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

3.5万浏览 12内容
+关注
分享
表情
图片
长文章
商品

6/2000

发布
  • 最新
  • 热门
#欧阳中石# 纪念欧阳中石先生
273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欧阳中石# 人和人只有一次的缘份 亲情爱情友情
无论这辈子我们会相处多久
一定要珍惜共聚的时光
下辈子
无论我们爱与不爱 都不会再相见
1549人阅读
3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0
#欧阳中石# 摘录---------
欧阳中石先生千古——《中国书法》杂志欧阳中石先生纪念专题

欧阳中石,1928年生,山东泰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学科带头人,中央文史馆馆员。历任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第十届荣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届顾问。荣获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特别贡献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欧阳先生一生奉献于书法事业,尤其在书法教育事业上,开辟高等书法教育,率先建立起我国完整的书法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书法专业人才,为我国书法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欧阳先生是“德、艺、学”三馨的教育家、书法家、学者,一生奉“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为书学理念,书法上追求“载道”精神,为当代书法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欧阳先生书法渊源有自,载道含情,其学问广博深远,体现了他人格与学养的高尚,以及对于文化的责任担当与使命。2020年11月5日凌晨3时18分,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中国书法》特刊此,以示悼念!
...展开全文
968人阅读
1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6
#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先生离我们去了,我们也要向他学习书法'大书法家'
681人阅读
2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0
46人阅读
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
#欧阳中石# 经验出于实践,学问出于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知齐家,治国,平天下需勤勉刻苦。
75人阅读
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
#欧阳中石# 人类拥有两座高峰:一座是艺术、一座是哲学

如果说艺术是表达人类感性思维的极致手段,那么哲学就是浓缩人类理性思维的最佳容器。
正是因为艺术和哲学具有的差异,所以有人明确反对“哲学是艺术之魂”的观点,他们认为“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艺术绝对独立,绝对自由”,他们提出:为了艺术而艺术,才是最好的艺术。
这正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之中,“绝对艺术派”的观点——艺术的灵魂,不是哲学,而是艺术本身。
他们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

除了西方,中国古代也有“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例子:司马相如、陆机、潘岳的文赋都曾红极一时、洛阳纸贵,但都是由于缺乏深刻的哲学内涵,而迅速萎靡,流传甚少。
所以“为了艺术而艺术”,不能使得艺术更上层楼、博大精深,因为“艺术的灵魂是哲学”并非哲学的影响力使然,而是艺术本身的魅力决定。

一.艺术诞生于哲学
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涉及两个不同的领域。
艺,是指技艺、技能;术,是意识形态,即哲学。所以艺术,就是技艺、技能达到一定层次之后,上升到了哲学高度的过程。艺是术的前提条件,术则是艺的终极目标。违背这个原则,艺术便不是艺术,仅是技术。

在西方,艺术的雏形被认为是原始社会的壁画。但这些壁画当时的作用,却不是为了欣赏,而是原始人记录的打猎过程。所以这些壁画,仅属于技能的范畴,不是真正的艺术品;所以原始社会的壁画,仅是艺术的“雏形”,并非艺术本身。
而西方艺术真正的起源,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浮雕、亚述王国的战争雕塑,以及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它们虽然造型各异,技术手法不同,但都反映了“国家”、“宗教”等等意识形态范畴的哲学思想,所以它们被认为是“艺术的起源”,所以它们才是当之无愧的艺术。

中国更是如此。
艺术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伏湛传》,传指“六艺”和数学方面的能力。而无论是“六艺”还是数学,其实质并非技能本身,而是待人处世的意识形态,正如《周礼·保氏》所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这里的“道”,即是哲学。
所以从艺术的诞生过程来看,技艺是它的下限,哲学是它的上限。没有高超的技艺,便没有艺术的土壤,但没有哲学的核心,艺术便没有艺术的内涵。

二.艺术发展于哲学
正如哲学家通过出版哲学言论,表达自己的思想,艺术家们也总是通过艺术作品,展现自己的“三观”。
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各种思想也会层出不穷、永无止境,而艺术家们,正是对思想及其敏感的人群,他们将抽象的思维化作具体的形象,通过自身高超的技艺表达出来。
于是每一件高超的艺术品背后,都有哲学原型存在,于是哲学为艺术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理论基础。
比如“文艺复兴”,表象上是“复兴”艺术在希腊、古罗马时代的繁荣地位,但实质却是宣扬“摆脱宗教束缚,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又比如“唐宋古文运动”,表象是“尊古法古”,但其核心则是“言必近真、不尚雕彩”的哲学内涵。
“文艺复兴”之所以能够与“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并列,成为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之一,就是因为其哲学思想的先进性;而“古文运动”之所以彪炳史册,并为后代数次推崇效仿,也是因为其哲学内涵的丰富性使然。
正如休谟所说:“艺术失去了哲学的指引,就只是感性的疯癫”;正如保罗萨特身为哲学家,却能够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因为时代的进步,最能体现在哲学的进步之上,而哲学的发展,又为艺术的进步,提供思想的源泉、发展的动力。

三.艺术终结于哲学
博伊斯说过:人人皆为艺术家。
这是因为人人天生具备感受艺术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感受美的能力。所以“美”是艺术的标准,虽然“美”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不固定,比如高大敦实的青铜器是一种美,尖新细窄的花瓶同样也是美。
从心理学角度说,感受到了“美”,其实是“共情”情绪使然。“共情”是我们情感的抽象集合,来自我们对于生活的种种看法。
一旦这种抽象的看法,被艺术作品激活,情绪就像被火焰点燃的汽油一般汹涌澎湃,同时“共情”也能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看不懂某些艺术作品?
那是因为我们情感的世界之中,从未出现过该作品所反应的抽象的集合。
这个抽象的集合,就是哲学。
于是欣赏艺术品,就是欣赏哲学本身。
比如文学流派众多,国别差异巨大,但其核心都是反应“人与世界、人与自身相处”的哲学;又比如书法有着楷书、行书、草书等等诸多书写技法,但都以“气韵生动”为终极目标。而所谓“气韵”即是哲学,那是“人与自然”的哲学、“人与心境”的哲学。
黑格尔说:美学是艺术和哲学的桥梁。而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它是定位艺术目的的重要标准。所以这座桥梁的终点,就是哲学本身,因为艺术向哲学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美”;因为艺术的实质,是为体现哲学思想点,所做的不懈努力。
所以艺术的归宿,就是哲学;艺术的终点,同样是哲学。
...展开全文
241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先生1928年10月生,山东泰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学科带头人,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方向博士生导师。1993年欧阳中石先生担任我国第一位书法博士生导师;1998年,担任书法博士后合作导师。他所领导的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已覆盖本、专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各种教育层次,拥有完整书法高等学历教育体系
756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欧阳中石# 一代宗师,书坛泰斗欧阳中石逝世(1928年—2020年11月5日),男,山东省肥城市人,中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原顾问、当代书法学科建设重要开拓者。[1]
2020年11月5日,欧阳中石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1]
中文名
欧阳中石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28年
逝世日期
2020年11月5日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逝世
11月5日,首都师范大学发布讣告,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原顾问、当代书法学科建设重要开拓者,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欧阳中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1月5日凌晨3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人物逝世
人物生平
1928年,欧阳中石生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汶阳镇西徐村。

欧阳中石书法(通翰斋)
高中毕业后在济南永长街回民小学任教教过各个年级。
20世纪50年代初,欧阳中石考取了辅仁大学哲学系,一年后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修中国逻辑史,拜在逻辑学大师金岳霖的门下。
1954年,欧阳中石毕业于北京大学,开始在中学从事基层教育工作。他教过中学的各门课程,深得学生敬重。在长期从事中学教学的实践中,他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思考,运用他敏锐的目光和明辨的思维,以及对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独到而深刻的理解,提出了一套科学的语文教育改革方案,并在中学试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2]
1981年,欧阳中石被调到北京师范学院(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走上了书法教育之路。那是中国书法教育逐渐复兴的时候,欧阳中石与当时许多的有识同道共同承担了一个艰巨而又伟大的历史任务——开辟高等书法教育。他首先为在书法艺术复兴时期不懈追求的众多有志青年着想,开办了成人书法大专班,首批向全国招收近百名学生,以后又发展了本科、硕士教学领域。欧阳中石的举动获得了书学界的广泛赞誉和支持。他曾说过一句话:“中国的书法教育事业不是个人的事业,我愿意和朋友们一起来推动它向前发展。”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中国书法教育中。
1985年参与创办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今重组为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并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这些年来,他为中国书法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赤子之心感动着每一位愿为中国书法事业作出奉献的人。[3]
1993年,国家为了使书法教育更加走向正规、深入,更加蓬勃发展,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了美术学(书法教育)博士点。
1997年他为中央财经大学题写校名。
1998年,国家人事部又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书法博士后教学点,使首都师范大学成为我国高校第一所从博士后、博士、硕士到本科、大专完整的中国书法教育体系。
2005年,他为山东政法学院题写校训。欧阳中石投入积极深入的思考之中,更加努力地为中国书法教育做着贡献,不仅弥补了很久以来中国书法教育的不足,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书法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且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书法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006年,欧阳中石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2020年11月5日,欧阳中石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展开全文
1238人阅读
2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1
#欧阳中石# 11月5日,首都师范大学在其网站上发布讣告: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原顾问、当地书法学科建设重要开拓者欧阳中石先生于11月5日在京逝世,享年93岁。
2.8万人阅读
39人点赞
收藏 1 10 39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