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书店

实名认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6 关注
184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直播
  • 上新
  • 店铺
4991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
#繁体字# 请教一下各位书友,请问后面三个字念什么?🙈,王羲之_ _ _
1745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7
转发动态
@幸福树屋:
上新 4件商品
2022-08-24
1 评论 2
2278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本书是一部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向读者阐释西方哲学、特别是现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概念、术语或短语的工具书。本书主要由条目、附录及索引组成,共设条目约2911条。条目顺序按英文字母排列;先后顺序按逐个字母比较排列;中文译文顺序随英文顺序。条目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包括条目标题、释文和引文。每个完整的条目力求给出与该条目相关的主要哲学问题概括而清晰的阐释。许多条目还给出了它们派生于希腊语、拉丁语、德语、法语中的衍生词。条目与条目之间以“见……”条的方式相联系,互为补充。同一术语的异称,或不同术语具有同一名称,分别设条。附录按英文字母顺序,以英汉对照形式向读者提供了442位主要西方哲学家的生卒年、生平简介及主要代表作。 为便于读者方便、快捷地查阅,本书附有三个索引:一是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的英汉对照条目索引;二是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的英汉对照条目分类索引;三是汉语拼音条目索引。本书充分尊重中文对者对条目的理解,对译者的说明和注释用[]标出,以便和原文相区别。
2623人阅读
1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4
#王羲之草书经典字例解析# 书圣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他广采众长,自成一家,是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极具象征性的丰碑,影响深远,并留下了大量的丰富多样的书法稀世经典作品!
2570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刘世衡# 莲池书院始创于雍正十- -年( 1733),是全国重要学术重镇。尤其在清末,四大院长王振纲、黄彭年、张裕钊、吴汝纶开启- -代新风,标领海内,张、吴二先生更是弘扬桐城古文,衍成莲池文派,影响深远。刘世衡( 1881 一1928) ,保定易县人,家学渊源,师长王树相、刘若曾、傅增湘、刘同文等肄业书院。世衡少时亦多应莲池月课,工诗文、书画,成为张、吴二先生再传弟子中的杰出者。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书协名誉主席苏士澍先生赞为“莲池正脉,文墨同珍”

中共保定市委、市人民政府重视莲池书院文化的发掘、整理,提出打造“书院之城”的文化战略,吴占良编著的《燕京墨场一- 刘世衡翰墨集》即是成果之一一。

《燕京墨场一一刘世 衡翰墨集》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刘世衡家世、科第、交游、诗文、书作、篆刻、日课等考证详实,皆据原件整理而成,标点、释文,功力深厚,并写出极具史料价值的《刘世衡年表》。

此书所辑为研究京津冀清末民初文化史,包括莲池书院 、棠荫书院、桐城古文传承、法制史提供了重要的一手文献。

刘世衡书法文献展共展出刘世衡及莲池书院后四位院长王振纲、黄彭年、张裕钊、吴汝纶及书院毕业生王树相、刘若曾、刘春霖、傅增湘、刘同文等清末硕学墨迹、碑刻200余件,可鉴证莲池书院之学术文脉。

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说:“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
...展开全文
2675人阅读
1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4
#曾国藩# 《曾国藩全书》包括曾国藩的为官、治兵、处世、治学、修身、治心、齐家、鉴相、理财及家书。
为官 (坚忍第一、勤廉为本、驭人之术、保全之法)
治兵(勤练兵、 善用将、重攻守、鼓士气、常抚民)
处世(处世通则 忍而谨慎、慎择师友 善待他人、廉洁自律 忠厚诚敬)
治学(恒学传家、溯学为止、论学之法、韧学至佳、专学而尽)
修身(积忠恕之德 养浩然之气、怡情养性 风雅自娱、饮食起居不紊 调养滋补有方)
治心(内圣篇、坚忍篇、刚柔篇、廉矩篇、诡道篇、久战篇、藏锋篇、砺志篇、家范篇、明强篇、勤敬篇)
齐家(养谦俭、举孝娣、教子弟、和家庭、济戚贫、睦友临)
鉴相(鉴骨、鉴容、鉴情、鉴眉、鉴声、鉴气)
理财(理人为先、[移财有方、酌盈剂虚、慎字为诫、当紧则紧、用财精细)
家书(修身养家、为政家书、持家家书、理财家书、处世家书)
曾国藩(1811-1872年),原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曾国藩出生于清代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他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动荡岁月里,既无家学,也无根底,却以一介儒生,仅凭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考取了功名,踏上了仕途,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查中科事务、礼部侍郎及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以儒家思想治军,讲仁守义,自筹湘军,另立纲纪。他创作的《爱民歌》,使湘军士兵行为有所遵循。他写的《讨粤匪檄》文,鼓动了不少知识分子脱下长衫,心甘情愿地投入同太平军的作战中。他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使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他学习西方文化,整肃政风,“匡救时弊”,心存高远,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编织了最结实的关系网。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荣者,清代仅此曾国藩。他官做得最稳,侍奉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君王,历时34年,恩宠不衰。他官做得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美誉。他君子为学,明道经世,宁静致远,淡看得失。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书》,堪称中国古代家教范本。
...展开全文
2821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我的读书偏好# 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三十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的书信1500封,内容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持家教子和治军从政等等。家书中体现的勤劳简朴戒骄奢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曾国藩家书》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勤”与“俭”。他给后代留下了十六字箴言的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在这样的家风熏染下,曾氏家族人才辈出。
   及其官至一品大员,曾国藩仍秉持勤俭作风且身体力行,他吃饭因只有一道菜而被誉为“一品宰相”。他曾对其子曾纪鸿说:“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在与太平军交战正酣时,曾国藩仍不忘告诫家人注重节俭。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十一月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信中写道:“余往年撰联赠弟,有‘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二语。弟之直人人知之,其能忍,则为阿兄所独知;弟之廉人人料之,其不俭,所为阿兄所不及料也。以后望弟于俭字加一番功夫,用一番苦心,不特家常用度宜俭,即修造公费,周济人情,亦须有一俭字的意思。爱惜物力,不失寒士之家风而已。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在家主事的曾国潢曾热衷于大兴土木为祖宗建祠立庙,曾国藩得知后,就设法劝导,最终使曾国潢改变了奢华修建祠庙的行为。
   在教育子女方面,曾国藩告诫他们不要“奢”“傲”。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曾国藩刚刚摆脱太平军的南昌之围,性命暂时无虞的他,寄书九岁幼子曾纪鸿:“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随后,他又在给长子曾纪泽的家信中说:“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在同年十一月初五的书信中又写道:“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谆谆教导,其言辞既恳切耐心又威严十足,让人不得不遵守。
...展开全文
2891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