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书乐# 必须拿下却又永远不想翻开的书——《血沃河西》
“清明时节雨纷纷”,忽然明白这雨是寄托哀思的。最近淘到了一套《血沃河西》,估计刚好清明可到家。读读西路军的故事,也算是对先辈的祭奠吧。

碰到这书,必须拿下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喜欢徐向前,崇拜徐帅,他是西路军的总指挥,应该也是《血沃河西》的主角。二个是西征失利以及西路军悲惨的结局,永远是军人心中绕不开的结,这方面的资料不多,《血沃河西》应算是最直接的讲述。

喜欢徐向前,崇拜徐帅,可以有很多话要
说,但多数仿佛都是在与网友们争论,——我始终认为他是一位被低估的元帅,而人们低估他的原因往往就是拿西征失利说事,以及此后他再无大的建树。所以看这段历史,我的最大目的就是解开西征之迷,为徐帅正身。

关于徐帅,我总会像祥林嫂一样多啰嗦几句。
第一,他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这个绝对不会是照顾,革命起自南方,即便十大元帅全是南方人也是天经地义。如果没有超常的、过人的功绩,他如何评得上?
第二,他是名将之师。他的门生遍布四大野战军,个个战功赫赫,独当一面,威名天下。可看看这张1988年6月红四方面军战史修改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合影(一生出生入死,历经无数凶险的开国战将们,能活到这个年代的,已经不多了)。前排左起:杜义德(开国中将)、张才千(开国中将)、程世才(开国中将)、陈锡联(开国上将)、洪学智(开国上将)、徐向前(元帅)、李先念(官至国家 主席)、秦基伟(开国中将)、陈再道(开国上将)、刘华清(开国少将,海军司令员,军 委副主席)、郑维山(开国中将)、李德生(开国少将,官至正国级);后排左起:赵杰、陈明义、王政柱、徐深吉(开国中将)、肖全夫、周世忠、高厚良、尤太忠、王诚汉、曹广化、傅崇碧、漆远渥、罗应怀、魏传统、刘超,后排多数都是开国少将。还有好多来不了的,比如大将王树声,上将许世友(感觉他不太承认自己是三野的,叫“山野”还成),上将韩先楚(四野“旋风将军”),中将王近山(二野“王疯子”),少将蔡长元(在一野有儒将之称,其实也是打仗不要命的主儿,他没去不是因为像前几位已经去世,大概是不够级别)。
第三,他深受上述将领的尊重。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只以一张照片为例,看看李先念搀扶徐帅的瞬间,这里面透着怎样的尊敬和关爱?!红四方面军多为湖北人,精明中的精明,徐帅是山西人,如何让部属信服?唯有军事上的高超和品格上无比的厚道,徐帅是真天下第一能忍、能容,打起仗来又堪称军神,是历经磨难的红四方面军一面不倒的旗帜,真如慈父一般。

西路军的悲剧是所有亲历的军人绕不开的结,只需说一个故事。宁夏、兰州战役时,已是师长的蔡长元手提大刀亲自冲锋,谁也拉不住,包括彭总。他是西路军中少数的幸存者,真正的亲历者!这种执念是可以理解的,重回故地,只有以忘我、赴死之念,他才对得起西征路上倒下的战友,才能打开这个永驻心中的死结。
战争年代,蔡长元身经无数恶战,最恶当属朝鲜铁原之战。将军1995年去世,骨灰中竟然还有11块残留弹片。

徐帅和结都讲完了,书还没到。到了其实也不想翻开,因为随便翻开一页,其中惨状,都会不忍卒读。我记得大学时曾在图书馆看过一册抗战图片,特别难受,有呕吐眩晕之感。读一本书,要受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打击,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坚持。这套《血沃河西》,估计类似。

不看不代表忘了,忘了,不就如牛马一般吗?

(搜集了一些照片,重点介绍徐帅的单照:
要不是图二,谁能看出图三、四、五、六会是未来的元帅?
图三蒋介石不也看走眼了吗?
图四孱弱若书生
图五憨厚如老农
图六看似教书匠。别说,他在黄埔一期之前还真是扎扎实实的教书先生,正规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毕业)
2.2万人阅读
8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8 82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18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