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荫阁主

实名认证

腹有诗书气自华

631 关注
297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 拍卖
“山那边的那个人”——致著名作家张炜先生
527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挺住!
@渭南书石:
挺住大荔乡党,凝力战水魔。今上午,在书友为大荔受灾群众书写作品时,我写了上面两句话的两个横幅,围观者齐言,有劲浑厚,定能给乡党们以力量。何为乡党,古时规定居住很近的人都称为乡党,一万五千户为一乡。我干妈在大荔,还有其它亲戚也在大荔。,中午去邮政给书友发书,和邮政人聊起大荔水灾,她说她的好几户亲戚也都在大荔,其中一家就在灾区中心,什么都淹完了,家里东西到不甚要紧,关建是去年刚挂果的冬枣棚,果品卖了七八万元,今年全淹了,亲戚家就什么收入全无了。这就是乡党,打断骨头连着筋。故吾为乡党们书巜挺住大荔乡党》和《凝力战水魔》两横幅,以为乡党们鼓劲。这两天,通往灾区的大路上,支援的车辆身披红色横幅,满载各类救援物品,川流不息,为大荔人民送去了党和政府以及省内外各地乡党们的浓浓情意,大荔灾民现已全部得到安置,大荔人民定当重振雄风和智慧,尽快地重建家园,让冬枣之乡,西瓜大县重放异彩。祝福大荔乡党们。
2021-10-12
2 6 50
292人阅读
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
真正感动人的文字不在长短

今天读到一段文字,仅有短短的几行,却感动得让人落泪。特地推荐给大家分享——

父亲去世后的第四天,姐姐在台阶上洗脸,找不到香皂,问了一句:“爸,香皂放哪儿了?”
没人应答,我装作没听见,眼泪夺眶而出。
(作者:张五毛 题目:《香皂放哪儿了》 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张先生说》一书)
...展开全文
557人阅读
1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6
人的气息和痕迹

李汉荣先生在《购书记》一文中说,现在书店里的少儿读物,不少是所谓的大开本,甚至是国际开本,很大的书页上只有稀疏几行文字,配以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卡通画。图画基本都是电脑制图,都是出自冰冷的技术操作,而少有“人的气息和痕迹”。这样的书缺少趣味、情感和美感,不温暖,不亲切,不微妙,离人的心很远。而且以那么夸张的大纸张,传递的内容却是那样的稀少,对资源是很大的浪费。
诚哉斯言!这就是为什么名人字画、手札、手抄本、线装书等等那么值钱了,因为它们不是出自“冰冷的技术操作”,那里面有着浓浓的“人的气息和痕迹”,而这才是最珍贵的。
8281人阅读
4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45
关于孝敬

我们的先人一再强调,“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孝敬,作为晚辈对长辈的一种行为规范,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万万不能丢弃。这里要说的是,作为长辈,一定要在言行上、德行上、为人处世等等诸多方面,都要为晚辈树立楷模,做晚辈的榜样,向德高望重一路上努力,千万不要做有背人伦、有背家德、有背公德的事。孝敬,孝敬,实际上应把“敬”字放在前面,如果你连晚辈的尊敬都得不到,叫他如何孝顺你?欢迎有兴趣的书友就此问题畅所欲言,以使“孝敬”这种美德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谢谢!
580人阅读
1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6
对联赏析

今天上午出去散步,走过一户农家时,觉得他们家大门两边贴的对联,不但字好,而且寓意也好,不妨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上联:红梅沐雨牛耕春
下联:绿柳摇风燕织锦
因为今年是牛年,对联中有“牛”字,很符合年节特征。颜色上有红有绿,有梅花,有柳树,有燕子,这些都是春天的物事,有风,有雨,寄寓了庄稼人对风调雨顺的渴望。有牛耕,有编织,这是对男耕女织传统的继承。
好的对联总是让人过目不忘。比如有家饭馆的对联:金鸡未唱汤先热,旭日东升客满堂。就不仅符合行业特征,更是把主人勤劳的做事风格体现了出来,这样的饭馆,生意不兴隆才怪呢。
还有单元楼里一户人家自撰自写的对联,也很有意思:锦楼人共春光好,福门年同曙色新。从中可以看出,这家主人人生境界格局之不一般。
总之,对联这种形式,字数虽不是太多,但好的对联,其中的文化内含,如果注意欣赏、咀嚼,定会给您的生活增添不少的乐趣。
...展开全文
9864人阅读
4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9 47
蜗居读书记
2万人阅读
4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9
踏着夕阳携书归

      我喜欢淘旧书,在书友们中间是出了名的。
      一天,一60多岁书友打来电话,问我一本书里的插图情况。他说他最想要的其实就是那几幅插图,至于书中的文字内容,他说现在读也没多大意思了。
      这是一本50年代描写合作化内容的书,我回家仔细翻了翻,没有他要的那些插图,老人显得有些失望。
      不过,从老人找书这件事上,却引发了我对买书动机的思考。像这位老人,他只对书中有些插图感兴趣,为什么?因为这些插图能勾起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就是说,他是带着怀旧的心理到处搜寻这本书的。
      是啊,天地悠悠而人生短暂,人到了一定年龄,大都会有怀旧的心理,这是很正常的。这种怀旧的心理就像凌晨时分空中弥漫的雾气,必须寻找一个凝聚物凝聚起来,要不然老是悬在那里是很难受的。而这种凝聚物,对人来说,很可能是一幅老照片,一本旧书,一支旧钢笔,一封昔日的家信,或者是一截放羊的鞭子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寻找到了,他会欣喜若狂,寻找不到,他可能坐卧不宁,寝食难安。这就是人作为高等动物的特殊性所在,除了吃饭、睡觉,他还有许多精神性的需要。就是说,光有面包是不行的,人还要诗意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位老人不惜代价想找回一本旧书,但愿他能如愿以偿。
那天,我在万邦书城看到一本书,厚厚的跟砖头似的。随手翻了翻,当我看到序言中的这句话时我就在心里决定把它买下了:“我曾像渥巴锡一样瞭望阿尔泰山的夕阳。”这本书名叫《中国中古维摩诘信仰研究》,这句话是该书作者的博导在《渥巴锡》一文中所写的一句话,写他与土尔扈特人的重叠的。您别说,是不是很奇怪,正是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心,我觉得仅仅为了这句话买下这本书也是值得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文学性,很有诗意,简直就是一幅经典的画面,是历史性、文学性与永恒性的杂糅。您想想看,是不是有一种辽阔大地上的壮阔与历史性回眸一瞬的诗意?于是果断地付款,把书往胳膊肘下一夹,踏着夕阳乐乐呵呵地回家了。
...展开全文
3906人阅读
3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1
想念牛八

好多年没见到牛八了,很是想念。
牛八是一位老人,当时已八十多岁了。我与他的相识,完全是因为买旧书。当年城管管得还不是特别严,牛八蹬个三轮车,三轮车上架着块木板,旧书就放在这块木板上。他把三轮车往街边的梧桐树下一放,就做起了自己的生意。
去他的摊子上买书的次数多了也便相熟了。有次我问他姓什么?他说“牛八”,怕我不理解,又立即解释道:“朱”。我才知道他姓朱,朱字不正是由“牛”字和“八”字组成的吗?我心说,这老头还真有意思。
老头爱下棋,下起棋来声音特别大,走马、将、攻卒……引得路人一片好奇,纷纷驻足观看。
别看老人八十多岁了,据他说一顿能吃四个馒头,这一点我从来没有怀疑过。
现在,再也不能在原来的地方看到那熟悉的身影了,不知他是否还在人世,很是想念。
不管怎么说,因为买旧书,我认识了一个叫“牛八”的人,一位很有意思的老人。就让我在心里默默地祝他健康长寿、一生平安吧!
...展开全文
5231人阅读
3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31
喜欢一本旧书的理由

当淘书成了一种习惯,逛旧书摊、店,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那天,照例一闪身,走进一家旧书店。其实说心里话,因为常去,知道这家旧书店也没什么好书,权当是随便转转。
目光在不多的几架子书上扫视一圈后,落在里头角落里一本红色封面的小书上。顺手从书架上抽出来,是一本32开不太厚的《实用对联新编》,拿在手里随手翻看。突然有一副对联像钉子一样,把我的目光钉在了原处,情不自禁地把那副对联看了几遍,于是便在心里决定买下这本书了。
这是一副取自邯郸吕仙祠黄粱梦亭上的对联,上联: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下联: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这话说得多好啊!它无疑对那些整天忙碌于功名的人是一副很好的清凉剂。于是掏钱拿书走人,觉得不虚此行。
这就是喜欢一本旧书的理由,看似奇怪,其实很简单。携回家躺在床上慢慢翻看,不亦乐乎?
...展开全文
3611人阅读
4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41
书是什么

对一个真正爱书的人来说,书不是用来买卖的商品,而是滋养心灵的东西。他可以为了一部梦寐以求的好书而节衣缩食、茶饭不思;他可以为了心爱的书而东奔西走,哪怕踏破铁鞋,满世界寻觅,也乐此不疲;甚至可以用一座厂房去换自己喜欢的一批古书……
有一次,当我从一位藏书家手里把他一部心爱的古书拿走的时候,我看见一瞬之间,他脸上的表情跟霜打了的叶子似的,一下子蔫了。他说要不是给儿子凑钱买房,压根儿就不忍心卖这部书,我理解。
现在有了孔网,更是扩大了爱书人淘书的范围,足不出户只需轻点鼠标,或者在旅途中轻轻滑滑屏,便可淘到千里万里以外的好书了,何等洒脱,何等惬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一个人真的把书当成了滋养心灵的东西,那么,即使他穷得只剩下书了,那么在我眼里,他依然是个富翁。正所谓:

为书消得人憔悴
囊中羞涩终不悔
蓦然回首
那书却在
街角冷摊处
...展开全文
4521人阅读
3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