉我对雪漠的理解缺了点什么。
而《雪漠密码》刚好弥补了这个缺憾,它像一根火柴,点燃了“命定的相遇”。作者陈彦瑾说:文学即人学,写作即召唤,阅读即相遇。
从阅读的相遇,才让我从雪漠的作品中,去探究他的文学密码,文化密码和雪漠的生命密码……
不追随潮流才能得到永恒
唐代张若虚用一首《春江花月夜》造就了“孤篇盖全唐”的风采,闻一多先生甚至评价这首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可他在写完这首诗后的近一千年里却无人问津,因为以《春江花月夜》为名的诗多数为靡靡之音,而张若虚生活的时代是初唐当时的人对前朝灭亡的原因,记忆犹新,这个题材并不受欢迎,可以说他不符合当时的潮流。
或许雪漠老师的作品也和《春江花月夜》一样,没有受到文坛潮流的影响。雪漠的作品只与他内心真实感受到的强有力的生活有关。
他说:即使我成了作家,也是一个游离于文坛之外的边缘人,有一种内心的远离。
因此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和潮流彻底决裂的,因为雪漠的作品并没有市民趣味,也没有消费主义,没有娱乐狂欢。
所以,要创造永恒,不一定要追随潮流,潮流的方向注定都太多的人会跟随,随波逐流的结果很可能就被历史湮没。
潮流有潮起,自然有潮落,当潮起之时你我不一定能独立潮头,而潮落之际却很有可能被浪潮退入大海……
而另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才有可能留下清晰的脚印!
一部作品要被人记住太难了,但要把作品变成永恒更难!
这个过程,是长时间的孤寂和单调,“四下里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出路和希望,我时时游荡在深夜的街头,疯子般嚎叫,老想拿把刀插入心脏。”
不过和被沉寂千年的《春江花月夜》相比,雪漠老师还是幸运的,一部《大漠祭》斩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最终他还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学之路!
也只有在经受住凤凰涅槃般的痛苦后,才能发出“世界,我不迎合你”的豪言。
纯净而有力量,是很高的境界
射雕三部曲中,只有三个人真正会左右互搏之术:周伯通、郭靖、小龙女。这是为什么?
用金庸的话说,原因是:这左右互搏之技,关键诀窍全在“分心二用”四字。凡是聪明智慧的人,心思繁复,一件事没想完,第二件事又涌上心头……这等人要他学那左右互搏的功夫,便是要杀他的头也学不会的。……只因周伯通、郭靖、小龙女均是淳厚质朴、心无渣滓之人,便能分心二用;如黄蓉、杨过、朱子柳辈,反而说什么也学不会了。
而其中的至理也已经很明显:纯粹的人,反而可以获得更高的成就。
毕淑敏说过:纯净而有力量,是很高的境界。
这句话仿佛就是照着雪漠的样子说的,作者说雪漠是一个生命中只有读书、写作、禅修三件事的纯粹追梦人。其实越是纯粹的人,越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也始终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清醒观照者。
纯粹的心态,会更加执著于我们追求的目标,心无旁骛地追逐,才能更接近目标。
现在的人太容易受外界和外物的影响,提起笔就想着自己的文字是否能得到认同,想着去迎合,这样的产出只会是“充满心机的东西”。
想要表现出来的灵魂、质朴和功力被技巧、浮夸和投机所取代,这样或许可以让我们优秀,却无法走向伟大。
这是写作的大道,也是做人的大道。
而这就是雪漠成功的基础。
据说雪漠老师也练武,不知道他会不会左右互搏术呢?
“执”到底值不值
毋庸置疑雪漠对写作的热爱,这种热爱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但是效果却没有他预期的那样。疯狂的热爱和执着能否换来成功?这或许是盘亘在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在雪漠写作生涯的瓶颈期,无论在做什么,他都想着写作,他只想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然而他最害怕的,是坚持了多年的梦想,会无疾而终。
但无论多么企盼和害怕,雪漠的写作还是没有出现质的飞跃,此时已经无限接近于疯狂了,“那条系在我和梦想之间的红丝带,也发出了撕裂的声音。”身处绝境,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疯狂,要么放下。
最终他选择了放下,他全然放下了,对过去的牵挂,也放下了对未来的担忧,他不再逼自己写作,只专注禅修,净化灵魂。
此时的他无论是读书采访还是练笔,都不带有目的性了,也不是为了写出更好的小说,而是纯粹出于对写作无目的的爱。
此时的雪漠“总是处于一种明空中,无嗔,无贪,也无疑”,他恢复了写作的真心、本元心和平常心。
雪漠的密码中究竟有些啥?我想不单单是写作和文学的密码,还有做人成事的密码。
也是对这个世俗中人们所追求意义的反省和拷问,对写作的态度也是做人的态度 ...展开全文
我是从一套《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开始走近雪漠老师的世界。
在这套书中,借着《道德经》我们看到了一个将道理融入生命,将哲学化为生活的作家,我不禁好奇,将生命解读得如此纯粹的人,他的作品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价值和启示?于是我开始阅读雪漠老师的其他作品,《大漠祭》、《猎原》、《一个人的西部》、《无死的金刚心》……在这些作品中,我能感受到他要传达给我们的宏大、苍茫,但或许是因为阅读不够深入,总感觉我对雪漠的理解缺了点什么。
而《雪漠密码》刚好弥补了这个缺憾,它像一根火柴,点燃了“命定的相遇”。作者陈彦瑾说:文学即人学,写作即召唤,阅读即相遇。
从阅读的相遇,才让我从雪漠的作品中,去探究他的文学密码,文化密码和雪漠的生命密码……
不追随潮流才能得到永恒
唐代张若虚用一首《春江花月夜》造就了“孤篇盖全唐”的风采,闻一多先生甚至评价这首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可他在写完这首诗后的近一千年里却无人问津,因为以《春江花月夜》为名的诗多数为靡靡之音,而张若虚生活的时代是初唐当时的人对前朝灭亡的原因,记忆犹新,这个题材并不受欢迎,可以说他不符合当时的潮流。
或许雪漠老师的作品也和《春江花月夜》一样,没有受到文坛潮流的影响。雪漠的作品只与他内心真实感受到的强有力的生活有关。
他说:即使我成了作家,也是一个游离于文坛之外的边缘人,有一种内心的远离。
因此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和潮流彻底决裂的,因为雪漠的作品并没有市民趣味,也没有消费主义,没有娱乐狂欢。
所以,要创造永恒,不一定要追随潮流,潮流的方向注定都太多的人会跟随,随波逐流的结果很可能就被历史湮没。
潮流有潮起,自然有潮落,当潮起之时你我不一定能独立潮头,而潮落之际却很有可能被浪潮退入大海……
而另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才有可能留下清晰的脚印!
一部作品要被人记住太难了,但要把作品变成永恒更难!
这个过程,是长时间的孤寂和单调,“四下里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出路和希望,我时时游荡在深夜的街头,疯子般嚎叫,老想拿把刀插入心脏。”
不过和被沉寂千年的《春江花月夜》相比,雪漠老师还是幸运的,一部《大漠祭》斩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最终他还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学之路!
也只有在经受住凤凰涅槃般的痛苦后,才能发出“世界,我不迎合你”的豪言。
纯净而有力量,是很高的境界
射雕三部曲中,只有三个人真正会左右互搏之术:周伯通、郭靖、小龙女。这是为什么?
用金庸的话说,原因是:这左右互搏之技,关键诀窍全在“分心二用”四字。凡是聪明智慧的人,心思繁复,一件事没想完,第二件事又涌上心头……这等人要他学那左右互搏的功夫,便是要杀他的头也学不会的。……只因周伯通、郭靖、小龙女均是淳厚质朴、心无渣滓之人,便能分心二用;如黄蓉、杨过、朱子柳辈,反而说什么也学不会了。
而其中的至理也已经很明显:纯粹的人,反而可以获得更高的成就。
毕淑敏说过:纯净而有力量,是很高的境界。
这句话仿佛就是照着雪漠的样子说的,作者说雪漠是一个生命中只有读书、写作、禅修三件事的纯粹追梦人。其实越是纯粹的人,越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也始终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清醒观照者。
纯粹的心态,会更加执著于我们追求的目标,心无旁骛地追逐,才能更接近目标。
现在的人太容易受外界和外物的影响,提起笔就想着自己的文字是否能得到认同,想着去迎合,这样的产出只会是“充满心机的东西”。
想要表现出来的灵魂、质朴和功力被技巧、浮夸和投机所取代,这样或许可以让我们优秀,却无法走向伟大。
这是写作的大道,也是做人的大道。
而这就是雪漠成功的基础。
据说雪漠老师也练武,不知道他会不会左右互搏术呢?
“执”到底值不值
毋庸置疑雪漠对写作的热爱,这种热爱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但是效果却没有他预期的那样。疯狂的热爱和执着能否换来成功?这或许是盘亘在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在雪漠写作生涯的瓶颈期,无论在做什么,他都想着写作,他只想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然而他最害怕的,是坚持了多年的梦想,会无疾而终。
但无论多么企盼和害怕,雪漠的写作还是没有出现质的飞跃,此时已经无限接近于疯狂了,“那条系在我和梦想之间的红丝带,也发出了撕裂的声音。”身处绝境,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疯狂,要么放下。
最终他选择了放下,他全然放下了,对过去的牵挂,也放下了对未来的担忧,他不再逼自己写作,只专注禅修,净化灵魂。
此时的他无论是读书采访还是练笔,都不带有目的性了,也不是为了写出更好的小说,而是纯粹出于对写作无目的的爱。
此时的雪漠“总是处于一种明空中,无嗔,无贪,也无疑”,他恢复了写作的真心、本元心和平常心。
雪漠的密码中究竟有些啥?我想不单单是写作和文学的密码,还有做人成事的密码。
也是对这个世俗中人们所追求意义的反省和拷问,对写作的态度也是做人的态度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