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旧书店# 成府路shang访书店(二)
3月12日晚上没课。晚饭后,步行前往成府路西边的豆瓣书店。这是一家二手书店,同时它在小红书上开有店铺,集线上线下于一体。
豆瓣店面不大,装修简单,干净整洁。店里播放着舒缓的音乐,走进去,顿时隔离了成府路上的嘈杂。店里除了坐在收款台里的店员,只有我与另外一位顾客。书店尽量利用有限的空间,除留出狭窄的过道,就只有书台和书架,书台都铺有一样的台布。书架也不因空间小而顶天立地,让人并没有逼仄的感觉。书架贴有手写的标签,用于分类,只是标签字太小,不容易看到。
豆瓣基本没有畅销书,有的是诗歌、随笔、译著等,也可以看出选书的品味。值得一提的是诗歌部分,在小小的书店里面,竟有满满两架诗歌,一架是中国诗歌,一架是国外诗歌,这在其他书店是不多见的。
豆瓣的书可以打折,最低三九折,大部分六折。店里带塑封的书都可以拆开,不买也可以。另外,豆瓣不提供包装袋,但可以用报纸和绳进行简单捆扎,这也是二手书店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的具体体现吧。
在店里买了两本书,一本孙伏园等著《鲁迅先生二三事:前期弟子忆鲁迅》,不打折;一本《钱钟书交游考》,打六折。
离开豆瓣,打车前往中关村海淀大街的风入松书店。“人,诗意地栖居”是1995年王炜先生创办风入松书店的口号。当时的万圣书园、风入松书店、国林风书店并称海淀三大民营书店,以人文社科类图书为主,共同缔造了民营书店的辉煌。
先锋书店的创始人钱小华评价王炜:他是海德格尔研究专家,他把海德格尔推介到中国学界,引起了海德格尔热。他还把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作为风入松书店的标语,成为全国民营书店的风向标。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把风入松书店开到了地下,曲径通幽的地下通道,被他改变成穿越思想和精神的时光隧道,在北大的灵魂上栖居、生长,令莘莘学子魂牵梦萦。
2024年3月28日新开业的风入松书店,已由原来的地下转为地上,共三层。顺楼梯而上,进门即见一排排漂亮的绿色半圆弧型书架,犹如一道道文化屏风。之所以这样设计,可能与这座建筑有关,书店靠街角的一侧呈半圆弧型,因此设计这样的书架与之相呼应。
穿过书架,豁然开朗,进入宽敞明亮的大厅。往里走,“探风·新书榜”“捕风·推荐榜”“听风·畅销榜”扑面而来,《读库》刚寄来的刘勃著《说三分》也添列其中。
一楼大厅品类繁多。在新闻传播类书架前,看到了许多喜欢的关于书的书。如我读过的《幸好书店还在:文豪们的书店记忆》《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总有好书店》《书店不死》《范用:为书籍的一生》《私享录:四十年来书业》《我在乡村做书店》,但更多的是未读过的。收获一本《全球书店步行》(回来查了一下,此书已出四辑)。二楼是中外文学。三楼上去看了一下,是咖啡区,没想到坐得满满当当。
风入松在店内不少地方设置了桌椅。在靠窗的一侧有软包的长凳,二楼楼梯口有宽大的木桌和椅子。即使你席地而坐,也为你提供了蒲团。尽管风入松已不是当年的学术书店,但依然传承了王炜先生为读者服务的情怀。离开风入松,回首夜幕下的书店,灯光格外明亮。
由于后面晚上有课,周五返程,我也结束了今年第一次的书店之旅。
人流如织车如龙,高校林立喧闹中。
成府路shang访书店,细细品味各不同。
3月12日晚上没课。晚饭后,步行前往成府路西边的豆瓣书店。这是一家二手书店,同时它在小红书上开有店铺,集线上线下于一体。
豆瓣店面不大,装修简单,干净整洁。店里播放着舒缓的音乐,走进去,顿时隔离了成府路上的嘈杂。店里除了坐在收款台里的店员,只有我与另外一位顾客。书店尽量利用有限的空间,除留出狭窄的过道,就只有书台和书架,书台都铺有一样的台布。书架也不因空间小而顶天立地,让人并没有逼仄的感觉。书架贴有手写的标签,用于分类,只是标签字太小,不容易看到。
豆瓣基本没有畅销书,有的是诗歌、随笔、译著等,也可以看出选书的品味。值得一提的是诗歌部分,在小小的书店里面,竟有满满两架诗歌,一架是中国诗歌,一架是国外诗歌,这在其他书店是不多见的。
豆瓣的书可以打折,最低三九折,大部分六折。店里带塑封的书都可以拆开,不买也可以。另外,豆瓣不提供包装袋,但可以用报纸和绳进行简单捆扎,这也是二手书店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的具体体现吧。
在店里买了两本书,一本孙伏园等著《鲁迅先生二三事:前期弟子忆鲁迅》,不打折;一本《钱钟书交游考》,打六折。
离开豆瓣,打车前往中关村海淀大街的风入松书店。“人,诗意地栖居”是1995年王炜先生创办风入松书店的口号。当时的万圣书园、风入松书店、国林风书店并称海淀三大民营书店,以人文社科类图书为主,共同缔造了民营书店的辉煌。
先锋书店的创始人钱小华评价王炜:他是海德格尔研究专家,他把海德格尔推介到中国学界,引起了海德格尔热。他还把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作为风入松书店的标语,成为全国民营书店的风向标。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把风入松书店开到了地下,曲径通幽的地下通道,被他改变成穿越思想和精神的时光隧道,在北大的灵魂上栖居、生长,令莘莘学子魂牵梦萦。
2024年3月28日新开业的风入松书店,已由原来的地下转为地上,共三层。顺楼梯而上,进门即见一排排漂亮的绿色半圆弧型书架,犹如一道道文化屏风。之所以这样设计,可能与这座建筑有关,书店靠街角的一侧呈半圆弧型,因此设计这样的书架与之相呼应。
穿过书架,豁然开朗,进入宽敞明亮的大厅。往里走,“探风·新书榜”“捕风·推荐榜”“听风·畅销榜”扑面而来,《读库》刚寄来的刘勃著《说三分》也添列其中。
一楼大厅品类繁多。在新闻传播类书架前,看到了许多喜欢的关于书的书。如我读过的《幸好书店还在:文豪们的书店记忆》《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总有好书店》《书店不死》《范用:为书籍的一生》《私享录:四十年来书业》《我在乡村做书店》,但更多的是未读过的。收获一本《全球书店步行》(回来查了一下,此书已出四辑)。二楼是中外文学。三楼上去看了一下,是咖啡区,没想到坐得满满当当。
风入松在店内不少地方设置了桌椅。在靠窗的一侧有软包的长凳,二楼楼梯口有宽大的木桌和椅子。即使你席地而坐,也为你提供了蒲团。尽管风入松已不是当年的学术书店,但依然传承了王炜先生为读者服务的情怀。离开风入松,回首夜幕下的书店,灯光格外明亮。
由于后面晚上有课,周五返程,我也结束了今年第一次的书店之旅。
人流如织车如龙,高校林立喧闹中。
成府路shang访书店,细细品味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