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存在主义危机的人会面临两种空洞,一种是内在的一种是外在的。

内在的空洞会让其掌握的语言对其自身而言失去合法性。这种感觉就是我无法确定我所拥有的一切的意义,这种无法确定的感觉达到了极限就是我无法确定我的自我意识(语言)本身的意义,因为一个人拥有的第一个东西就是自我意识(语言),如果没有“自我意识”那么就没有“居有”一说,“自我意识”是“居有”的前提(动物是不会有财产的)。这样的人用尼采的说法就是患上了某种疾病,感觉自己失去了维持自身世界合法性最重要的的东西(飞乐思、货币、心脏、头颅随你怎么说)。

一种是外在的,就是觉得“我”无法直接“接触”到对象(事物)本身,我对对象的了解只能通过符号进行中介,对象对我的了解也只能通过符号进行中介。感受到外在空洞的人很喜欢说一切都是符号罢了,都是景观罢了。

内在的空洞会让人非常渴望走向他人,希望他人能理解自己,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缺。他们无法找到自己的意义就需要他人对自身的意义进行补充。外在空洞的人就希望能彻底掌控对象,特别有控制欲。

如果一个患上存在主义危机的人两种空洞都非常严重的话,就会一边希望别人理解他,一边疯狂的想要控制别人。对,我说的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角色。」
@澹泊书院:
上新 14件商品
3天前
1 评论 15
75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评论吧~