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谈#

66.5万浏览 182内容
+关注
分享
表情
图片
长文章
商品

5/2000

发布
  • 最新
  • 热门
#古书谈# 探寻手拓本《吴昌硕自用印集》,领略篆刻艺术之美🎨

在中国传统艺术的长河中,手拓本《吴昌硕自用印集》是一部极具价值的作品集,为我们深入了解吴昌硕的篆刻艺术打开了大门🚪。

这套线装书由浙江美术学院出版,全1函4册,。它经过吴门高弟王个簃、沙孟海、诸乐三等大家鉴别审定,品质与权威性毋庸置疑👍。印集分四卷,内容包含名章、闲章等丰富类别,全面展现吴昌硕的创作风貌。

手拓工艺赋予了这本印集独特的艺术魅力。拓印师傅凭借丰富的经验,选用上乘宣纸与墨汁,经上墨、捶拓等工序,将印章细节原汁原味地呈现🖨️,保留了金石气息,尽显吴昌硕篆刻的雄浑古朴,是机械印刷无法比拟的。

吴昌硕的篆刻艺术独树一帜,他早年钻研浙派与汉印,后融入封泥、石鼓文等元素。他刻出的线条苍劲有力,布局疏密得当,既传承传统又大胆创新,为篆刻艺术开辟了新方向。这本印集完美展现了他的高超技艺与独特风格,是研究其篆刻技法的一手资料,具备极高的学术价值📚。

印集里印章内容丰富多样,名章表明身份,闲章则抒发人生感悟,比如“一月安东令”,背后就藏着他的人生故事,帮助我们了解大师的内心世界。

印章边款也是一大亮点✨,记录创作缘由、艺术见解,篆、行等书法风格多变,与印面相得益彰,为印章增添了文化内涵。

手拓本《吴昌硕自用印集》是研究篆刻艺术的珍贵资料📚,也为艺术爱好者提供灵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值得细细品味🍵。
...展开全文
82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古书谈# 晚清诗韵的珍稀遗珠:《漉云斋诗集》

在古籍世界里,《漉云斋诗集》宛如一颗隐匿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这本线装书由雷城内西街道南印务局刊行,收录了晚清翰林李晋熙的诗作与集句诗,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佳作。

诗集共十五册,囊括了《漉云斋诗存》四册与《漉云斋集句》十一册,编排规整有序。开本版式疏朗开阔,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字体端正方整,尽显古朴韵味,刊印精致清晰,足见当年工艺之精湛。

它的诞生,凝聚着众多文人的心血。由李晋熙胞弟李晋焘精心编校,进士贵恒、黄诰、丁仁长等人作序,这些文坛大家的参与,无疑为诗集增添了厚重的文化价值。透过诗作,我们仿佛能触摸到晚清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感受到李晋熙在时代浪潮中的思索与感悟。

尤为珍贵的是,除本拍品外,其他资料版本仅存有《漉云斋诗存》或《漉云斋集句》其中之一,而本品二者兼具,且书背朱印雷城道南印务局书籍,无疑证明了它原装全本的身份。其整体保存良好完整,历经岁月洗礼仍品相上乘,在古籍收藏领域中实属难得一见。

对于古籍爱好者、诗词研究者而言,《漉云斋诗集》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扇通往晚清历史文化的窗口,值得入手珍藏,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岁月流转中延续它的魅力 。
...展开全文
188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
#古书谈# 读吴都文粹续集|解锁苏州文化密码

这套书是明代钱穀仿照宋代郑虎臣的《吴都文粹》续编而成,内容丰富得超乎想象,是郑氏之书的近十倍👏 全方位展现了苏州的方方面面。从都邑的布局到学校的教育理念,从风俗民情到古迹的前世今生,每一页都藏着苏州的故事。前四十五卷按诗文内容分类,后面则涵盖杂文、诗歌、诗文集序,就像一个有序的文化宝库。

书中既有西晋左思《吴都赋》、唐刘禹锡《苏州谢上表》这样的经典,也不乏小众佳作。这些诗文串联起苏州历史,是文化传承的火种,对研究苏州历史文化的人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宝藏,为学术研究提供大量一手资料🎁。

推荐大家一读,走进苏州历史文化,感受古人智慧与情怀!
...展开全文
346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古书谈# 近日研读《庄氏算学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仿若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数学探秘之旅。

此书中,庄氏的数学成果熠熠生辉,算法之精妙、几何之深邃,无不彰显着古代数学思维的卓越与超凡。作为研究古代数学发展的珍贵一手资料,它如同一扇窗,使我们得以窥见古人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图景。

然而,岁月的长河在其身上留下了印记。由于成书年代久远,部分术语与表达方式,为现代读者的阅读带来了一定挑战。同时,受时代所限,其数学理论深度与现代数学体系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光芒。《庄氏算学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恰似一座桥梁,联通古今数学。让我们领略古代数学辉煌成就的同时,更为当下的数学研究与文化传承,提供了独特且珍贵的启示。 📚🌟
...展开全文
457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古书谈# 藏在古籍里的南宋旧影📖

翻开《四库全书》中的《东窗集》7册,就像拿到一把开启南宋岁月的钥匙🔑,能近距离领略文人张扩的文学世界。

诗集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用词简洁却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山川之间;也有不少赠友之作,字里行间满是真情实意,让人感受到古人之间纯粹的情谊。

文的部分同样出彩,表、书、序、记等文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表文能让我们了解南宋官场的运作;书信则展现了张扩的生活日常与内心想法;序和记里有文化活动、人物事迹,是研究南宋历史与文化的珍贵资料📚。

《东窗集》虽然不像通俗读物那般易懂,可一旦沉浸其中,便能收获许多。对热爱古典文学和历史的人来说,它是不容错过的佳作,能带着我们穿越时空,和古人来一场深度对话💬。
...展开全文
514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古书谈# 清宣统木刻本《新疆图志》:新疆历史的珍贵印记

清宣统木刻本《新疆图志》,是一部记录新疆历史文化的重要典籍。它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编,至宣统三年(1911年)成书,在乌鲁木齐以木活字印行。

这部图志规模宏大,共116卷,200余万字,囊括29志。天章志主要记载清朝皇帝有关新疆的谕旨、诏书等内容;蕃部志详细记录新疆地区各少数民族部落的历史渊源、分布区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国界志着重记录清末复杂的国界划分,有力彰显国家主权意识。此外,像职官志、实业志、赋税志,分别展现新疆的官僚体系与经济发展。

它的体例严谨规范,各志编排有序,逻辑严密,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书中图志结合,虽受限于当时印刷技术,仍保留百余幅地图与风俗图,山川地貌、民俗场景直观呈现,为内容增添了生动性。

作为新疆地区重要的历史文献,清宣统木刻本《新疆图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后世研究新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是了解新疆往昔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 ,在历史研究领域意义非凡。
#旧书回收 #字画回收 #珠宝玉石回收 #瓷器回收 #老物件回收
...展开全文
468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古书谈# 商务印书馆发行的线装书《方舟集》,是一部极具文化价值与收藏意义的古籍。

✍🏻从版本角度看,此版《方舟集》为民国二十四年商务印书馆景印故宫博物院馆藏文渊阁本,而文渊阁原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市面上仅此印本流通,印数有限,愈发显得珍贵。翻开书卷,卷首钤印的大红“文渊阁宝”字样与卷末“乾隆御览之宝”字样,不仅增添了历史厚重感,更彰显出其不凡的出身。

👴🏻《方舟集》的作者李石,字知几,号方舟先生,是资阳人(今四川资中) 。虽《宋史》未为其立传,但其学问气节令人钦佩。他曾出主石室,求学之人纷至沓来;在太学时,因独特见解而遭斥;与乡人赵雄虽为同乡,但赵雄骤贵后,李石不与通书,尽显风骨。其文字渊源于苏门,文风以闳肆见长,虽偶尔失之险僻,但整体仍不失古雅。集中诗篇纵横跌宕,颇有眉山遗风。

🔥线装的装帧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体现,不仅便于翻阅,不易破散,还传递着古色古香、浓厚典雅的文化气息 。商务印书馆作为中国出版界的老牌权威,拥有顶尖的学者编辑团队,校勘严谨,其出版的《方舟集》在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上有可靠保障。

无论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究宋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宋代历史的社会风貌,还是从收藏的角度着眼,追求古籍版本的珍稀性、文化韵味的独特性,商务印书馆发行的这部线装《方舟集》都堪称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值得每一位古籍爱好者用心去品鉴、精心去珍藏,让这部承载着千年文化的古籍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绽放光芒。
...展开全文
819人阅读
1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13
#古书谈# 乾隆珍藏 古玩老货
37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古书谈# 【民国孤本珍藏版:《中国共产党革命史》】
限量出售——民国时期珍贵孤本:《中国共产党革命史》。这部书籍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发展的革命历程,生动再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是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这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述,更是一部关于理想与信仰的壮丽篇章。
历史的真实见证,孤本典藏 本书为民国时期的孤本,极其珍稀难得,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收藏价值。它深刻解析了中国共产党在风雨飘摇中崛起的历程,对了解党史和中国现代史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
爱好者的收藏瑰宝,传承革命精神 这是献给每一位历史爱好者和党史研究者的珍贵礼物,也是对追求信仰、坚定信念的最佳致敬。收藏此书,仿佛亲身参与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中,感受革命先辈们的不屈精神。
限量抢购,历史在您手中延续 数量稀少,售完即止。收藏这部孤本,不仅是拥有一段历史,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敬仰。抓紧机会,让这份珍贵的历史陪伴您的阅读时光!
109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古书谈# 清代名医叶天士留下的著作,请欣赏。
叶天士(1666年-1745年),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南阳子,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清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叶天士是温病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温病学之宗”。他继承和发展了明清时期温病学的理论,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叶天士尤其擅长治疗温病(即外感热病),主张辨证论治,强调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和症状的变化灵活用药,提出了温病“三焦辨证”的理论,认为温病的发展有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阶段,并根据这一理论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他的学术思想被后人汇编为《温热论》,成为温病学的经典著作。
此外,叶天士还在内、妇、儿科等多个领域有深入的研究,为中医学留下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宝贵的学术遗产。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深受百姓爱戴。
98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古书谈# 光绪丙戌年石印《无双谱》,光绪丙戌年为1886年距今已经138年,从石印技术传入中国的时间看(约1876年开始用于印刷书籍),该版本《无双谱》应是最早版本的石印本。
724人阅读
1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9
#古书谈# 古书古籍,奇门遁甲
81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