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书舍

实名认证
33 关注
1119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拍卖
大集捡小漏
青州三天大集,小有收获,丰富了藏品,收货了经验,喜悦和遗憾并存。打眼一次,捡漏一次,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公平。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求不来,这就是藏缘。

      一个滨州老乡的摊位摆着一本《中国共产党党章》,封面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典型的民国解放区版,华北新华书店发行,背面印有1945年。打开一看有虫孔,是老纸印刷。问价要300,一番讨价150成交。没到手时感觉是好东西,买到手没走几步就感觉不对,仔细一看封面做旧后粘,钉锈位置不对,甚至有复印机复印的黑杠,虫孔也不自然,越看越差劲,可谓劣迹斑斑。热乎激动了没三分钟就失望了,应了那句网络名言,冲动是病,情深致命。这个老乡真不地道,交谈了几句还很热情,说是从村里刚收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骗你没商量。阳信的,我竟然忘了,阳信三十年前有个盗版书市场,被整顿取缔了多次,依然阴魂没散,旧书造假时常死灰复燃,贻害无穷。

     心情顿然暗淡了下来,正待怏怏不快想回家之时,不远处看到一个熟摊,才来不久,于是上前探问,说是旧书才卖了,还有一套明信片。明信片让人眼前一亮,这个一眼老,是真东西,我见过,家里还有两枚。可惜只有六枚,一套十枚,要价十元一张,五十元成交。总算松了一口气,找补回来了。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0月19日第一批赴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6个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在祖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3年浴血奋战,取得辉煌胜利,迫使美军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1953年7月正式停战,10月,贺龙团长率领祖国慰问团来到前线,带去的慰问品有10种,其中就有一套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军邮明信片。这套明信片共10枚,1953年彩色印刷20万套,每张明信片图案左下角印有序号,右下角有繁体字图片说明。图案丰富多彩,有庆祝1952年国庆节、淮河上最大的工程三河闸、杭州采茶妇女、露天煤矿、朝鲜人民在前线庆祝朝鲜停战等内容。背面用来书写邮寄,右上角印有“军邮”字样,可免邮资。这种明信片即是军邮片,又是特殊免资片,不对外出售,限量发行,题材意义重大,时代感强烈,是不可多得的集邮重头票品。

       这几枚是空白片,没有投入使用,要是实寄片意义就更大了。特别是部队战士前线战场上实寄过的,带有明显的军邮战邮戳记痕迹,特殊时间、特殊地点、特殊票品、特殊使用人,会更加弥足珍贵。
...展开全文
4500人阅读
4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42
清河战邮,珍邮,不知是真是假,全国仅有两枚,我一下子就弄了32枚,相当豪横,据说十年前一枚价值30万,横空出世32枚,算算多少米,还是小版。
1648人阅读
2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23
晚上逛街,顺便去老张的书摊看看,虽然天天去,但去了就有收获。昨天弄了一本五十年代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烹饪知识和老菜谱,15元,第二天160元就出手了,一上架就被订购,妙卖。今晚,逛了半小时,没有中意的,待要走,发现一本《现代销售之父帕特森的销售策略》,花花绿绿的封面,混在文史书籍堆里格外刺眼,无意在孔网查询了一下,让人大跌眼镜。网上最低150元,成交记录140元。真是奇了怪了,这类书好在哪里?老张要10元,我没打价,成交。不在书多少,不在书好孬,这种价格差距,着实让人心动,这就是淘书的魅力。说实在的,让我去5里地白拿100元,我不去,要是有本能增值带来收益的好书等着我,我立马前往,乐趣使然,局外人也许不好理解,相信同好都有体会。
2686人阅读
4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4 48
逛古街,淘旧书
假期五天,没出远门,就在青州当地的景区逛逛,下午来到古街,竟然发现了三处旧书摊。旧书不多,在一处大娘的书摊买了《中国青瓷史略》和1949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文献》。第一本,要价30元,我没还价。也许她以为要低了,第二本要50元。这就是没还价痛快买书的弊端。大娘说,当家的没在家,屋里还有好多旧书要处理,值得期待!还有一本《琉璃厂小志》,要100元,没买。另外还有好多八十年代的电影画报,她说要等到当家的回来才卖。
别小看景区,有时真能遇到好东东,记得去年老朱就在古街买了一套乾隆版的寿光县志,赚了不少银子。
7688人阅读
4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44
#书店日记# 2020淘书记录
2020-3-18日,二月二十五
疫情来袭,在滨州老家避疫,一去就是三个月,直到3月15日才回青州。这段时间,远离书事,其实,泰丰大集一直未开市,即便是在青州也弄不到多少书。期间,偶园街老杨病逝,失去了一位好书友,也失去了一个好的淘书渠道。这些年从他那里弄了不少好书,在他的书摊享受了一番淘书的乐趣和美好时光,令人怀念那些不复返的淘书周末。
今天天气真好,26度,适宜外出,赶紧整装出发。泰丰大集终于有了摆摊的,虽然人不多,但也很难得了。尽管人们带着口罩,仍然挡不住嘘寒问暖的热情,藏友们互道“过年好”!俗话说,麦子没开镰,还没过完年。
今天阴历25,是每个月的大集,往常这么好的天气要有上百个摊位,数了数,一共才二十多个,其中有两个书摊,小吴和小曾,都是常摆摊的。在小曾那里买了四本书,25元。两本卦象的,两本当地文献。其中一本《北阳河》,是2018年张景孔老师的大作,里面涉及青州北乡阳河一带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洋洋洒洒46万字,囊括文物古迹、地理地貌、史事、人物等,是一丰富的文化历史大餐。张老师大手笔,九十年代《青州市志》的主编,写起来得心应手,读起来也非常过瘾,闲暇时刻享受一番。
在小吴处买了《青州邢氏族谱》《青州市水利志》《青州历史文化通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还有一些卦象书籍,一共340元。虽然不便宜,但都是好书,重要的是一番好心情。有时觉得不仅是淘书,简直就是淘性情、淘心情,一个字,值!
3月23日,农历二月三十
天气不错,就像国内的疫情持续向好,到了“三个零”的理想阶段,除了国外输入,国内基本上肃清了。复工复产提到了日程,泰丰大集也恢复了人气,小郄、小吴、小曾三个书摊都出动了。小郄还是年前的那堆东西,没有可买的。在小曾那里买了一本关于农民画的书,勉强没空手。在小吴处买了100元的东西,有四十多张塑料唱片,还有一些地方文献、杂书,也没有太理想的。倒是在临朐小陈处买了一本民国手抄本,里面有关于青州的诗词,可惜不知道是谁写的,只是盖有个“常来聚”的闲章,待查。小陈要的不便宜,薄薄的一本,残缺不全,要了100元。据小吴说出自他手,还有一本关于青州的诗词,里面有地方名人“有树徕”的诗,在别处没有收录,是研究有氏作品的好素材,要价上千元,不知道书落谁家。
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五
大集,人很多且杂,戴好口罩,以防万一。转了一圈,感受了一下久违的热闹气氛。没想到在老家一共待了4个月,打破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打破了淘书卖书节奏。这几个月,深深体会到,当疫情来时,过平淡平静生活竟然是一种苛求和奢望,这一切来的太突然,让人应接不暇。
还好,疫情逐渐过去,一切似乎在恢复正常,生活继续,人,没有享不了的福,也没有受不了的罪。记得牢、体会深的是武汉作家方方的一句话,成了名言: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不感慨了,还是说书吧。今天买了不少,消费300元,其中最满意的当是一套《杭州全书》中的《钱塘江丛书》,16本,不知道一共出版了多少,仅看这16本书名就让人眼热:钱塘江与金融文化、钱塘江藏书与刻书文化、之江大学史、钱塘江绘画、桐君山、钱塘江船舶等,蔚为大观,足以领略钱塘风情文史。
还有一些地方文史《昌乐财政志》《昌乐邮电志》《垦利文史资料》。一些医学书籍:《本草思辨录》《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诊籍续案》《中医内科学》,其中前两本可以一读,都是新提法,最后一本是一本卫校课本,本来不想要,只因里面贴有16个文革期间的中药丹方药标,这就有价值了。还有一些气功道教之流:《气功古籍译著》《灵宝毕法》《道藏源流考》。还有青州的《农业名特优稀及产品》《刘氏宗谱》。
4月22日,农历三月三十
今天真冷,据报道齐齐哈尔下了特大暴雪,今年天气反常,好多让人想不到。快立夏了,还要穿棉袄。前些日,清明后七八天,青州竟然下了大雪,多年未遇。
六点就到了,小吴给带来了一兜子书,昨天说好的,有《青州市城乡建设志》《李文藻文集》两本、还有二十多本小学课本,一共算了100元。又搭上了《俄罗斯国情》《城阳武工队》《爱的第五种语言》。
在大集上吃了牛肉面,暖和了许多,继续在小吴摊前寻找,不停地搜索,很快发现了几本好书:《新编中医临床手册》《警察格斗术》《不孕不育专家推荐诊疗门诊》《实用中西医结合常见肾脏病诊疗学》,这些在网上都很抢手,一共60元。下午卖出了课本和《警察格斗术》,本钱回来一半多了。值得庆幸的是临发货在小课本里面发现了夹带,是一张台湾八十年代空投传单,当然是反动的,还有一张坊子白酒酒标,很好。
4月27日,农历四月初五
天气真好,适宜外出。6点出发,还是去晚了,小吴的摊前早就挤满了人,好多书友淘了一大摞,留给我的不多了。看到老史弄了本《宏远酒志》,甚是眼馋,这本书以前卖过,不便宜。勉强没有空手,花了20元,弄了四本书:《呼吸急重症》,这本
...展开全文
3161人阅读
3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4 36
今天整理房间翻出一些古钱币,有咸丰重宝,顺治通宝,袁大头,和好多宋钱,对照翻翻时下的价目表,发现都增值好多,有的令人瞠目结舌。这些都是三十年前河滩大集上买的,当时喜欢收藏古钱币,陆续买了上百枚和一些学习资料。可惜没能坚持下来,后来被集邮取代了。
一提集邮我就来气,集了三十年,浪费了好多精力,物力和财力,甚至心血,攒了一大书橱邮票,到头来,竟然没有多少能增值的,有的甚至跌破面值,让人大跌眼镜。 常言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一点一不假,一时失足成千古恨,至今空留遗恨。尤其是,我写了几千篇邮文,覆盖各大邮报邮刊,当年感觉洋洋洒洒,现在再看一文不值,浪费了大好时光。正如当地一位编辑所言,要是发表上千篇文学作品或者新闻作品,那社会效益就大不一样了。唉!一声长叹,集邮误我甚矣!
3594人阅读
1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4 18
我也说说邮政寄书。经常看到书友去邮局寄书困难,看到各种冷遇和不爽,有的干脆只寄快递,而不去邮政。其实,寄书最便宜最给力的还是邮政,尤其是偏远地区,快递太贵,邮政印刷品是均一资费,远近一样。我就乐此不疲,常从邮政走书,用邮资信封或者打折邮票,可从网上购买。一般九元大信封3元左右,2.4元小信封三毛左右。大信封装16开的书,小信封装32开的,很合适,可省劲了。
前提是首先要和邮政营业员搞好关系,否则你就不顺利。这个并不难,和她们拉近关系,混个脸熟就行,她们都乐意帮忙。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帮她们完成点邮政业务,比如存款,买车险,买邮票年册,安装ETC等,这叫互相帮忙。一来二去就熟了,熟了啥事也好办。我寄书多年了,和她们成了朋友,我的寄书业务很轻松就搞定,有时人多拥挤,我就放在柜台上,她们私下帮忙搞定,我微信付款。多年来,从没遇到不痛快,也没遇到丢失现象,在此说声,感谢邮政,感谢营业员!
1.7万人阅读
5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4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